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双城记:在开罗,穿越几千年的文明现场(第二天)

木舒心斋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双城记:在开罗,穿越几千年的文明现场</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属于埃及的博物馆——我们从古老的埃及博物馆,走向全新的大埃及博物馆,完成了一场从历史深处到现代辉煌的文明巡礼。</p><p class="ql-block">上午:古老博物馆,时光的密藏之所</p><p class="ql-block">上午踏入的是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老埃及博物馆,一栋建于1900年的粉红色建筑。它由法国人设计,带着新古典主义的庄严与优雅,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收藏古埃及文物最丰富的殿堂之一。</p><p class="ql-block">大力老师问:“为什么需要新的博物馆?”他指着拥挤的展柜说,“自1897年开放以来,这里的珍宝从几万件增加到几十万件,库房早已不堪重负。”</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与“镇馆之宝”们面对面:</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黄金世界:虽然其最著名的黄金面具与棺椁已迁往新馆,但老馆仍保留着大量他的陪葬品。这位9岁登基、19岁神秘离世的少年法老,因其陵墓出土时几乎完好无损(5300件文物震惊世界),成为埃及最著名的法老。</p><p class="ql-block">跨越3400年的夫妻木乃伊:他们的头发、牙齿保存完好,甚至连发梢的染色痕迹都清晰可见,令人惊叹古埃及保存技术与对来世执着的信仰。</p><p class="ql-block">神的王国:埃及人信奉3000多位神灵。我们看到了豺狼头的阿努比斯(亡灵守护神)、鹰头的荷鲁斯(王权之神),以及牛头人身的哈索尔女神(爱与快乐之神)。“他们并非崇拜动物本身,”大力老师强调,“而是崇拜这些动物所代表的‘神性’——力量、守护与丰饶。”</p> <p class="ql-block">下午:大埃及博物馆,文明的现代交响</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驱车前往全新的大埃及博物馆(GEM)。它的规模令人震撼——占地近50万平方米,馆藏超过10万件文物,是当今全球最大的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它的设计出自华人之手,”大力老师的话语中带着让我们自豪的意味,“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正对着远方的吉萨金字塔,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我们循着四层展区缓缓而上,如同一部文明的史诗在眼前展开:</p><p class="ql-block">第一层:以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迎宾,奠定了王权的宏伟基调。</p><p class="ql-block">第二层:核心展区,我们终于见到了图坦卡蒙的“真身”——那件纯金的葬礼面具、层层相套的棺椁(宛如俄罗斯套娃),以及他完整的墓葬珍宝。站在这些距今3300年的器物前,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第三与第四层:按主题陈列,从日常生活到神圣信仰,全景式展现了古埃及的社会图景。以及人死亡之后的亡灵棺椁,外观金字塔呼应古埃及人对生死转换、走向永恒的信仰。</p><p class="ql-block">文明的密码:钥匙、权杖与永恒的莲花</p><p class="ql-block">在两个博物馆中,我们读懂了埃及文明的几个核心符号:</p><p class="ql-block">生命之钥(安卡):形似十字架顶端带环,象征永恒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权杖:代表法老的无上权力。</p><p class="ql-block">莲花:埃及人深爱莲花,因它随日出绽放、日落闭合,如同太阳循环,象征复活与重生。</p><p class="ql-block">埃及人的生死观也尤为独特:他们相信人由肉体、心脏、名字等多个部分组成,只要在“复活厅”(而非坟墓)中通过护佑神的保护,就能获得永生。这或许就是他们不惜工本,将陵墓建得如此坚固辉煌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尾声:夜幕下的沉思</p><p class="ql-block">当太阳西沉,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窗外是开罗的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一天之内,从古典到现代,从秘藏到恢弘,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了埃及文明从尼罗河畔的土丘,一路走向金字塔顶端的全部历程。这不仅仅是一次文物的观看,更是一场与七千年灵魂的深度对话。古埃及人用石头、黄金与无尽的智慧告诉我们:文明,因对永恒的追求而伟大,也因被后世理解而永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