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发表于《散文》文学期刊</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瘦西湖的所有景致一起营造出来的烟花意境,就是为了烘托扬州这座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走进瘦西湖,首先映入我眼帘的肯定是那片清澈如许的湖水和岸边随风飘拂的垂柳了。这时,一群薄雾在水面上轻轻地游动,将岸柳全都笼罩在烟雾之中。翠绿的柳,清澈的水,湛蓝的天,飘拂的雾,湖面的倒影,共同构成一幅江南春景图,将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全都水印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了。</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体态颀长,水势丰沛,</p> <p class="ql-block">就如同一位如花美眷,在扬州城度过了无数个似水年华,而阳春三月肯定就是她的生日,每到这个时候她便更加婀娜多姿,全身都荡漾出烂漫的春情。</p><p class="ql-block"> 那湖面乳白色的水雾和岸边柳林满天的柳絮交融在一起,所有的柳叶刚刚抽芽,嫩黄未绿,远远地望去,这片柳林仿佛被轻烟笼罩着。美柳们婷婷伫立于水岸,在柔风中摇曳着自己的风采,水汽濛濛,柳烟随风,让我的眼前产生一种青烟浮动的浪漫,觉得自己肯定是走进了一处审美的至境。</p><p class="ql-block"> 走在瘦西湖边的长堤上,看见柳中还夹有桃,桃柳相间,柳的</p><p class="ql-block">翠,桃的粉,色彩更是艳丽。柳丝翩翩起舞,肯定舞的是美眷的彩带,桃花粉面相映,肯定是美眷多情的颊。翠如美男,粉若佳人,脚下的这潭湖水肯定是他们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大运河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扬州运河的两岸种植柳树,既可遮荫,又能护堤。据传隋炀帝还在这里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且赐姓为杨,后来的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了。从此,作为古运河河道的瘦西湖也就遍植扬柳,从而成就了今天的三月烟花。</p><p class="ql-block"> 沿着水面向东一直前行,道路两侧的树木逐渐变得高大茂密起来了,只能透过绿荫的间隙欣赏到对</p><p class="ql-block">岸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这里除了柳林,还有桑、槐、榆、椿、枫、楠、朴等植物,形成了一座树种繁多的森林公园。这片柳林和后山的森林形成了高、中、低、地的植物群落,层次有序,枝繁叶茂,蔚为大观,成就了一座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植物全都生长的湖边,全都被烟花绰约笼罩,全都为瘦西湖营造出一处充满温情的烟花之境。</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瘦西湖就是扬州这座城市如水性格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瘦西湖扬州城恐怕会失去温情。</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桥不仅是联通两岸的一个纽带,更是包容南北的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扬州是一座水城,河多桥便多,正所谓“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桥与桥相连,桥与桥相接,桥与桥相望,使瘦西湖变成了一个桥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肯定是一座女性的桥,温情的桥,南方的桥。</p> <p class="ql-block"> 唐朝大诗人杜牧的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就是吟咏这座桥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是那位隋炀帝,据说因为梦见了一朵琼花而沿着这条大运河</p><p class="ql-block">而来,结果爱上了扬州这座水做的城市。他在那个烟花明月之夜,看到二十四位吹萧的佳人为自己吹奏了新曲《天上人间》。当然,这位多情好色的皇帝始终没能看到那朵梦中盛开的琼花,却被拥有二十四位佳人和二十四支美萧的这座石桥深深的吸引,最终反而成就了这座石桥的凄美而浪漫的芳名。</p><p class="ql-block"> 《扬州鼓吹词》言:“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一处文人聚会,歌女吟唱之地。古时有二十四位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故得</p><p class="ql-block">此名。那个有关隋炀帝的故事只是后人的一种附会,并无历史资料加以佐证,只是给瘦西湖里的桥增加了几许浪漫。 </p><p class="ql-block"> 在瘦西湖桥的家族里,除了二十四桥之外,名气最大的自然要数五亭桥了。</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位于二十四桥不远处,是一座具有北方风格的桥,一座具有阳刚之气的桥,一座男性的桥。</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了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而建五亭桥。他与二十四桥柔情似水地横卧于湖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五亭桥高大巍峨,造型刚直,似乎是一位北方壮汉,</p><p class="ql-block">全身充满了阳刚。</p><p class="ql-block"> 亭与桥的结合,形成了亭桥,再将亭分为五座,亭与亭之间以廊相接,又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整体,每一座亭子仿佛就是一块发达的胸肌,充分地秀出了一个猛男的健壮。桥身建成拱卷形状,中心的桥孔半圆形最大,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分布在桥础的三面,可通南北,这样可以尽展男性的八面威风。五亭顶为绿色琉璃瓦,亭与亭之间又以石梁相连,珠栏画栋,呈现出这位男士的显达与富贵。</p> <p class="ql-block"> 据《扬州画舫录》所言:“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想</p><p class="ql-block">必这位五亭桥还是一位多情的汉子,总是期待着“众月”一般的美女环绕。</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瘦西湖早就将五亭桥视为一位充满阳刚的壮汉,将二十四桥看作一位婀娜多姿的佳人了,估计在建造这些桥梁的时候就已经将他们的性别设计好了。据说二十四桥是仿杭州西湖的桥而建的,五亭桥则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颐和园十七孔桥而建的,从而将南方的温柔和北方的刚强移植到了一座湖里。</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桥,似乎都是为了包容而建,联通两处风景,选择南北风格,成全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当南方的佳人从桥的一端,沿着这条富有诗意的弧线袅袅婷婷而来,她的足音变成了一部爱情影片的画外音。这时,一位北方的美男正在从桥的另一端风度翩翩而去,他们在弧线的顶端——桥顶进行着一场一见钟情的邂逅,接着相拥着走过瘦西湖的每一座桥,最后走进瘦西湖的历史深处。</p><p class="ql-block"> 藕香桥是一座石拱桥,精致小巧,带着明显的南方秀丽;小虹桥色彩最艳,位于徐园和小金山之间,想必是一位个性艳丽的女性;春波桥是一座很小的木桥,尽显娇小和妩媚;玉版桥是一座典型的拱桥,宛如碧绿的玉带一般,肯定更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古典美人了。</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共有五十多座桥,不论是大气磅礴,还是小巧玲珑,不论是色彩艳丽,还是青黑相间,所有的桥全都在瘦西湖里和谐相处。在石拱桥和二十四桥之间,有一座曲桥与它们相连,这一曲桥为三折平桥。在石拱桥的西侧,在山上建了一座长长的栈桥,站在栈桥上北望,可以看到一座廊桥,再走到南侧又可望见一座九曲桥。经过九曲桥到南岸东行,便会看到一座石拱桥了。瘦西湖里的所有桥都是大桥连小桥,高桥连平桥,拱桥连柱桥,北方的桥连着南方的桥,男性的桥连着女性的桥。在这里,不论是五亭桥的黄瓦赤柱,二十四桥的</p><p class="ql-block">白玉栏杆,大小虹桥的富丽堂皇,春波桥的婉约精巧,全都无一遗漏地被包容在湖面之上。</p><p class="ql-block"> 联通与包容,是瘦西湖所有桥一直在给人们展示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存哲学,一种城市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瘦西湖里的那座白塔是一种持久的伫立,是对江南文化的一种永恒的守望。</p><p class="ql-block"> 白塔晴云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其主要建筑就是这座白色的石塔。这座颀长丰润的高塔,就像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贵妇,雍容华贵地伫立于瘦西湖之中心、五亭桥之一侧。她的全身为砖石结构,高三十</p><p class="ql-block">余米,园门高悬着“白塔晴云”石额,远远地就能看到她鹤立一般的身姿。她的脚下是汀屿、池水、曲溪、绿丘,肯定是用“别业临青甸,前轩枕大河”的江南水乡意境,为她作一番精彩的陪衬。当你进入塔下的晴云东院,会看到积翠轩、曲廊、花树、翠竹、湖石、流水,还有假山围成的一汪池水,肯定是用这片体现出江南园林韵味的景致,为她作一番精心装扮了。</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这座白塔从头到脚全都被江南特色的园林渲染烘托着,始终是想表达她对江南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这座全身洁白的塔是一座喇嘛塔,又称覆钵式塔,是藏传佛教的</p><p class="ql-block">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一个高大基座上安置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其上竖立着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有许多的圆轮,再安上华盖和仰月宝珠。这样的建筑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川西等地比比皆是,但在南方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座白塔的身世,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皇帝在瘦西湖乘船游览时,忽然对身边陪同的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晴啊,只可惜差了一座白塔。”扬州的盐商们听到后,立即请画师画成图纸,连夜用白色的盐包为基础,外面覆盖一层白色</p><p class="ql-block">的银皮,建成了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皇帝看见五亭桥旁居然真的有一座白塔巍然耸立,又听随从跪奏:“这是扬州的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昨日游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便连连感叹:“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呀!”待乾隆皇帝走后,当地盐商又集资建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塔。</p> <p class="ql-block"> 当然,虽然是按北海白塔仿制,但建设者还是按照江南的特色做了修改。北海的白塔是典型寺庙塔,肚大头细。扬州的白塔系园林塔,表现出江南建筑的柔秀。对此,当代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p><p class="ql-block">林谈丛》中,曾将北海白塔和瘦西湖白搭进行对比,说瘦西湖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也。”可见北方之塔到了扬州,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顿减,窈窕之气倍增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正是从这座白塔的身上,可以看出扬州人对江南的一种向往。</p><p class="ql-block"> 扬州处于长江北岸,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江南。但是,按照文化气质、园林特征、饮食风味,扬州人骨子里早就具有江南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扬州的风华绝代,绝不是靠江南这个地理概念来获得,而是靠自己的气度和品质。</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除了这座白塔之外,整个瘦西湖的每一处景点,全都深深地烙上江南的印记。自然景色旖旎多姿,迤逦伸展,媚态动人。在这条漫长曲折的湖道上,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玲珑花界、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岸景,俨然组成一幅天然秀美的江南风情长卷。</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样的风景,又有谁敢说扬州不是江南?</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吴光辉,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淮阴师院文学院兼职教授、江</p><p class="ql-block">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淮安市散文学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作品连续20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散文《绝境狂奔》入选小学生道德课本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本》,《裸木黄桑》入选《语文报》高一年级暑假作业推荐阅读篇目,数十篇作品入选全国各地中高考练习试卷。</p><p class="ql-block"> 曾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九届、第十一届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江苏紫金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北京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大湾区文学奖一等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