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之旅(三)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走进哈工大…</b></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是中国顶尖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以航天、国防和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著称。</p><p class="ql-block">哈工大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特色,主导或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p> <p class="ql-block">东风二号导弹(实物)</p> <p class="ql-block">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实物)</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始建于1986年,2020年完成扩建后新馆落成,建筑面积增至近8000平方米,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现设有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世界航天科技进展、神秘的宇宙四个主题展厅及发动机、导弹两个专题展厅,室外展区陈列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东风二号导弹等大型实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个(卫星模型)是我国“两弹一星”中的“一星”,叫做“东方红一号”。</p><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火箭托举着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刺破夜空,这颗直径1米的72面体卫星,在近地点437.7公里的轨道上以120转/分钟的速度自旋,用20兆赫频率向地球播放《东方红》乐曲。有趣的是,这颗卫星的质量超过了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第一颗卫星的总和,却因技术限制只能工作28天。但谁也没想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它依然在太空遨游,轨道参数变为近地点约429.24千米、远地点约2000.35千米,成了中国航天最持久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p> <p class="ql-block">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一号的乐音消散后,中国航天开始酝酿更大的梦想。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确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载人飞船发射,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第三步空间站。</p><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在酒泉悄然升空,在轨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验证返回舱热防护技术,科研人员在地面做了2000多次烧蚀试验。2003年10月15日,当杨利伟穿着橙色航天服说出"我已出发"时,中国终于叩开了载人航天的大门。神舟五号在轨21小时23分钟,绕地球14圈,舱内摄像头记录下一支笔在失重环境中漂浮的画面,成了无数孩子太空梦的起点。返回舱着陆时,杨利伟在舷窗看到的"地球像悬在黑丝绒上的蓝色宝石",后来被写进小学语文课本。</p> <p class="ql-block">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p><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在酒泉悄然升空,在轨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验证返回舱热防护技术,科研人员在地面做了2000多次烧蚀试验。2003年10月15日,当杨利伟穿着橙色航天服说出"我已出发"时,中国终于叩开了载人航天的大门。神舟五号在轨21小时23分钟,绕地球14圈,舱内摄像头记录下一支笔在失重环境中漂浮的画面,成了无数孩子太空梦的起点。返回舱着陆时,杨利伟在舷窗看到的"地球像悬在黑丝绒上的蓝色宝石",后来被写进小学语文课本。</p> <p class="ql-block">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中国航天用5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路。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舱门,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通过直播传遍全国。此刻,他胸前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格外鲜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足迹留在舱外,而支撑这次出舱的,是科研团队攻克的舱外航天服"飞天"服,仅头盔面窗就经历了100多次压力测试。</p> <p class="ql-block">当神舟飞船在近地轨道稳步前进时,中国航天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深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发射,开启"绕落回"三步走。这颗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用1年时间拍摄了全月面影像图,让中国人第一次完整看到月球的"脸"。</p> <p class="ql-block">2013年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软着陆月球,着陆器上的五星红旗是特殊的"聚酰亚胺"材料,能耐受月球表面-180℃到150℃的温差——这面在月面展开的红旗,后来被网友称为"最硬核的中国红"。</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文昌发射场升空,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这个重达22.5吨的"太空母港",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内部有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甚至还有"太空厨房"——航天员能在这里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用特制饮水机喝上热水。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从此太空中有了真正的"中国之家"。</p> <p class="ql-block">向航天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向航天员致敬!</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与中国航天</p><p class="ql-block">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的深度合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校企协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被誉为 “中国航天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哈工大参与了探月工程、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在航天、机器人、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看看哈药六厂原厂址…</b></p><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原厂址因其宏伟的建筑、华丽的外观和浓厚的欧式风格,被誉为“东方卢浮宫”,“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卢浮宫曾是法国的王宫,现在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曾是法国皇室的居所和行政中心,现为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年前,我曾去过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来到哈药六厂原址一看,它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只是有那么一点相像而已。</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始建于1977年,最初以生产化学药品为主,后来扩展到保健品和饮品。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代初,通过产品创新、营销改革和硬件升级,使企业从亏损转为年利润226亿元,成为行业标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逛逛秋林商行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国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于1867年在俄国创建。到19世纪末,秋林商行已经遍布俄国远东地区的大小城镇。控制着那里居民日用品的零售和批发,被沙俄誉为“远东事业的先锋”。秋林商行是哈尔滨最早由俄商开设的商行之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的秋林公司大楼,始建于1904年,并于1908年竣工。最初它是一座两层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三次扩建,1978年,秋林公司进行了第四次扩建,从原本的两层增加到四层,之后又经过多次扩建、改建和装修,才有了如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秋林里道斯红肠,采用非遗工艺制作,肉质紧实,烟熏蒜香风味独特。</p> <p class="ql-block">秋林大列巴,俄式传统面包,有多种口味(如全麦、黑麦芽),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常搭配红肠食用,是哈尔滨的标志性特产。‌‌</p> <p class="ql-block">秋林格瓦斯,面包发酵饮料,具有千年历史,酸甜麦香口感清爽。提供经典原味、0糖等系列,0脂肪、0添加的健康属性,使其成为热门饮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中央大街逛吃逛吃…</b></p> <p class="ql-block">到老会堂音乐厅购票,准备听一场室内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82号。史称“哈尔滨犹太总会堂”、“哈尔滨犹太老会堂”。1907年5月3日奠基,1909年1月15日落成并启用。</p><p class="ql-block">2013年,哈尔滨市政府对犹太老会堂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改造后的犹太老会堂,具有欧式经典建筑、神圣庄严会堂和犹太文化积淀三大亮点。一二层为音乐厅主体,将主演西洋古典高雅音乐,再现哈尔滨西洋室内音乐的辉煌,组织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塑造哈尔滨音乐圣殿。</p>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实现喝啤酒自由!</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西餐厅始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1906年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创建,名称沿用至今未更改,是哈尔滨现存仍保持原址经营的百年西餐老字号,见证了哈尔滨西餐文化的百年发展。</p><p class="ql-block">一家不错的西餐厅,强力推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期待中的失望—黑龙江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满怀期待到黑龙江省博物馆看馆藏宝物,但只看到“镇馆之宝”之一的“山水人物故事铜镜”,不过馆藏的精品瓷器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东省文物研究会是由原苏联中东铁路局的俄国学者倡议,经中国地方当局批准,于1923年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成立的社会团体。该会以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为陈列所,致力于历史文献保护与展览活动。研究会收藏了上世纪初期哈尔滨白俄遗留的俄文老档等珍贵文化遗产,对黑龙江地区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51年研究会改称松江省科学博物馆,后发展为黑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展览‌《千年瓷韵 釉彩流光》‌于2025年9月10日开展,展出500件套从汉代至清代的瓷器,涵盖颜色釉瓷与彩绘瓷两大类,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持续四个月。</p> <p class="ql-block">这件展出的甜白釉玉壶春瓶,高31.6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0.4厘米,它胎体极薄,可光照见影,能映见手指螺纹,其里外均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釉面平滑,并无密密麻麻似桔子皮样的小孔,似白糖,给人一种“甜”的感觉,具有永乐甜白釉的典型特征。为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玉壶春瓶,这种经典的瓷器造型,起源于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它的基本形状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线条流畅,极具美感。到了宋代,它不仅成了装酒的实用器具,还逐渐演变成了观赏性的陈设瓷,真是实用与美观兼备。</p><p class="ql-block">甜白釉,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甜蜜。它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于是制瓷工艺在元瓷的基础上有了诸多创新。这一时期白瓷色调恬静柔润,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甜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文献称其“白如凝脂、素犹积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青花一把莲纹瓷盘为明代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陶瓷精品,该盘敞口斜腹,矮圈足,平底,通体施青花装饰:近口径内外饰海水纹,腹内绘缠枝莲纹,内底主纹饰为一把莲纹,外壁自上而下装饰卷草纹并以弦纹分隔。盘胎质细腻坚致,釉面光洁莹润,青花发色浓艳明快,典型呈现明代官窑瓷器工艺特征,是研究明代青花瓷装饰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开展的“镜鉴千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宋金铜镜展”展出近百面铜镜,包括山水人物故事镜。 ‌展览分五单元:双鱼纹、龙纹、人物故事纹、瑞兽花鸟纹、铭文铜镜,体现民族融合与工艺创新。</p> <p class="ql-block">双鱼纹铜镜:再现女真族依水而居特点。</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第一单元为“双鱼纹铜镜”,此次展出的十余面镜,绝大多数出土于黑龙江省境内。包括双鱼纹大铜镜、双鱼花鸟镜、带柄双鱼镜等。</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鱼纹作为铜镜装饰虽可追溯至汉代,却在金代绽放异彩。这一文化现象的兴盛与女真族依水而居、以渔猎为生的生存方式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双龙纹镜: 中国铜镜文化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第二单元为“龙纹铜镜”,包括“上京”款双龙镜、莲花双龙镜、菱花带柄双龙镜等。</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以龙纹作为中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主题,是中国铜镜文化的一大特色。金代的龙纹镜虽受唐代影响较大,但也并非对唐代风格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继承其雄浑基调的基础上锐意突破。其中,双龙纹镜尤为盛行,其数量之多,在出土金代铜镜中仅次于风靡一时的双鱼镜,足见其受推崇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人物故事纹铜镜:宋金时期采用粗线条画法</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第三单元为“人物故事纹铜镜”。据介绍,宋金时期故事镜传世和出土的都比较多,主要以人物故事为题材,采用粗线条画法,用浮雕技法处理。</p><p class="ql-block">有的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容能从史籍记载中找到,如童子攀枝镜、许由巢父故事镜、吴牛喘月故事镜等等,这是汉人与女真人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的必然结果。</p> <p class="ql-block">本单元展出的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的直径为36厘米,重20斤,是女真贵族曾经使用过的一件器物,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面铜镜的上半部分有一位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位官员手指土地交谈;下半部分为一对鲤鱼在河水中嬉戏追逐。该铜镜保存的完好程度在中国古代铜镜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瑞兽花鸟纹铜镜:宋金时期比较常见</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第四单元为“瑞兽花鸟纹铜镜”。据介绍,宋金时期以瑞兽、花草、花鸟等作为铜镜的主题纹饰,也是比较常见的。</p><p class="ql-block">其中,金代瑞兽镜比较流行的是四兽镜,四兽同向绕钮奔驰,形态似鼠。有的在瑞兽间点缀几串葡萄,被称为四鼠葡萄镜。虽然与唐瑞兽镜有一致的地方,但整个铜镜的风格仍然不同。</p><p class="ql-block">花草镜以菊花纹为多,图案通常以钮为中心向外放射出相互叠压的叶瓣,与钮共同形成一菊花形瓣,满布镜背。</p> <p class="ql-block">铭文铜镜:宋代居多,且见证早期品牌意识萌芽</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最后一个单元为“铭文铜镜”。据介绍,宋代铜镜上多铸以诗文题记的铭文,如“安明富贵,弗剑而镜”“菱芳耀日,冰光照室”等。尤为显著的是,宋镜铭文见证了早期品牌意识的萌芽。“真”“真正一色”等强调品质与信誉的宣传字样频现,生动记录下宋代活跃的商品经济。</p> <p class="ql-block">逛逛博物馆附近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圣·伊维尔教堂,1908年由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将及官兵捐资修建,为纪念在义和团运动和日俄战争中阵亡的俄军官兵。一些阵亡军官的尸体曾埋葬在教堂外,教堂墙壁上刻有阵亡者名单。1927年,主教季米特里和基辅音乐学院自由艺术家芭拉诺娃波波娃在教堂创办了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开设了钢琴、小提琴和声音等课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的“洋葱头”被拔除,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如今为哈尔滨市II类保护建筑,但已残破不堪,教堂内已无神职人员。</p> <p class="ql-block">东北疙瘩汤是哈尔滨家常汤品,以面疙瘩为主料,搭配蔬菜、肉类或鸡蛋,汤底浓郁,做法简单,不过真的是好吃呀!</p> <p class="ql-block">期待下一站:所遇皆美好!所愿皆如愿!</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7日写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