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会战我国第一台大型排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77年的初春,和煦的春光照射进结构车间宽大的厂房。试制我国第1台PS 1000型排土机的战斗,在结构车间打响了。为了打好这一仗,车间党支部召开了由领导班子成员、工程技术人员、工段长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参加的党支部扩大会议。大家深刻领会厂部决定试制我国第1台PS 1000型排土机的重要意义,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大家坚定的表示,一定不辜负厂部的信任,让我国第1台大型排土机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完成试制任务。同时,针对试制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工作、胎具焊接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应成立了以技术副主任付恩成同志为首的排土机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各工段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这都为试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技术上的准备。</p><p class="ql-block">此时,结构车间承担了该机70%的焊接件的任务,其中包括平台、底座、排土、司机室等四大部件的焊接任务。试制工作开始后,车间领导身穿工作服,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技术组的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生产班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试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p><p class="ql-block">担任该机主要部件平台、底座试制任务的平台班,是个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班组。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张立芳和共产党员王海宴两名班长,处处以身作则,各项任务从来都是保质、保量、保时间的完成。接受新任务后,他们及时召开班组骨干会议,分析研究了完成该机平台、底座任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他们深知要完成这两件主要件的任务是相当困难的,这确实是对平台班的一次考验。他们对上千件小件的图纸,工艺都进行详细研究,接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任务落实到每名技术工人身上。</p><p class="ql-block">在平台班进行组装焊接时,按工艺要求需要组成上下平台,根据设计需要7.5m×4m大型平台做基准平台,以满足设计要求。可是当时车间没有这么大的平台,怎么办?现加工新的平台固然好,但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张立芳同志根据他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车间技术组的帮助下,决定集中全车间各个班组比较好的平台作为基准平台。这一建议既解决了基准平台的急需,又提前完成了主体焊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大提前了工期,也基本保证了设计和质量要求,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上万元资金。在组装过程中,由于该件钢板厚度大,车间仅有的1台200吨水压机难以进行这么大活件的矫正成型,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张立芳、王海宴同志又提出,采用气焊预热成型的办法。就是把活件放在水压机上面,用气焊预热边压型的新工艺,经过实验效果很好。这种预热新工艺为全面完成总装任务打下了基础。由于平台班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他们提前15天完成了过去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在平台班完成主体平台、底座组装任务后,电焊一班又在班长王新志、彭琪同志的带领下,战高温搞大干,全班20多名同志每天早晨7点多钟就来到车间。有的焊接点需要电焊工钻到活件内部去进行焊接,他们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不休息,不完成任务绝不下工地。经过平台班、电焊一班的共同努力,大型排土机的电焊组装任务胜利完成了,结构车间广大职工,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又创造了一项新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劳模张立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