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婆的手艺

轩雨耕读[壹]

<p class="ql-block">立冬的第五天,寒风吹起,天气骤冷,温度突然下降至13~16°。路上的行人渐渐都穿上了御寒的秋衣或棉袄。但十字街的麦香坊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隐隐约约听到有促销的声音:“10个手工红糖大馒头、南瓜大馒头、冰糖大馒头9.9元。”顾客们都争先恐后地抢购,在窄窄的店面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如此火爆的场面,如此诱人的包子,我不由想起了孩子外婆的手艺,她做的包子馒头油条等面食,也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字街的麦香坊)</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外婆叫雷小鸣,太外公给她取的名字虽然小众、平凡、朴实无华,但她本人却长得块头不小、憨壮结实。这也为她专司面点打下了伏笔。因为做面点最主要的一关是揉面,力气大、揉得快、揉得好。所以,无论她早先在大众食堂,之后去了定南饭店,还是最后在江东餐馆上班,她都是专门做面点,如包子、馒头、花卷、油条等,尤其是包子和开花馒头,她做得最好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县城很多80后、90后出生的孩子,都是吃她做的包子馒头长大的。</p><p class="ql-block">孩子外婆平时话语不多,不苟言笑。但每当谈起包子馒头,谈起大众食堂、定南饭店和江东餐馆,她却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犹如打开言语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最初,孩子外婆参加工作第一站是在大众食堂。它位于十字街往北胜利路约一百米,现在位置大概在老矿产局楼下阿罗粉店。那时,这一排都是白色的骑楼建筑,砖木结构,前后才有门窗洞开。一楼是门店或商铺,经营货物和陈列商品;二楼是仓库或房间,堆放杂物或人员居住。骑楼和其他楼房最大的区别是门店正门有青砖方柱支撑,悬空走廊飘出,方便刮风下雨时路人行走,更兼顾了店铺摆放货物和展览商品。</p><p class="ql-block">大众食堂就夹杂在骑楼的中间,店堂悠长,光线不是很好,仅靠正面采光。在我的童年印象中,它总是乌漆墨黑、阴森昏暗的,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二排木质方桌椅。因此,从小我就不是很喜欢这个地方。那里即使有我喜欢的包子馒头和油条豆浆,我还不太愿意更多地光顾。听孩子外婆说,也就是在这里,她掌握了很多面食技巧,学会了如何用老面发面,如何笼蒸包子馒头。至今说起那段难忘的经历,她严肃的脸上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似乎那些食堂的往事,就发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世纪90年代定南饭店)</p> <p class="ql-block">后来,县里新建了一个饭店,叫定南饭店。它位于十字街往西建设路五十米处,也就是县人民医院的正对面。定南饭店不但有住宿,还有餐饮。饭店里设立了酒楼,孩子外婆就在那时调到酒楼专门做包子馒头。据说,建好定南饭店就是为105国道经过定南做准备的,主要解决南来北往客商的吃饭住宿难题。可惜,定南饭店有了,105国道却没有经过定南,它却从龙南往连平方向绕开了。为什么会绕开定南,听说是开路要占用很多水田和旱土。定南原本就是七山二水半分田,当时县里的决策者担心过多占用农田会影响粮食生产,也就提出了异议。最终,定南也丧失了最好的一次快速发展的良机。</p><p class="ql-block">当时,定南饭店属于高档饭店,我没有口福和资格到里面品尝。因为只有顾客办理了住宿,早餐的早点才有包子馒头;或中晚餐正餐点菜,主食里才会有包子馒头。但孩子外婆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分配来饭店上班,饭店也不堪重负,难以容纳更多员工,于是新成立了一家江东餐馆,她又被安排到江东餐馆上班。</p><p class="ql-block">彼时的江东餐馆位于十字街往东建设路四五十米处,起初我还以为它是大众食堂,后来经孩子外婆再三确认,就叫江东餐馆。她说,在江东餐馆上班期间,也是她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这里,她能自由地发挥她的特长;在这里,她能把包子馒头做到极致;在这里,她能把包子馒头拿捏得稳稳当当。</p><p class="ql-block">说起江东餐馆,我似乎也很熟悉。那是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光顾的餐饮店。那时,父亲每逢圩日也经常带我到餐馆吃包子馒头和豆浆油条。有时还会炒一盘定南炒粉,让我大快朵颐,饱餐一顿。我依然记得十字街头圩日的情形,繁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下历司圩日是每月逢农历一、四、七日,县城四周的商贩如潮水般涌向十字街口。龙川的上坪、麻布岗,和平的细坳、下车,信丰的隘高、铁石口,龙南的官西、汶龙,这些商贩或搭乘班车,或驾驶小货车从四面八方齐聚十字街。他们运来各种各样的外地商品,如豆豉、榄角、咸鱼、海带,还有胡椒、八角、桂皮、香叶,大都是定南不出产的东西。每当午后,东西卖得差不多了,肚子饿了,就到江东餐馆打个牙祭,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雷氏包子馒头)</p> <p class="ql-block">我和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吃孩子外婆做的包子馒头,且笑侃外婆做的包子馒头,叫雷氏包子馒头。但仨人的口味却迥然不同:大宝喜欢吃肉包子,尤其是香菇瘦肉馅的包子;小宝喜欢吃甜口,如豆沙包;而我却喜欢吃又甜又香的水晶包子。即使这样,一家子众口难调,各人喜好不同,却也难不倒孩子外婆。她依然能一次做齐香菇剁肉馅、豆沙馅、水晶馅包子和开花馒头。而近段时间,小宝天天在老经贸委楼下馋嘴包子店吃肉肠玉米卷,我担心它的火脚肠质量,就跟孩子外婆说起这件事。孩子外婆说,很久未动手做包子馒头啦,就在家做一些吧。</p><p class="ql-block">是日中午,孩子外婆早早地准备了面粉、馅料、蒸具,根据蒸时的轻重缓急和预备馅料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做着前期准备。首先,她把肥瘦适中的土猪肉、山野采摘的干香菇剁碎,加点生抽、蚝油搅拌均匀后放进冰箱速冻备用。目的是更好地锁住水分,锁住汤汁,使馅料吃起来更有鲜香味、更有汤汁感。其次是准备水晶包馅料的食材。要选用新鲜的猪肉肥板,切成无名指大小的肉丁;花生米要在锅里用煴火慢炒出香味,再用菜刀背碾压成碎丁;白芝麻和黑芝麻更要小火慢炒,香味出来即摊开降温。然后,把肥肉丁、花生米、黑芝麻、白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搅拌,慢慢腌制入味,留作包馅时用。最后才是和面环节。她准备好五斤左右的精面粉,用温水化开酵母粉,再把它加入面粉中反复揉搓成团。最后用纱布盖住面团保温,静等面团发酵好后包馅。</p><p class="ql-block">她说,以前用老面发酵面粉,不是你想吃包子就能吃到包子。你必须留着老面团,通过老面团发面才有包子馒头吃。发好的面团,先用一小团放土灶内烘烤,烤熟后尝一尝,试试它的酸碱度。偏酸,面团太硬,包子像石头一样,没有蓬松感;偏碱,面团发黄,包子呈土黄色,看了都没有食欲。而现在有了发酵粉,可以随时随地发面,可以自由地做包子馒头和油条。</p><p class="ql-block">一炷香的工夫,大面团发好,孩子外婆开始包包子。只见她把面团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长条形,再切成一截一截的小面团,小面团在她的手里像玩家盘弄的把件,要圆就圆,要扁就扁。在孩子外婆灵巧的双手操作下,四方的面坯变成圆圆的形状,圆圆的面坯包上香菇瘦肉或水晶馅料,轻轻一捏尖尖的面尖,就变成尖尖顶的包子。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一斤面粉只能包十二个左右的包子或十个左右的馒头。然后,包好的包子或切好的馒头放在蒸笼里蒸,大约十二分钟,即可出笼。孩子外婆打开蒸笼,热气腾腾而起,香味扑鼻而来。一笼晶莹如玉的包子、白如冰雪的馒头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的视觉得到冲击,让你的味蕾充分舒张。此时,你想做的、想实现的,就是迫不及待地品尝,满足你的口腹之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字街航拍)</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曾经的餐饮酒店,早已征地拆迁,变成了崭新的楼盘建筑;如今的十字街口,位置依然未变,却蝶化成了靓丽的城市名片。定南的餐桌,也不仅只有包子馒头和油条豆浆。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特色食品和风味小吃。满街的隆江猪脚饭、沙县小吃店、潮汕火锅店,麦香坊、罗面师、肯德基,应有尽有,品种繁多,既满足你的食欲,又丰富你的味蕾。但最倾心、最想念的,还是孩子外婆厨房的烟火气息,蒸笼里的独门手艺。</p><p class="ql-block">—轩雨耕读于2025年11月17日晚定南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