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吴石将军的誓言里藏着民族大义(二十四)

艾瑞斯

<p class="ql-block">作者 一路高歌</p><p class="ql-block">诵读 艾瑞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不是消极的宿命,是吴石将军为信仰刻下的战书。作为“潜伏在敌人心脏”的“一号密使”,他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时,经手的每份军事情报都连着战场胜负、百姓安危,自己却时刻站在生死悬崖边。这句轻描淡写的话,是他提前写下的墓志铭——早算透前路凶险,偏要迎着刀刃走,若为使命殉葬,便以命明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信仰的“赴义抉择”。吴石将军曾有国民党中将军衔,家境优渥、前途坦荡,却因看透当局腐败,1947年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投身隐蔽战线。1949年8月接赴台命令,为避敌人猜疑、配合地下党,他毅然携夫人王碧奎和一双儿女,奔赴白色恐怖笼罩的台湾。这不是简单放弃个人安宁,是对民族大义的坚定奔赴:他懂,个人军衔、荣华在民族解放伟业前轻如鸿毛,“让中国脱战乱、百姓安居乐业”才重如泰山。于是他卸下旧身份包袱,以“舍小我为大我”的格局,直面潜伏路上的刀光剑影,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回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黑暗中的火炬。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将军身份暴露被捕。狱中受尽酷刑、一只眼睛失明,他却始终未泄半个字。面对敌人“招供就能保命”的诱惑,他以如磐信念作答——选择“一去不回”的,是向死而生的生命;但誓死“要守住”的,是刻入骨髓的信仰、是对同志的赤诚。临刑前,他留下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用决绝守住忠诚,更刻下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让“忠诚”二字在血色中愈发耀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跨越时空的回响。如今,我们活在吴石将军用“不回”换来的和平年代,再读这句誓言与绝笔,仍能触到他滚烫的家国情怀。这“一去不回”,是“一号密使”以生命为墨、隐秘战线为纸,写下的无声丰碑,提醒我们: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藏起姓名、带着誓言,为我们“一去不回”;而“台湾必归”的呐喊,早已是穿透海峡的信念之光,映照著国家统一的必然方向。</p><p class="ql-block">2025.10.22凌晨二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创分享!</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