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的末日并非骤然崩塌,而是安史之乱后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最终在公元 907 年走向终结。安史之乱埋下隐患,藩镇割据形成,节度使掌控军、政、财权,中央政令难出长安;宦官趁机掌权,甚至废立皇帝,叠加 “牛李党争”,政治腐败不堪;经济因战乱崩溃,苛捐杂税加重,百姓困苦。黄巢起义成为致命一击。起义军席卷全国,攻占长安,虽最终失败,却彻底摧毁唐王朝经济与行政体系,中央禁军损耗殆尽,朱温、李克用等军阀趁机崛起。此后藩镇混战,朱温势力最强,先 “挟天子以令诸侯”,904 年迁唐昭宗至洛阳并将其杀害,立唐哀帝为傀儡;905 年 “白马驿之祸” 诛杀唐朝 30 余名大臣,清除统治核心。907 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改国号为 “梁”,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王朝的末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藩镇兵戈遍地开,长安残照落时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巾无敌破金甲,宦竖威权乱帝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辇尘埋荒苑草,朱门血溅旧宫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王气烟消尽,唯有渭流过故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11月17日平水韵)</div> 唐王朝的末日,是一场延续百年的缓慢崩塌,最终在公元 907 年朱温篡唐时落下帷幕。安史之乱后,唐朝根基已摇,藩镇割据成为致命毒瘤 :节度使拥兵自重,赋税、人事皆自专,中央政令不出长安。宦官专权则从内部蛀空皇权,自肃宗起,宦官废立皇帝如儿戏,朝堂沦为争权战场。僖宗年间,黄巢起义席卷半壁江山,义军攻破长安,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统治秩序。虽起义最终失败,但唐朝已名存实亡,各地藩镇互相攻伐,朱温、李克用等军阀成为实际掌权者。末日的唐朝,朝堂混乱、民生凋敝,昔日 “天可汗” 的荣光荡然无存。它的覆灭,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终结,更是中古中国贵族政治的落幕,为五代十国的分裂乱世埋下伏笔,也警示着中央集权崩坏、内外矛盾激化的致命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