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遗嘱★子孙万代的幸福原点

蔡加祥

<p class="ql-block">2025年初冬,一缕暖阳穿透云层,轻柔地洒向大地,悄悄驱散了时节里的料峭寒意。来自天南海北的微信视频接连亮起,屏幕次第映出七位老人笑意盈盈的脸庞——89岁的长女蔡涵秋耳聪目明,眼角的纹路里盛满了岁月沉淀的温柔;86岁的长子蔡家胜精神矍铄,依旧是那个让弟妹们满心依赖的主心骨;83岁的蔡家明、80岁的蔡家琪、77岁的蔡家祥、74岁的蔡家斌、70岁的小妹蔡绍秋,每个人的鬓角都染着霜华,眼神却澄澈得如同孩童,仿佛跨越了十六载的山川湖海,又一同回到了那个寒夜的时堰老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视频里的笑声此起彼伏,问候声、叮嘱声交织缠绕,穿过冰冷的屏幕,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深切牵挂。这一幕温情脉脉的画面,源于十六年前一位母亲临终前的殷殷嘱托,源于一份刻在血脉里的铿锵誓言,更源于一个大家庭十六载风雨无阻、从未动摇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间的指针回溯到2009年1月31日,牛年正月初六的凌晨1时。寒星稀疏地点缀在时堰镇老家的夜空,刺骨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籽,一遍遍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屋内,一盏煤油灯昏黄摇曳,光影里映照着刘素珍老人安详却难掩牵挂的脸庞。这位一生操劳、心底盛满慈爱的老人,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凛冽的寒冬,带着对七个子女的无尽惦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b>父亲蔡承钧(享年89岁) 母亲刘素珍(享年91岁)</b></p> <p class="ql-block">母亲刘素珍的一生,是为家庭操劳奉献的一生。她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嫁入蔡家后,便毅然挑起了养育七个子女的重担。日子清贫得紧,却从未缺少过爱与温暖。她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日夜不停地缝补浆洗、操持家务,将简陋的老屋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用温和却坚定的话语,潜移默化地教导子女做人的道理。“尊老爱幼是本分,行善济难是良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用一生践行的行为准则。邻里街坊有难处,她总会主动伸出援手,尽己所能接济帮扶;晚辈们犯了错,她从不疾言厉色地斥责,而是耐下心来轻声劝导,用道理化解隔阂。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她凭着自己的善良与坚韧,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温暖天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一生要强的母亲,心中仍有放不下的牵挂。她最惦记的,是五儿子蔡家斌。家斌身体孱弱,既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仅凭一门手艺挣来的单薄收入,艰难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销。彼时,他的儿子旭阳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沉甸甸的学费和生活费,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喘不过气。每次看到家斌疲惫不堪的身影,刘素珍都会悄悄转过身抹泪。她拉着亲戚朱庆龙、冯庆富的手,又一遍遍对着身边的子女反复念叨:“我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五小家斌。你们都要尽力帮衬他,帮他把旭阳培养成才,不能让孩子耽误了前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早已在心中做好了决定,除了要在经济上多照顾最困难的家斌,她更牵挂着整个大家庭的和睦团圆。弥留之际,她拉着每个子女的手,眼神里满是期盼与不舍:“我走后,你们七个兄弟姐妹可不能散了,要保持紧密团结。不管谁遇到难处,都要各尽所能搭把手、帮衬着。咱们蔡家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断在你们这一代,要让门庭代代兴旺、代代幸福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话语,字字句句都像滚烫的烙印,深深刻进了子女们的心里。那些重复了无数次的叮嘱,那些藏在皱纹里的牵挂,那些临终前不舍的眼神,都成了子女们心中最珍贵、最难忘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治丧期间的第五天,悲伤的阴霾依旧笼罩着整个老屋,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沉默。长子蔡家胜悄悄擦干眼角的泪水,看着身边同样沉浸在悲痛中的弟妹们,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未散的哽咽,却异常坚定:“娘走了,但她的话不能忘。咱们对着娘的遗像,立下誓言吧,绝不辜负她的嘱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的遗像被端端正正地挂在正堂中央,照片上的她穿着深蓝色的斜襟布衫,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仍在慈爱地凝视着她的七个儿女。七位子女并肩而立,长女蔡涵秋紧紧牵着小妹蔡绍秋的手,小妹的肩膀还在微微颤抖,大姐掌心传来的温暖与力量,让她渐渐安定下来;兄弟们相互扶持着,有的还在默默抹泪,浑浊的眼眸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坚决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母亲的遗嘱!”蔡家胜的声音率先响起,穿透了屋内的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与力量。“今后,蔡家兄弟姐妹一定实现母亲的遗愿,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保持和发扬蔡家行善扶贫、尊长爱幼的光荣传统,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支持和资助需要帮助的兄弟姐妹、以及困难的晚辈子孙和最需要接济的其他人,多积德行善,保佑蔡家门庭代代兴旺发达、健康幸福!让父母在九泉之下安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誓言声在老屋中久久回荡,穿过冰冷的空气,穿透了悲伤的阴霾,化作一份沉甸甸的承诺,稳稳落在每个人的心头。2009年2月4日,时堰老家的八仙桌上,铺着一张印好“母亲遗嘱”与“子女誓言”文字的白纸。七个子女依次拿起笔,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字迹工整有力,透着坚定;有的带着悲痛后的微微颤抖,藏着不舍,却无一例外地写满了对母亲的敬畏与对亲情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份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朴实承诺的誓言,连同母亲生前的口头遗嘱,被蔡家胜小心翼翼地收进了一个红木盒子里。盒面上,他特意贴上了一张写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字的红纸片,那鲜艳的红色,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蔡家未来的路。这个红木盒子,从此成为了蔡家最珍贵的传家宝,被妥善珍藏在柜子深处,更被代代子孙铭记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誓言易立,坚守难行。十六年的时光,足以让乌黑的青丝染成霜白,让懵懂的孩童长成栋梁之才,也足以考验一份承诺的重量与成色。蔡氏七个兄弟姐妹幸运地都健在,他们用十六年的关爱相伴、风雨同舟,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践行着对母亲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遗嘱”、“子女誓言”原件照片。</b></p> <p class="ql-block">母亲走后,兄弟姐妹们便达成了一份无言的默契——每年清明时节,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工作多忙,都要赶回时堰老家祭祀父母。更重要的是,要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聚在一起,好好关心小弟家斌的家庭生活,细细询问旭阳的上学情况。小妹蔡绍秋家住兴化戴南镇,得知家斌在戴南打工,便常常主动关心照顾他们一家。她总爱提着自家菜园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上门看望家斌夫妇,问问旭阳的学习进度,聊聊生活中遇到的难处。每当家斌身体不适,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忙照顾,端水送药、忙前忙后;后来见二哥蔡家明家中经济遇到困难,她也毫不犹豫,总是第一个拿出积蓄帮忙垫付,解了二哥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份团结互助的亲情,早已超越了对蔡家斌的特殊关照,悄悄蔓延到了整个大家庭的每个角落。这些年里,不管哪个兄弟姐妹家遇到难处,不用主动开口,其他人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们用一次次实打实的行动,生动诠释着母亲“不管谁有困难,都要各尽能力给予帮助”的嘱托,让蔡家的优良传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鲜明、愈发深厚。</p> <p class="ql-block">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六年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当年在母亲遗像前立下誓言的七兄妹,如今都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但那份刻在心底的牵挂与承诺,却从未因岁月流转而减弱分毫。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微信成了他们维系亲情的新纽带。89岁的大姐蔡涵秋时常关心弟妹们身体和家庭生活情况,经常每天上午在“蔡家茶馆”微信群,给弟弟妹妹和亲戚们发一条温暖的问候信息,有时是一句简单的“早安,注意保暖”,有时是一段实用的养生小知识,朴素的话语里满是浓浓的关爱。86岁的蔡家胜依旧是大家庭的主心骨,他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发送关爱信息,问问大姐的身体状况,聊聊弟弟妹妹们的家庭琐事,遇到谁长时间不发言,他还会特意打电话过去细细关心,生怕对方出了什么状况;小弟家斌患病在上海住院期间,他经常乘座公交车前往探望。83岁的蔡家明酷爱书法,他亲手写下的“尊老爱幼”“行善济难”两幅大字,被晚辈们郑重地装裱起来,挂在各自的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传承好家风;他喜爱钓鱼,经常送鱼给邻里乡亲。80岁的蔡家琪常年在时堰老家生活,当老家亲戚和邻居有喜事或丧事,均主动代表蔡家兄弟姐妹们以礼金表达亲情和人情;他还注重以棋会友,闲暇时总爱和老友们对弈几局,还热心为儿孙们“服务”。77岁的蔡家祥热心社交,不仅时刻牵挂着兄弟姐妹,还常常惦记着战友和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74岁的蔡家斌,在哥哥姐姐们多年的悉心关爱下,如今也能拿到“养老金”,安安稳稳地安享晚年;他每天都会坚持散步锻炼,脸上总是挂着满足而平和的笑容,逢人便忍不住念叨:“多亏了我的哥哥姐姐妹妹们,多亏了娘的教诲,我才能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70岁的小妹蔡绍秋,喜欢和老朋友们一起打麻将,尽情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也会经常在微信群里发送生活视频,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简单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95年3月,四子蔡家祥全家四人跟父母在时堰法庭大院内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蔡家,早已是儿孙满堂、枝繁叶茂,一派兴旺景象。晚辈们从小听着奶奶的遗嘱故事长大,亲眼看着伯父、姑姑们相互扶持、和睦相处的模样,那份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行善济难的优良传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逢年过节,“蔡家茶馆”微信群里总是热闹非凡、暖意融融。晚辈们会主动给长辈们拜年问好,细细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与工作成果;谁家添了新丁、办了喜事,大家都会踊跃参加,送上最真挚、最热烈的祝福;遇到工作上的挫折、生活中的难题,晚辈们也会毫无顾忌地在群里倾诉,长辈们耐心开导、传授经验,同辈们相互鼓励、携手同行,让每一份烦恼都在亲情的抚慰下渐渐消散。</p><p class="ql-block">蔡家斌的儿子旭阳,早已不负奶奶的期盼与伯父姑姑们的关爱,大学毕业后果断选择留在上海打拼。如今的他,不仅在大都市站稳了脚跟,成家立业,拥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更将奶奶的遗嘱和伯父姑姑们的行动深深铭记于心。他孝顺父母长辈,每年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各位长辈亲戚,陪长辈们唠唠家常、聊聊近况;他更将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善意传递给了身边的人,经常主动资助身边有困难的同事和朋友。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这么热心肠,旭阳总会笑着回答:“奶奶的遗嘱,伯父姑姑们的行动,就是我最好的榜样。这份爱与善意,我要一直传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涛精心操办母亲孔庆秋八十华诞祝寿宴,二十多位亲戚出席热情祝福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b></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6日,三弟蔡家琪的儿子蔡涛,精心为母亲孔庆秋操办了八十大寿宴会。消息一经传出,蔡家的亲戚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有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长辈,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晚辈,二十多位亲戚坐满了大餐厅的两张大圆桌,场面热闹而温馨。宴会上,蔡涛手捧酒杯,站起身来,对着在场的亲朋好友深情说道:“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母亲的八十大寿。我们蔡家一直遵循着‘和亲睦族、以善持家’的家训,是祖辈的谆谆教诲、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团结和睦、幸福美满。今天,我也想借这个机会,祝愿各位长辈健康长寿、福寿安康,祝愿我们蔡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在场的众人无不动容,纷纷感慨蔡家多年来的团结与温情。有人忍不住赞叹:“蔡家能这么和睦融洽,真是太难得了!”也有人深有感触地说:“这都是老母亲教导得好,子女们践行得好啊!”那些羡慕的目光、真挚的赞叹,都在诉说着这个大家庭的幸福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窗外阳光正好,温暖的光线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屋内暖意融融。十六年的坚守与践行,换来了蔡家的枝繁叶茂、幸福美满;一份朴素无华的母亲遗嘱,成就了子孙万代的和睦安康。那份白纸黑字简单印制、却重逾千金的母亲遗嘱,那份十六年前面对遗像立下的铮铮誓言,早已化作蔡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生命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蔡氏兄弟姐妹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在岁月的风雨中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它更像一粒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晚辈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指引着他们坚守亲情、传递善意。珍藏母亲的遗嘱,就是珍藏一份最深沉、最伟大的母爱;践行当初的誓言,就是守护一个大家庭的幸福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蔡家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温暖的瞬间、感人的片段,还在一代代人中口口相传。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行善济难的优良传统,也必将在蔡家子孙的代代相传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就更多子孙的幸福,让蔡家门庭永远兴旺安康,让这份跨越岁月的爱与坚守,温暖更多人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