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积极的暂停”

赵和春

<p class="ql-block">父母要学会“积极的暂停”</p><p class="ql-block">摘录:</p><p class="ql-block">“积极的暂停”对于冷静期的作用,我们已经提到过几次。记住,冷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等到能接通你的“理性大脑”,以避免你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所以,某种形式的撤出是有益的。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做一会儿“暂停”,父母首先撤出冲突会更有帮助。寨子怡正面管教这本书。——摘自《正面管教》第237、238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核心结论</p><p class="ql-block">父母率先执行“积极的暂停”撤出冲突,是帮助自身接通理性大脑、避免用本能(爬行动物脑)处理矛盾的关键,比仅让孩子暂停更能有效缓解冲突。</p><p class="ql-block">二、关键作用解析</p><p class="ql-block">1.中断冲突升级:父母主动撤出可快速终止情绪对抗,避免双方被愤怒、急躁等本能情绪裹挟,防止冲突愈演愈烈。</p><p class="ql-block">2.重启理性决策:暂停能为大脑争取缓冲时间,让负责逻辑、共情的理性区域恢复主导,替代冲动的本能反应,后续处理问题更具建设性。</p><p class="ql-block">3.示范正向应对:父母的暂停行为会成为孩子的直观榜样,潜移默化教会孩子遇到矛盾时,可通过主动抽离调节情绪,而非被动接受安排。</p><p class="ql-block">三、实操核心建议</p><p class="ql-block">1.父母优先行动:察觉情绪失控前兆时,主动告知孩子“我需要先冷静一下,稍后再和你沟通”,而非先要求孩子暂停。</p><p class="ql-block">2.明确暂停目的:暂停不是惩罚或逃避,而是为了恢复冷静,避免做出伤害关系的行为,需让孩子理解这一初衷。</p><p class="ql-block">3.固定暂停方式:提前约定专属的冷静方式(如去指定角落深呼吸、喝杯水),让暂停形成习惯,减少执行时的对抗。</p><p class="ql-block">四、父母积极暂停实操清单</p><p class="ql-block">(一)孩子哭闹耍赖场景(如商场要玩具、拒绝睡觉等)</p><p class="ql-block">1.暂停话术:保持温和语气,避免说教。可选择“宝贝,妈妈看到你现在很想要这个玩具/不想睡觉,心里肯定不舒服对不对?不过妈妈现在有点着急,需要去旁边坐5分钟冷静一下,等妈妈回来咱们好好聊聊怎么解决,好吗?”或“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是这样哭闹咱们没法好好说话,妈妈先去喝杯水冷静10分钟,马上回来陪你,你可以先坐在小椅子上平复一下情绪哦。”</p><p class="ql-block">2.冷静技巧:快速离开冲突现场(如走到商场休息区、卧室门口),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5次;同时在心里默念“孩子只是在表达需求,我需要理性回应”,避免被“烦躁本能”主导。</p><p class="ql-block">3.后续沟通步骤:①共情表达:回到孩子身边后,先蹲下来平视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刚才特别想要那个玩具/不想结束玩耍,没得到满足肯定特别失望,妈妈能理解”;②明确规则:等孩子情绪平稳后,清晰说明规则,如“咱们之前约定好每次商场只买一个小玩具,这次已经买过啦,下次再来买好不好?”;③提供替代方案:给出可接受的选择,如“现在咱们回家可以玩你最爱的积木,或者睡前妈妈给你讲两个故事,你选一个?”</p><p class="ql-block">(二)亲子争吵激化场景(如孩子顶嘴、拒绝执行指令等)</p><p class="ql-block">1.暂停话术:及时中断对抗,语气坚定但不严厉。例如“我发现咱们现在都有点激动,这样说话会伤害到对方,我需要先去书房冷静15分钟,15分钟后咱们再过来好好谈这件事”或“你现在很生气,妈妈也一样,咱们先各自冷静一下,我设置个计时器,时间到了咱们再沟通,好吗?”</p><p class="ql-block">2.冷静技巧:进入独立空间后,可通过轻拍自己的胸口或深呼吸平复情绪;也可快速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被顶嘴很生气”)和需求(如“我希望孩子能好好听指令”),梳理清楚情绪背后的核心诉求,避免被情绪裹挟。</p><p class="ql-block">3.后续沟通步骤:①主动破冰:时间到后,先主动开口说“刚才妈妈情绪有点激动,说话声音太大了,对不起”,为孩子做示范;②倾听孩子:让孩子先说自己的想法,如“刚才你不愿意去写作业,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呀?你可以跟妈妈说说”;③共同解决:结合双方需求达成共识,如“那咱们约定好,每天放学后先玩30分钟,然后认真写作业,妈妈也不会再催你,咱们互相监督好不好?”</p><p class="ql-block">(三)辅导作业情绪失控场景(如孩子反复做错、拖延磨蹭等)</p><p class="ql-block">1.暂停话术:避免指责性语言,明确表达自身状态。比如“宝贝,这道题你反复做错,妈妈有点着急了,担心会忍不住说重话,我先去客厅喝杯茶冷静5分钟,回来再陪你一起分析,你可以先自己再看一遍题目哦”或“妈妈现在情绪有点不好,继续辅导可能会影响你,我先冷静一下,咱们换个状态再继续,好吗?”</p><p class="ql-block">2.冷静技巧:离开书桌区域,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或通过“数数法”(从1数到100,专注于数数本身)转移注意力;也可默念“孩子只是暂时没掌握,我需要更有耐心”,调整对孩子的期待值。</p><p class="ql-block">3.后续沟通步骤:①调整方式:回来后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如“妈妈刚才看你一直在认真思考,特别棒”;②简化问题:把复杂的题目拆分成小步骤,逐步引导孩子理解,如“咱们先看看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再想想要求的是什么,一步一步来”;③约定方法:和孩子约定如果妈妈再次情绪失控,可由孩子提醒“妈妈,咱们需要暂停一下”,共同建立沟通预警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暂停时间可根据孩子年龄和情绪情况调整(5-15分钟为宜),暂停前一定要和孩子明确时间和回归节点,避免让孩子误以为是“被抛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