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游2~扬州趣园茶社.个园

扬州早茶是扬州地区的传统饮食风俗,属淮扬菜体系,形成于明清时期,以盐商文化与运河经济为发展背景,兼具市井生活气息与精致饮食美学。<div>14日一早,我们要去迎宾馆内的趣园喝早茶。早在来扬州前我就在美团上预约了趣园上午的排号,早茶是6点半开始,我们得按时到达。起个大早,迎着晨雾,散步5分钟,来到趣园。<br><div><br></div></div> 此季为旅游淡季,趣园早茶店门口没有见到排队取号的现象,但店内已有不少的食客。我们因为已有预约,被引导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p class="ql-block">趣园,原名“黄园”,曾是盐商黄履暹的私家园林。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曾四次游览此处,并于1762年御书赐名“趣园”。此园主要建筑有锦镜阁、四桥烟雨、光霁堂、连漪堂、澄碧楼等。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完成提升改造,现为淮扬菜品鉴中心、黑珍珠“二钻”餐厅、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p><p class="ql-block">点上一壶清新的绿杨春(98元),开始我们的早茶品鉴。</p> <p class="ql-block">为多尝一些品种,我们基本是每种点一样:扬州盐商五丁包,空心麻球,三丁包,素菜包,千层油糕,虾籽馄饨,翡翠烧卖,淮扬烫干丝,水晶肴肉,糯米糍粑等。</p> 水晶肴肉与空心麻球:肴肉上层的皮冻很美味;麻球我们日常都见过,但这个麻球的大小超出我们的想象,膨胀得鼓鼓的,像河豚鼓起的肚子。 服务员的态度非常好,等我们拍照后,帮我们把麻球切好展开,像一朵盛开的花。 烫干丝,这也是特色淮扬菜之一,就是一些很嫩的豆皮切丝,拌酱油吃。 扬州盐商五丁包,本店的特色菜,也是本餐的重点菜品,一出场就气势不凡,还配有一份说明书。店员帮助摆好样式让我们拍照,之后为我们切成三份。<div>五丁包内的五丁为:辽参,虾仁,笋丁,鸡丁和肉丁。</div><div>这一个大包子78元,是不是很惊讶!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div><div>除了绿杨春茶和五丁包的价格有些“刺客”,其余价格还正常。</div> 品尝了满满一桌碳水后,我们迎着朝阳,散步回酒店。 上午9点左右,我们出发去个园参观。<div>个园南临东关街,北接盐阜东路,占地面积约为2.3公顷(2.3万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人民日报》著文将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园”。<br>嘉庆年间被盐商黄至筠购入,并扩展为前宅后院式住宅园林。个园之所以叫“个园”,是因为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br>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个园也被纳入其中。</div> 据记载,个园历经20年的精心设计与施工,其间耗费了高达600万两白银。<br>个园的建造不仅耗费巨大,其价值也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攀升,粗略估算,其造价相当于今日的19亿左右,实可谓价值连城。 我们从北门进入。 先是步入竹林区,竹林区内有几十个品种的竹子。下图为花秆早竹,竹枝花纹挺有特色。 园内也有菊展,各色菊花争奇斗艳。 步入亭台水榭之中,感觉这里的花花草草太多了。 店员说这儿的竹子最大。 这好像叫斑纹竹?自带配色呢。 接下来我们进入个园的精华-特色假山部分,园主人将园内的假山精巧堆叠,巧妙布置为春、夏、秋、冬四季,被园林泰斗 陈从周 誉为“国内孤例”。在这儿,寻觅四季假山成为在园内闲逛的一大亮点。<div>我们先来到夏山,“夏山苍翠而如滴”。</div><div>这儿有个镇园之宝-鱼骨太湖石,因形似一个“丑”字,也可以叫丑石。</div> 穿过假山间的空隙通道。 来到秋山,“秋山明净而如妆”。<div>秋山本就是园中最特色的景观之一。正值秋季,红红黄黄的叶子,与假山相映成趣,一片秋色盎然的景象。</div> 在亭中小憩。 <p class="ql-block">“冬山惨淡而如睡”。</p><p class="ql-block">冬山范围不大,它全部由宣石堆叠,宣石颜色以洁白为主,营造出冬日雪景之色,石块构成一幅群狮戏雪图。南墙凿有二十四个风音洞,风过于此,呼啸有声。西边隔窗而望,春景重现眼前,寓意“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p> 穿过宝瓶门,笑语吟吟,我们来到了春天!“春山淡冶而如笑”。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四季假山,就感觉个园的假山石头实在太多太多了,多到感觉像是堆在一起,那全都是银子啊。</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进入住宅区参观。住宅区现保留有三纵三进,很是规整,有“福”“寿”“䘵”三路。我们穿梭于火墙中。</p> 清美堂,为“䘵”路建筑中的楠木厅。 清颂堂,为“寿”路建筑中的杉木厅。俗称“花厅”,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此厅堂不但是黄氏大宅门三路厅堂中最高的厅堂,也是扬州现存最高敞的厅堂。 参观毕,我们从南门出,南门前是一个巨大的福字照壁。 个园的南门面临东关街,我们再走一次东关街,在街边随意吃点,然后回宾馆休息。 打车回宾馆,途中见到文昌阁。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于汶河文津桥上建阁,取名“文昌”,有昌明儒学之意。后毁于火,次年,经江都县知事张宁发起重建。<div>新中国成立后,经几次修缮,形成如今四面设门的格局。</div> <p class="ql-block">又见四望亭。四望亭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嘉定年间,二是明嘉靖时期,原名文奎楼,后称魁星阁,属江都县学组成部分。清康熙、雍正年间曾修葺,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建筑,底层设十字拱门联通街道,形成“过街亭”特色,二、三层设窗栏隔扇,檐角悬挂24个风铃。</p> 中午回到宾馆休息一会儿,下午我们乘坐动车前往启东,车程约2.5小时。 美好秋日的扬州行告一段落,要和扬州说再见啦! 此次扬州行,感觉处处有盐商遗留下来的故事与痕迹。<div>究其缘由,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便于盐产品的运输和分销;而明清时期的盐业专卖政策,更使盐商云集于扬州。</div><div>盐商对扬州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扬州特有的市民文化和高度专业化的消费市场。盐商的消费导致了整个城市的繁荣,也为今天留下了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