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南岩峰

山居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山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604246</p> <p class="ql-block">11月16日,秋阳煦暖,武汉的晨雾还未散尽,武汉远足一行五十三人(48人乘坐大巴车,5人小车自驾)清晨七点半从市内出发,驶向黄石阳新县的南岩峰。车子很快上了高速。窗外,秋色如水墨画般层层晕染,远山含黛,近水含烟。车窗内,大家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对即将开始的攀登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十点半左右,我们抵达了七峰山上的三兴禅寺附近。周末的缘故,这里已聚集了不少户外团队和自驾前来的游客——有结伴而行的好友,也有父母带着孩子的家庭。我们的车子就停在南岩峰对面半山腰的一片空地上。刚一下车,我们就与南岩峰撞了个满怀。南岩峰,也称南岩岭,为七峰山主峰,其地貌以喀斯特岩石裸露、怪石嶙峋为特色,其中一段近70°的大石坡是这里的标志性景观 。我们今天就是从这里爬上去。 ‌</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伍简单整理了一下行装,穿过人声鼎沸的停车场,便从三兴禅寺旁的小径拐出,向着三教山观音阁方向缓缓下行,一段奇妙的登山之旅,便从这古寺晨钟的余韵中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穿行数百米,过观音阁,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南岩峰脚下。抬眼向上望去,主峰像一尊披着铠甲的巨人,裸露的喀斯特岩壁泛着青灰,数百万年风化形成的怪石如刀削斧凿。不知谁冒出一句:今日才是真正的爬山,手攀脚蹬才上得去!</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爬,感觉山体愈发陡峭。我仰头望去,灰色岩壁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身影。大家抓着凸起的石笋,蹬着凹陷的岩窝,像是一群攀岩的壁虎。身旁的小朋友们反倒比大人灵活许多,他们像小猴子一样蹿上蹿下,柔软的身体在岩石间灵活穿梭。“慢点,小心脚下!”大人们的叮嘱声此起彼伏,却丝毫没影响孩子们探险的热情,清脆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在攀登的间隙,我们也不忘欣赏沿途的风景。山坡上,成片的油茶树映入眼帘。时值花期,盛开的油茶花洁白如雪,缀满枝头。秋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纯净的白色与苍劲的岩石形成刚柔相济的美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坚韧与绚烂。</p> <p class="ql-block">驻足远眺,层峦叠嶂。秋日的阳光为群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仿佛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脚下的石缝中,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生长的野草,即便环境恶劣,依然舒展着叶片,向着阳光生长。这山野的生命力,恰如徒步者心中的热爱,无论前路多么崎岖,都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将近两个小时的攀爬后,终于到顶了。群山连绵起伏,阳光穿透云层,在山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啊,只要心怀热爱,步履不停,再高的山峰也能征服,再远的路途也能抵达。</p> <p class="ql-block">简单的路餐后,大部队准备走大环线下山。当听说大环线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几位体力有些透支的女同胞打了退堂鼓,想走小环线。她们方向感太差,提议让我带着她们前行,这也给了我一个偷懒的理由。下山的路平缓了许多,没有了攀爬时的惊险,反倒多了几分悠闲。道路两旁,不少树木已经换上了秋装,胡椒木的叶子火红,小巧玲珑;鹅掌楸的叶片则是浅黄,形状如马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走走停停,时而捡拾一片形状别致的落叶,时而对着金黄的树丛拍照,欢声笑语洒满了下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脚步停在了三兴禅寺门前。趁着大部队还未下山,我们决定进去参观一番。古寺依山而建,红墙黛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寺内香火缭绕,诵经声隐约传来,让人瞬间忘却了登山的疲惫。走出寺庙,我提议再去附近的小山走走,大家一致同意。这座山不高,坡度也平缓,我们随意地漫步在山间小径,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听风吹过枝叶的沙沙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当我们从山上下来时,大部队也刚好抵达停车场。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我们登上大巴,踏上返回武汉的路程。回望窗外,夕阳为七峰山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霞光,南岩峰的身影渐渐模糊,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攀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南岩峰的险峻与秀美,更让我们在攀爬中收获了勇气与成长。那些沿途的风景,无论是洁白的油茶花、五彩的秋叶,还是连绵的远山,都成了这个秋日里珍贵的回忆。而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将伴随我们走过更多的山野,遇见更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