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3优质白酒|安酒

王建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名酒:8大、13大、17大和53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老八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新八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十三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十七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53种优质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也是最后一次国家举行的全国评酒会,评酒会评出国家名酒(金质奖)17种称、优质酒(银质奖)53种。从1952年开始到1989年,我国共进行了五次全国性的白酒评选会。一共评选出了17大名酒(简称“17大”)和53种优质白酒(简称“53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中国53优质白酒之一:来自贵州安顺市酒厂的——<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b></p> <p class="ql-block">贵州安顺市酒厂原系在“醉群芳酒店”的基础上建立而发展起来的,1951年称为“利民酒厂”;1958年安顺设市后,改称为“安顺市酒厂”。此后,安顺市几度改撤、复立,该厂名称也随之几经改变。实物老酒显示,此期间该厂名称在“安顺市酒厂”“安顺酒厂”之间反复变更,1985年后稳定为“安顺市酒厂”。 安顺市位于贵州西部高原之旅游胜地,古属夜郎国境内,以黄果树大瀑布而闻名。其境内的酿酒品类繁多,且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安酒的创始人是民国时期的民间酒师周绍臣。当时,他在安顺城大箭道(今儒林路)开设烤酒坊,其用独特工艺酿制出的酒‘开甑半城香’,酒体内附茅台风味,又有别于茅台,被人们誉为‘周茅’。他的烤酒作坊因一外乡人品尝‘周茅’醉酒后题写‘醉群芳’而扬名。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醉群芳’作坊,随后与塔山下的安顺利民酒厂合并成立了安顺市酒厂,周绍臣及其他‘醉群芳’的老酒师等进入酒厂工作。1953年,李幼鸿出任安顺市酒厂厂长,在与周绍臣等老酒师一起对‘周茅’工艺继承、改良的基础上,酿制出了保持‘周茅’优良品质的‘安酒’。</p> <p class="ql-block">1955年,刚跨过建厂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贵州安酒在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上,与茅台一起摘得“甲级酒”。于是,安酒在声名大振的大好势头下将目光瞄向了海外。而当年专用于出口的商标——“飞天”被吸入白酒行业,由此拉开了一段属于白酒“飞天”的传奇序幕,安酒也开启了“飞天”之路。不管是“飞天”安酒的风光无限,亦或是“贵州老八大”的盛况,均是安酒历史进程浓墨重彩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从1951年建厂到1955年获评“甲级酒”,贵州安酒顺利踏上工业化、大规模经济生产的快车。资料记载,从1953年至1957年“期间,安酒厂完成两次扩建,初具规模,其员工数从1952年的26人扩充至112人,产量又1952年的145吨发展至762吨。这五年中,安酒厂的出酒率也提升了17%。事实上,凝聚匠心与智慧的贵州安酒,在众多名优白酒中一次次脱颖而出绝非偶然。此后,贵州安酒又多次与茅台同台“竞技”,进一步稳固了“贵州两大历史名酒”。比如,在1963年,贵州安酒与茅台在首届贵州省名酒评比中同列“省优”,荣获“贵州名酒”称号。此后,贵州安酒与茅台蝉联历届“贵州名酒”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1963年,在夺得首届“贵州名酒”称号后,消息传回安酒厂,安酒厂上下一片沸腾。庆功会上,时任厂领导十分激动:“同志们,我们用双手为安酒的发展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来日方长,我们还要向‘国优’进军。”说干就干,为了“国优”目标,时任安酒厂厂长亲自带队,远赴外地取经,学习革新工艺。取经归来后,安酒人干劲十足,顾不上休息,就召开决策会,打算取创新操作法之长,补安酒传统工艺之短。此后,贵州安酒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1979年、1983年,贵州省又相继举办两届“贵州名酒”评比活动,贵州安酒一直都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1986年,20世纪贵州最后一次“贵州名酒”评比落幕。这也是历届贵州名酒评选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这次评选从4月开始,先由各地市州组织评比推荐,并经各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最后共推荐出70种酒参加全省评比。由于参加评选品牌众多,评比程序更加严格、谨慎,评选活动持续数月才宣告结束。贵州安酒从众多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与茅台等一起荣获贵州省第四届名酒评比“金樽奖”。至此,共举办四届的“贵州名酒”评选,圆满落下帷幕,在名酒之乡贵州,仅茅台、贵州安酒等几个品牌蝉联此殊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商标及变化</b></p> <p class="ql-block">据《安顺市志》记载,安顺酒厂最早使用的商标“黄果树瀑布”牌,于1960年《商标管理条例》颁布后申请为正式的注册商标(全标形式)。该商标的整体图案,与当年的汾酒、竹叶青有相近之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制定了新的商标使用规定,但由于当年行政体制的划分,此时的“黄果树”牌商标归属于“贵州镇宁县酒厂”所有。出于此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顺市酒厂在其产品的商标上,使用了一种较为模糊的做法,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不了解的还以为是“黄果树”牌,其实,这就是“安”字牌商标。这种现象在1979年全国实行统一管理注册商标后尤为突出。如贵州福泉县酒厂的“泉酒”,因为失去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而采取的一种“擦边球”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因此,1980年后国内销售的安酒,实际上已经全部在使用“安”字牌商标,但人们此时仍旧习惯称之为“黄果树牌安酒”。从另一方面上看,安顺市酒厂对商标的保护一直不够重视。比如,获得过伦敦国际博览会最高荣誉包装奖的特级脸谱安酒,也未见其加以注册保护。</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内销“黄果树”牌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外销“黄果树”牌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工艺特点</b></p><p class="ql-block">安酒用优质高粱,糯米为原料,以小麦制成陈曲为糖化发自酵剂,用万年糟配料,老窖发酵,采用混燕混烧工艺,经,馏、陈化、勾兑等工艺酿造而成。酒无色透明,芳香浓郁,醇和甘洌,尾子干净,余香绵长。虽是浓香型白酒,但却有“浓头酱尾”的特点,柔和顺口,喝了不上头、不刺喉。酒度有38,45,55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获奖历史</b></p><p class="ql-block">1955年,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甲级酒”。</p><p class="ql-block">1983贵州省名酒。</p><p class="ql-block">1986年贵州省第四届评酒会金樽奖。</p><p class="ql-block">1989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各个时期的经典—-安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60-70年代 黄果树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早期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6年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7年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8年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 安酒 小酒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 黄果树牌 玻璃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 黄果树牌 瓷瓶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年代 龙盒 安字牌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年代 出口 安字牌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年代 安酒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1年 花标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2年 旅游观光年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2年 特级 脸谱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2年 特级 六角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3年 黑标 安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8年 安字牌 安酒</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的安酒有一些是授权贵州以外的酒厂生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厂的其他产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黑标夜郎村窖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蓝标夜郎村窖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红标夜郎村窖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杜仲酒 天麻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太白大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顺市酒厂 安春大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酒的衰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酒曾经缔造了二个白酒帝国的神话,对当年白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北方打开市场后:急于扩大生产能力。安顺酒厂启动了一种联营模式,即主动与镇宁当地个体酿酒户协商通过签订合同,给个体户以原材料与技术的支持和扶助,个体酿酒按安酒厂规定的标准为酒厂提供基酒,然后由酒厂配以酒厂基酒勾调后,安酒包装出售。短短几年内,安酒系列产品最高销量每年达到26万吨,全国销售点多达160多家。同时,安酒还被定为****堂专用酒和**海外事礼品专用酒等,获得了洛杉矶国际博览会多项全奖。特级脸谱安酒包装获伦敦国际博览会最高荣誉“世界之星”“亚洲之星”奖。</p> <p class="ql-block">1988年,安顺市酒厂已发展到有13个全民酒厂,2个集体酒厂和140多户个体酿酒户加入的大型白酒生产集团。然而这种集团模式,面对市场环境突变时,显现出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的弱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面逐渐复杂多样化,由于产权不明晰,安酒集团经营陷入混乱状态,效益急速下滑。到1999年,集团总公司行政和决策功能几乎完全失去,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原有500多名职工的直属厂,1999年将厂房、设备交由外地一家企业托管后,留下20多名职工与投资方艰难经营安酒品牌,勉强保住了当年安酒在河南、河北等地一些市场份额,在效益下降的同时,安酒集团为维持行政运转,从集团总部到安顺市酒厂、直属厂等,分别将安酒品牌承包给省内外十几家企业和个体户经营,仅从中收取少量的品牌使用费。例如:河南濮阳市南乐宗河酒厂生产“夜郎村”酒、山东省菏泽市花锦厂生产“安”牌夜郎村酒、河南新乡龙圣兴酒业生产“安”酒、山东菏泽金帝酒业公司生产“安”酒、安顺全顺酒业生产“顺”酒等。安酒品牌的对外承包,导致了市场管理上的混乱,多酒企在同地方各打各的 “安酒”牌子,为造假者提供了良好的造假环境。而真正的安酒则受到了严重的声誉影响,品牌遭遇到沉重打击。回顾历史, 虽然安酒的这次大联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模式却成为日后众多企业广为借鉴的经验,并逐步完善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三十多年时间过去,“53优”白酒的命运各不相同,习酒、白云边、珍酒、安酒等不断创造新的传奇,仍活跃在中国酒业的舞台中央,但有的品牌已经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线。白酒圈流传着一句大实话:“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会吆喝的酒,只能自己闷头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3优”白酒,从区域来看来自19个省份,其中贵州6种、四川7种、江苏5种、安徽2种、湖北2种、湖南3种、山东2种、河南3种、江西1种、山西2种、陕西1种、广东1种、广西2种、河北3种、天津1种、辽宁4种、吉林2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2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香型来看,“53优”白酒涵盖浓清酱兼及其他香5大香型,其中浓香29种、酱香8种、清香4种、米香3种、其他香9种,比如,麸曲浓香的代表龙泉春、麸曲清香的代表六曲香、小曲米香型的代表浏阳河小曲、麸曲酱香的代表黔春酒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而每一款53优质酒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如果你想一睹“53优”白酒的风采,有机会可以去古井酒文化博物馆逛一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合肥举办,当时古井贡酒购买了所有参评的酒样,如今陈列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被认为是中国白酒界的绝版收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53种优质酒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每款53优酒都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酿造工艺。不仅代表着各地的风土人情,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更全面地呈现这些佳酿的魅力,我们特地整理了它们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