<p class="ql-block">高古轩曾说,没有人需要一幅画。艺术不能果腹,不能御寒,不能治病——它如同晨露般晶莹,却也如晨露般非关生存必需。然而,正是在这"不需要"的领域里,人类最深邃的灵魂找到了栖息之地。徐玉超的立体书法,恰是这"多余之美"的绝妙注脚。</p><p class="ql-block">那些获奖的立体书法,每一个字都不再是平面的符号。墨在纸上隆起、呼吸、投下细微的阴影,仿佛每一个汉字都从沉睡中苏醒,获得了身体与重量。这不再是书写,而是雕刻时光;不再是记录,而是赋予生命。</p> <p class="ql-block">徐玉超写的"贫"字,每一笔都挺着不屈的脊梁。枯笔处见沧桑岁月,浓墨处显铮铮气节,立体的笔画构筑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清贫中坚守,在困顿中愈发坚韧。这哪里是在写一个字?分明是在书写一个民族的风骨,让人想起颜回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想起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淡然自若。</p> <p class="ql-block">"道"字气象万千。起笔如太极初开,收笔若江河入海,其间虚实相生,恰似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徐玉超不是在写"道",而是在用墨色构建对天地至理的叩问。</p> <p class="ql-block">"禅"字更是妙不可言。墨迹流转间自成天地,左侧如僧人静立,右侧似莲花初绽。那些凸起的笔画在光影间呼吸,将千年禅意凝固于一瞬。这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飘渺的禅机有了可触的温度。当你不禁会问"这有什么用"。那一刻,时间慢了下来。你看见墨色浓淡如人生起伏,笔画疏密如命运交织。艺术在此刻,成为了灵魂的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那些无法言说的部分,那些在日常忙碌中被遗忘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星"字。点点墨迹如繁星闪烁,立体的构造让整个字仿佛在纸上漂浮游动。当人们在仰望星空时,徐玉超已用他的笔,将整片宇宙收纳于方寸之间。这般境界,已非"天马行空"所能概括——他不是在驾驭想象,而是成为了想象的人间化身。</p><p class="ql-block">这种创造,正生长在人类精神的"多余之处"。我们的祖先在岩壁上画下第一头野牛时,肚腹或许依然饥饿;王羲之写下《兰亭序》时,天下依然纷乱。但他们依然要画,依然要写——因为在那必须之外的领域,存在着人之为人的确证。徐玉超一笔一画地构建他的立体世界,正是回应内心那种无法抑制的渴望:渴望在实用之外,在生存之上,建立一座精神的空中花园。</p> <p class="ql-block">徐玉超的一笔成龙,气贯长虹——起笔如龙首昂然,行笔似龙身游走,收笔若龙尾摆空。墨迹在纸上蜿蜒腾挪,仿佛真有一条墨龙破纸而出。这哪里是在写字?分明是将千年佛性与东方神韵熔铸于一笔之间,让禅意有了形貌,让佛法具了筋骨。</p> <p class="ql-block">徐玉超的书法,都是灵魂的裸裎。获奖不是目的,而是这灵魂共鸣的自然结果——当艺术家与艺术天人书合一时,世界自会为之让路。</p><p class="ql-block">我们不需要艺术来维持心跳,但需要徐玉超这样的艺术来确认:确认我们不仅仅是在世界上存在,更是在世界上生活呼吸绽放…</p> <p class="ql-block">那些让我们成为更复杂、更有灵魂的部分,恰恰生长在生存必需之外的沃土上。在"佛"间开悟,我们见证神性;在"贫"字里,我们读懂骨气;在"禅"字中,我们遇见智慧;在"道"字间,我们感悟天地;在"星"字上,我们触摸宇宙。一笔成“龙”这是东方古老的图腾。</p><p class="ql-block">艺术确实如高古轩所言,不是生存必需品。但正是这些不被需要的部分,定义了我们灵魂的深度与广度。在徐玉超每一道立体的笔画间,我们都看到了一种确认——确认人类除了活着,还需要活得美,活得有尊严,活得有灵魂。</p><p class="ql-block">这,或许就是艺术最深刻的悖论:最"无用"的,往往最滋养灵魂;最"多余"的,常常最不可或缺。就像一笔成龙——在必要之外,遇见永恒;在墨色之中,照见本心。您认同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篇#高古轩#世界艺术#书法#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