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静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东坡与和尚佛印法师一起打坐,问佛印看他像什么?佛印回答说“像一尊佛”。佛印法师问苏东坡看他像什么?苏东坡说佛印法师像粪土。佛印法师笑而不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到家里,苏东坡很高兴,和苏小妹说自己与佛印法师的对话中自己赢了;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点破玄机,告诉哥哥苏东坡说:心中有佛,所见都是佛;心中是粪土,故所见就是粪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阳明的学生上街回来,他问学生出去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他在路上看到所有的人都是圣贤。王阳明说,你看到所有的人都是圣贤,你就是圣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心中有善,总能看到别人的善;心中有恶,总能从所见所闻中看到别人的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心灵是什么样子的折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对自己心灵的样子还无所知,或者是无所尽知的话,不妨从我们所看到的人和事物心理活动的动机中找到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哲人说:你认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认为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心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从这个视角来看,可以说是更好更准确的回答了“我是谁?”这个话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谁?当我和别人相遇、交往、交流和交集和互动中,我的动机是什么?我的心态是什么?我的言行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集成,以及三者常态的反映方式和模式,这就是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么,如何进行自我修养的切入点、生长点、发展点和成就点,就在于此。其核心之处,就在于常观照自省我们自己对待人和事的动机,或者说是起心动念。在观照自省的深度挖掘中,找到自己不良心念的根源,并且将其转化成为正思维、正能量和正精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孔子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做事的原由,看仔细他的个人爱好。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一个人在做什么,分析他做这件事的原由,观察这个人面对人和事物时的心态,这是孔子提出观察人的三个有效方法;也是观照我们自己“我是谁”的金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11.18.(星期三)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驻笔于晨7点50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