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政府提出的“存亡危机事态”概念,表面上指向国家安全威胁,但其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历史延续和现实战略意图两方面进行审视。</p><p class="ql-block">从历史角度看,这一概念的叙事方式容易引发区域国家警惕。上世纪初以及几乎整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曾以“生存空间”“自存自卫”为借口,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特别对我们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当前所谓“存亡危机”的表述,在历史语境下不免令人联想到过去的扩张逻辑。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大幅调整安全政策,突破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这种转变需要清晰边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p><p class="ql-block">现实层面,日本安全环境认知存在明显放大倾向。一方面渲染特定国家威胁,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扩大军事活动范围。这种安全政策转型背后,夹杂着国内政治右倾化、正常大国化诉求等复杂动因。将外部挑战建构为“存亡危机”,为安保政策松绑提供了便利借口,甚至其“国防部部长”继续叫嚣:必须武装加入台海事态。这是非常严重破坏了以前的政治原则和作为战败国的责任和义务,远别与之前的定义标准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易引发安全困境升级。</p><p class="ql-block">本质上,“存亡危机事态”的提出反映了日本国家战略转型的深层冲动。它既是应对安全焦虑的举措,也暗含扩大军事行动自由的战略意图。然而,真正的区域安全应当建立在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之上,而非单边强化军事同盟或渲染威胁叙事。更不可接受的是他们在引入美利坚的核武器为其壮胆。</p><p class="ql-block">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各国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日本若真诚追求安全,更应坚持和平发展,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与地区国家共建互信合作的安全架构,这既符合历史潮流,也真正服务于日本人民的长期利益。所以高市早苗必须收回其在“国会”战争发言,必须要向中国以及亚洲被其侵略过的国家“道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