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槐花白--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

闻于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3326</p><p class="ql-block">文章:闻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初夏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阵清甜的香气随风而至。抬头望去,原来是街道旁的洋槐树悄然开满了花,一串串纯白的花序垂坠枝头,宛如无数小巧的铃铛。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极为精致——五片花瓣组合成蝶形花冠,彼此簇拥成串,在翠绿的卵状长圆形小叶间随风摇晃。</p> <p class="ql-block">这熟悉的情景,让我不由得想起当年故乡的洋槐。儿时的初夏,总是踏着槐花的香气而来。村口那棵老洋槐树,树干有一个孩童张开手臂合抱那么粗壮。每到花期,一种独特的、带着青草般清新与蜜糖般甘醇的气味,弥漫村庄。村后坡地上,还有一片洋槐林。每年谷雨过后,嫩绿的叶子刚舒展,米粒大小的花苞便怯生生地从叶腋间探出头来。没过多久,整片林子就漫漶成了一片雪海。沉甸甸的花串垂得很低,几乎要触到我们蹦跳的头顶。上学时走在洋槐林下的小径上,衣领发梢都会沾染着槐花的香味,连呼出的气息,都带着蜜糖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采洋槐花是我童年最期待的活动。那天清晨,我被一阵“嗡嗡”的声音唤醒——一群蜜蜂正在窗外花间忙碌穿梭。我刚睁开眼,耳边就传来母亲的叫唤,喊我起床今早要去采洋槐花了。</p><p class="ql-block">洋槐林里,有许多乡亲捷足先登。打过招呼后,母亲专挑那些将开未开的花串。她动作敏捷,手指尖在花梗上轻轻一折,一串雪白便稳稳落进竹篮里。我学着她的样子,踮着脚尖去采低处的花,手指刚触到花瓣,就迫不及待地撸下一小把塞进嘴里,清甜中略带一丝微涩。一阵大风忽至,洋槐花如雪片般飘落,撒得我满头花白,母亲笑说我像个小老头。</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后,母亲把洋槐花淘洗沥干,淖水后撒在发酵的面粉上,做成一个个小馒头。然后把它放在铺着粽叶的蒸笼里。灶火正旺,不多时,洋槐花的清甜便混着麦香弥漫开来。掀开锅盖,翠绿的粽叶衬着米白般的洋槐花的小馒头,让我一口气吃下好几个。母亲还不时用洋槐花炒鸡蛋,金黄的蛋卷裹着米白的槐花,入口是淡淡的甜。那时我还不懂,这寻常的槐花食里,藏着母亲最朴素最深沉的爱。她的身影在氤氲蒸汽中晃动,嘴角始终带着温柔的笑意。那些弥漫着洋槐花的香甜,连同灶台边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我儿时最温馨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在城市读书、工作,也见过不少洋槐树。但我总觉得它们缺少家乡野生洋槐花的那份灵动与不羁,香气也淡了许多。也许是市区空气不如乡下新清吧。我还觉得城市里的洋槐花很寂寞,没有孩子会为它们的绽放而雀跃,也没有主妇会来采摘它来入膳。超市里有真空包装的洋槐花,泡发后总失去了鲜活水灵;餐馆里的洋槐花饭,也尝不出柴火灶特有的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那年的初夏,我回趟老家。村后的坡地上,昔日的洋槐树林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一片塑料大棚,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只有三两棵老槐树还孤零零地立在地头,枝头上的白花,像是老人斑白的鬓角,没有了当年蓬勃的生机。</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在整理旧物时,我从箱底翻出一个玻璃罐。拧开盖子,似乎有一股极淡的甜香味,那是母亲生前晒干的洋槐花。当年,我回乡探望生病母亲,返城时,母亲把它硬塞进我的行李箱里。虽然色泽不再鲜亮,但每一朵都保持着完整的形态。干燥的洋槐花保留着淡淡的香气,那是一种被时光浓缩的味道,闻起来让我鼻尖发酸,泪眼婆娑。​泡在水杯里的洋槐花,无论如何洇散舒展,已回不到枝头上的鲜活姿态了。然而,在这微甜的杯水里,却浸满时光的滋味和我对离世母亲的缅怀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年年槐花白,岁岁香不同。洋槐花的味道,早已被岁月酿成了深沉的乡愁。城市的高楼能改变天际线,却改变不了根植于血脉里的记忆。每到洋槐开花时,那些藏在花串里的光阴与怀念,那些沉睡在我记忆里的往事,会随着花香一一苏醒。然而,我的怀念不仅是枝头上那抹雪白,唇齿间那缕清甜。更是母亲踮脚采花时的剪影,蒸笼冒气时的温馨,有母亲相伴,在洋槐树下蹦跳的那个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这洋槐花,早已不是寻常花木,它是时光的容器,装着故乡的模样,也装着永远鲜活的母爱。就像那罐槐花干,即便色泽淡去,但那份被岁月酿成的、裹着亲情的甜香,依然留存在我的心里,年复一年,永不消褪……</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母亲节</p> <p class="ql-block">冰清老师的美评鼓励:</p><p class="ql-block">洋槐花是时光酿就的乡愁容器,盛着故乡剪影与母爱醇香。老师的文字如槐花般清甜又深沉,将童年、亲情与岁月怅惘织就成诗,每缕花香都是记忆的钥匙,在虚实之间叩击人心,让乡愁与母爱如槐花蜜般,在岁月中愈发醇厚绵长。🌹🌹🌹🙏🙏🙏🍵🍵🍵</p> <p class="ql-block">善德老师的美评鼓励:</p><p class="ql-block">槐花缀枝,牵忆童年岁月;暗香浮动,深念母爱绵长。先生以花为媒,铺展故乡旧景:采花身影、蒸笼甜香,皆是时光馈赠。旧林虽改,干花犹存;岁月流转,亲情不散。文字清润如槐花蜜,将思念与怅惘凝于笔端,道尽乡愁与母爱深沉。读罢满鼻皆香,满心皆暖,母爱如槐花岁岁绽放,馨香永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朱丽亚老师的美评鼓励:</p><p class="ql-block">纵然岁月已改变了故乡的模样,故乡已变成回不去的他乡,纵然洋槐树会被砍伐,母亲也已去了天堂,但老师的心里会始终装着故乡的模样,而当您想念母亲的时候,写下有关她的文字的时候,母亲就不会离去,她只是换了种方式陪伴在您的身旁,就像洋槐花已生长在您的心里,被初夏的风一吹就会绽放🌹</p> <p class="ql-block">阿龙老师的美评鼓励:</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每一个字句宛如那一串串洋槐花,透过屏幕都能闻到那浓浓的温馨的爱的花香,那是母亲为您采撷洋槐花时飘洒而来的清香,是母亲为您蒸裹着洋槐花的馒头时的甜香,是母亲为您晾晒洋槐花时永远留存在心间的爱的芬芳!再回故乡时,虽然那树那花已不在,母亲也已经在天堂,可是母亲留在老师心中的美好,尤如那洋槐花开遍大江南北,年年见花年年见母,而且那香已经在老师的心中隽永不变。👍👍👍🌹🌹🌹❤️❤️❤️</p> <p class="ql-block">余师文老师的评论鼓励:</p><p class="ql-block"> 《洋槐花香里的母爱与乡愁》</p><p class="ql-block"> 余师文</p><p class="ql-block">在初夏的微风中,洋槐花开,清甜的香气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闻于老师的思绪拉回到故乡,拉回到母亲身旁。这篇《又是一年槐花白——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宛如一首深情的散文诗,在洋槐花香的萦绕下,编织出了一幅充满母爱与乡愁的动人画卷。</p><p class="ql-block">文章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街道旁洋槐树开花的景象,“一串串纯白的花序垂坠枝头,宛如无数小巧的铃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洋槐花的美丽与灵动。而这熟悉的情景,如同开启回忆之门的钥匙,让闻于老师瞬间回到了儿时故乡的洋槐树下。</p><p class="ql-block">故乡的洋槐,是闻于老师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村口粗壮的老洋槐树、村后坡地的洋槐林,每到花期,那独特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庄。闻于老师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绘了采洋槐花的欢乐场景。母亲动作敏捷地采摘,闻于老师则迫不及待地将花瓣塞进嘴里,清甜中略带微涩的味道,不仅是洋槐花的味道,更是童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母亲用洋槐花制作的美食,是闻于老师心中最温暖的慰藉。洋槐花小馒头、洋槐花炒鸡蛋,每一口都充满了母亲的爱。“她的身影在氤氲蒸汽中晃动,嘴角始终带着温柔的笑意”,这一画面如同一幅永恒的油画,深深烙印在闻于老师的心中。</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后的洋槐树林被塑料大棚取代,城市里的洋槐花也失去了家乡的那份灵动与鲜活。但母亲晒干的洋槐花,却如同时光的琥珀,保留着那份被岁月浓缩的味道。每当闻到那淡淡的甜香,闻于老师便会想起母亲,想起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母亲的缅怀与思念,更是对故乡、对童年的深深眷恋。洋槐花成为了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母爱,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也象征着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闻于老师通过对洋槐花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感受到洋槐花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深沉的母爱与浓浓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自我,忘记了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的人。而这篇文章,如同一声温柔的呼唤,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那些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在洋槐花香中,感受母爱,感受乡愁,感受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本人回复余师文老师的评论文章:</p><p class="ql-block">拜读余师文老师对拙作的评论文章《洋槐花香里的母爱与乡愁》,字里行间的理解与共情,如初夏槐香拂面,让我满心温暖与感动。感谢师文老师拨冗品读拙作,更感谢您精准捕捉到文字背后藏着的深情。 余老师细腻梳理出文章中槐花与母爱、乡愁的联结,从开篇的槐花盛景到故乡的采花往事,从母亲手作的槐花美食到时光流转后的物是人非,每一处细节都被您妥帖拾起。尤其您提及“母亲在氤氲蒸汽中的温柔笑意”,恰是我落笔时最珍视的画面,这份精准的共情,让我深知遇到了懂文字、懂情感的知音。 拙作不过是借槐花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却有幸得到您如此用心的解读与肯定。您的评论不仅是对文章的认可,更让我明白,那些藏在日常记忆里的温暖,能通过文字引发共鸣。 这份知遇之暖,将激励我继续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真情与感动。再次向师文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愿槐香常伴,温情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