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王金龙</p><p class="ql-block">呢称:北斗七星</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共筑辉煌</p><p class="ql-block">资料/制作:陈邦贤</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35265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6年3月3日,我从223名将军同一个故乡的革命老区湖北省红安县应征入伍,到达新疆所在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金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金龙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修建独库公路博物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铭记筑路部队树丰碑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铭记当年修筑天山独库公路部队的丰功伟绩,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委区政府决定,于2019年开始修建独库公路博物馆。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修建独库公路部队的历史,传播天山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文化,利用博物馆的功能,把天山独库公路打造成为新疆的红色传统教育基地。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克拉玛依市作家协会、独山子区作家协会会员毕鸿彬女士任馆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博物馆馆长毕鸿彬(2020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毕鸿彬馆长及其工作人员,以<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font>的高度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敬业精神,怀着一颗感恩和敬仰的心,为了把那十年开山劈路的动人场景和英雄事迹再现出来,为了把那十年奋战中铸就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天山精神传承开来,为了把那十年筑路官兵在艰难困苦中播下的红色基因延续下来,她带领同事们出征采访,负重前行。跑遍了全国几十个省市县,行程几万公里,走访了数百名当年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老兵们,倾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每个受访者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故事,都会一次次的被感动。听到动情之处时,情感共鸣,与讲述人一起潸然泪下,泣不成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博物馆馆长毕鸿彬(2020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毕鸿彬馆长在武汉采访了杨晓海烈士的女儿杨芳、李善国烈士的遗孀曾昭英(我和另外的两名战友也接受了采访)。 </p><p class="ql-block">毕鸿彬馆长在采访完曾昭英后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李善国指导员生前的一块上海牌手表,一条绿色军毯,成了曾昭英相依为命的珍宝,陪伴她度过了43个春秋(2019年)。每当想念丈夫时,她就上满手表的发条,放在耳边静听手表的滴嗒声,仿佛听到丈夫的心跳声。当时我提出能不能拍一张李善国指导员的手表和军毯的照片时,她犹豫不决。当第二天见面她拉着我的手说,昨晚上想了一夜,我有一千个一万个的舍不得,这两件物品是我的念想啊。原本是想在我百年之后,用作殉葬品的,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把这两件物品捐出来支持独库公路博物馆更有意义,若是李善国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支持我这样做的。感激之情随着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多么深明大义的好大姐啊!但我知道这两件物品对她有多么重要。我反复强调,她可以继续保存,我们只需拍一张照片放到博物馆里就行了。但她还是执意捐出虽说独库公路博物馆还在建设之中,但我敢肯定这两件物品已经是镇馆之宝。感谢曾昭英大姐,向您献上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博物馆(2020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博物馆(2020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连长杨晓海烈士的女儿杨芳,在接受毕鸿彬馆长采访时表示:将在适当的时机,相约李善国指导员的遗孀曾昭英阿姨,到父亲牺牲地去感受大塌方的惨烈,去祭奠父亲的亡魂。心诚则灵,时隔不久,这一机会如期而至。2020年上半年,展现独库公路前世今生的博物馆建成。6月12日,独山子区委区政府在博物馆广场举办了“重返独库路,追忆红色足迹”的大型庆典活动。与会各级领导和受邀筑路老兵及军烈属,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各届人士一万余人,参加了盛大的开馆典礼。杨芳、曾昭英受邀参加了庆典活动,克拉玛依电视台还对她们进行了现场专访(当时我也在受邀之列)。庆典活动结束后,毕鸿彬馆长全程陪同她们参观了独库公路,圆了她们去实地找到最亲的人牺牲的地方,去追忆对逝去最亲近人的思念,去祭奠了那些长眠在天山怀抱中英烈的心愿。 独库公路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是圆了当年筑路官兵的心愿,也成为新疆在新时期升华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讲好党史军史故事,弘扬爱国主义信念,教育激励青少年奋进的大课堂和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还是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网友们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独库公路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公路命名的一座博物馆为纪念英烈们在修建天山独库公路时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984年,新疆维吾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修建了“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纪念碑。路是躺着的碑,碑是竖起的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铁力买提冰达坂南坡盘山公路(2014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哈希勒根冰达坂北坡防雪走廊(1991年)。陈邦贤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十年的天山独库公路建设,我有八年参加的经历。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成长。入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在部队期间,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1992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017年退休安享晚年。2020年,因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当年被评为感动江汉人物。在江汉方舱医院住院期间,我坚持每天写《江汉方舱医院日记》。康复出院后到指定宾馆隔离时,又静下心来,写了《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江汉方舱医院日记故事》,两篇约4万余字的记录,分别被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25年于湖北武汉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