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曾入集体户

新泉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公民的身份证明。户口载体为户口簿,记载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关系等事项,并可通过迁移变更户籍地。‌人人都拥有一个自己专有的户口,也会随着时代潮起潮落而变迁。现如今提到户口,就会想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际上,还有一种户口叫作集体户口,而且从末消失,只是不再增加,越来越少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曾入集体户,想聊聊户口老故事,我出生于农村,自然会是农业户口,过去大队(等同于村委会)都有户口底册,记录着各家各户的户口。记得孩童时到大队玩耍,偶然发现户口底册,几个孩子翻看熟悉人家,看看写的什么内容,那底册记录很有趣,孩子们的名字一栏里,不记录姓氏,只有“大女、大小、二女、二小、三女、三小、小四”这样的名字。我记得找到自家户口页,我的那行只记录着“二小”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业户口从小时候直到高中,考上中专换为非农业户口,那时候办户口、迁移粮食关系,有一种跳出龙门的兴奋。户口迁至学校所在地,口粮也变成当地标准,现在考量当初也是集体户,不知身份变化如何,学校生活让我忘记了所有,只有美好前景带来的幸福。1986年毕业分配回到涿鹿,派出所办理户籍需要居住地,无奈登记成为集体户。集体户有许多不便,粮食供应关系让管户口同事很烦,直到提醒可以空挂户(人不在,只有户口),才找到亲戚迁移户口,变成家庭非农业户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业分配就业,进入一辈子的职业交通管理行业,当年归属交通系统,称为交通监理站,感觉八十年代老监理很牛气,到哪个单位都有底气昂首阔步。那时户口都是手写页册,摆脱集体户口,可以有很多选择,后来为孩子能上满意的学校,耍点特权手写户口页册,起点略高,让我心情愉悦许久。户口关联粮食关系,细粮多一点,买点豆类麻油,熟人世界让人傲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户口迁移关联利益,九十年代花钱买户口,几千元钱花费巨大家庭财力,尽管后来有些悔意,在当年也会骄傲多时。现在还有种户口叫作居民户口,也许这才是终极含义,取消农业、非农业及集体户口,统一称为居民户口,附属功能回归本意。户口表现形式为户口簿,作为家庭重要证明文件,具有法律多重意义。记得当年手持户口簿与粮本购粮办事,件件历历在目,从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集体户口到终极居民户口,一本户口簿也许就是一辈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