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风蝉语里的烟火清欢——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感

<p class="ql-block">稻风蝉语里的烟火清欢——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感</p><p class="ql-block">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捧读辛弃疾这首《西江月》,仿佛指尖触到了南宋夏夜的晚风,裹挟着稻花的甜香与蛙鸣的清响,将人瞬间拽进那片黄沙道中的诗意夜色里。</p><p class="ql-block"> 世人多知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的铁血词人,胸藏报国壮志,笔锋常带金戈之声。可这首《夜行黄沙道中》,却褪去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愤懑,露出了他骨子里的柔软与通透。没有朝堂的尔虞我诈,没有沙场的腥风血雨,只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的自然之趣,稻花丰年、蛙声一片的烟火之美。那“七八个星”的疏朗,“两三点雨”的轻盈,恰似人生难得的松弛时刻,让这位被壮志未酬牵绊的词人,在乡野夜色中寻得片刻安宁。</p><p class="ql-block"> “稻花香里说丰年”,短短七字,满是生活的温热。稻花的香气里,藏着农人对丰收的期许,也藏着词人对太平岁月的向往。或许在那一刻,他暂时忘却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只愿做个醉心田园的过客,听蛙声此起彼伏,看星光疏疏落落。而“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更像生活的隐喻——那些苦苦寻觅的美好,往往在不经意的转角,悄然出现。</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令,如一幅淡墨晕染的田园夜景图,没有浓墨重彩,却于简约中见深意。它让我们懂得,再壮阔的人生,也需要这样的“夜行”时刻,暂时卸下肩头的重担,在自然的怀抱里汲取力量。当我们被尘世的喧嚣裹挟,不妨学学辛弃疾,走进田野,听听蛙鸣,让稻风蝉语洗净心头的浮躁,在烟火清欢中,重拾生命本真的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