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却遮不住南海深处那一片深邃的蓝。海面平展如镜,仿佛时间在此凝滞,唯有远处的海上建筑巍然矗立,宛如浮于汪洋之上的钢铁城池,沉默而坚定地守望着祖国南疆的辽阔海域。近处,一叶小舟划破寂静,尾后拖曳着一道细长的银白浪痕,如同岁月在大海上刻下的印记。海风自远方吹来,裹挟着咸涩的气息,轻拂过礁盘,也悄然掠过每一位守礁人的心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浪花与礁石的低语,只有星光与守望的对话。在这片远离尘世的孤海之上,每一寸坚守都显得格外沉重而庄严——那是用青春与忠诚写下的无声誓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月满星稀的夜晚,在南海永暑礁,海南省儋州市委书记张耕前来慰问部队。晚饭后的座谈没有繁文缛节,他并未端坐主位,而是搬来一张圆凳,悄然坐在战士中间,如同一位归乡的亲人。他未持讲稿,话语从儋州的东坡书院娓娓道来,继而讲到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讲到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烈史诗。海风透过窗棂,吹动他的衣角,也吹进了年轻士兵的心里。“我们脚下这片海,连着的不只是疆土,更是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他的声音不高,却如礁石上碎裂的浪花,清亮而有力,“从陆地到海洋,这份初心,从未改变。”他目光温和却坚定,“你们守的是万里海疆,是和平的底线,是十四亿人梦中的安宁。我代表家乡父老,向你们致以最深的敬意。”那一刻,话语如灯,照亮了寂静的营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晚的座谈没有程式化的慰问,没有空洞的套话。张耕书记坐在战士中间,像一位老友,又像一位父亲,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厚重的历史。他讲东坡书院千年文脉的传承,讲红色娘子军翻山越岭的坚韧,讲琼崖纵队在孤岛之上二十三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没有补给,没有外援,靠的是一腔热血,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他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声音低沉却穿透人心,“今天,你们守的不只是礁盘,是国家的南大门,是身后万家灯火的安宁。”室内一片静默,唯有海风穿窗而入,吹动墙上的国旗,也吹动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又最坚硬的部分——那是家国情怀,是使命在肩的自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牺牲……”张耕书记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缓缓掠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室内寂静如深海,唯有窗外浪声不息。“这两个字,太重了。我知道,在你们心中,或许都曾设想那个最坏的时刻。”他顿了顿,望向窗外无垠的黑暗,仿佛能穿透夜色,看见更远的未来。“我不愿空谈牺牲的伟大。我只希望你们明白——你们的价值,不在于那一天是否来临,而在于你们此刻的坚守,让战争始终停留在‘可能’之外。”他语气渐沉,目光却愈发锐利,“党和人民需要你们活着,作为一把出鞘的利剑,震慑来犯之敌。但如果……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他声音陡然坚定,“我希望你们能像先辈一样,为了信仰,为了身后的万家灯火,义无反顾。你们的生命,将与祖国的山河大海,一同不朽!”话语如重锤,敲击在灵魂深处。有战士攥紧拳头,指甲嵌入掌心——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被理解的激荡,和一种早已融入血脉的决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天后,我随巡逻艇出海,远远望见另一座海上建筑矗立于海平线之上,顶部天线如利剑直指苍穹,建筑正面“中国东门”四个红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团不灭的火焰。那一刻,我忽然彻悟:这些矗立于怒海之上的钢铁堡垒,不只是军事设施,更是国家意志的化身,是无数人用青春、信念与忠诚垒起的海上长城。张书记那晚的话语,也如那四个大字,深深镌刻进我的心底——守礁,不是为了等待战争,而是为了阻止战争;坚守,不是为了被铭记,而是为了让千万人能安稳入梦。你们在,海就在;你们在,家就在;你们在,中国就在。这,是最深的嘱咐,也是最重的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 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