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3日周五,农历己亥猪年三月廿九。</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晋祠的屋檐上,蓝底金书的“晋祠”匾额在微光中泛着沉静的光泽,龙纹盘绕其间,仿佛仍在腾云。我站在台阶下仰头望去,飞檐翘角如鸟展翼,彩绘斑驳却依旧斑斓,像是从历史深处飞来的一声低语。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建筑,而是一段凝固的时间,正静静等待被脚步唤醒。</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座砖石建筑静静立在树影间,正面浮雕栩栩如生,人物衣袂飘动,花枝缠绕其间,像是随时会从墙上走下来。我凑近看,那花瓣的纹路竟还带着匠人指尖的温度。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凝固的诗,是古人用锤凿写下的情书,写给时间,也写给后来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窗棂漆红如初,一位游客正举着手机对准飞檐,镜头里,阳光正巧落在翘起的檐角上,像为它镀了一层金。她笑着对同伴说:“这张一定能当壁纸。”我听着,不禁莞尔。千年的建筑,如今成了手机里的风景,可这又何妨?美,本就该被看见,被分享,被记住。</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径蜿蜒通向深处,两旁树木葱茏,枝叶交错,仿佛为行人搭起一道绿色的拱门。尽头那座红墙灰瓦的建筑,在绿意中若隐若现,像藏在林间的秘密。我沿着石板路走去,脚步轻了,心也静了。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鸟鸣。</p> <p class="ql-block">忽然眼前一亮,花坛如画铺展,红黄粉三色花朵拼出繁复图案,背景更是用花拼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位游客驻足拍照,孩子踮着脚想摸花瓣,老人扶着眼镜细读标语。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这不仅是景观,更像是一种温柔的宣言——我们爱这古迹,也爱这山河。</p> <p class="ql-block">两位五中学妹在花间驻足,一人拍照,一人伸手轻触花瓣。她们没有说话,却默契十足。阳光穿过树叶,在她们身上洒下斑驳光影,像为这一刻镀了金。我站在不远处,心想:这大概就是春天最动人的样子——花开,人在,心静。</p> <p class="ql-block">玉萍学妹站在花园石墙旁,背对镜头,望着面前的红花出神。她像在看花,又像在想事。阳光洒在她身上,背包静静垂着,仿佛时间也为她停了一秒。我悄悄走过,不忍打扰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六位五中同窗学友在花前合影,墨镜、笑脸、鲜艳外套,像一团移动的春天。他们不拘小节,笑得开怀,仿佛这花丛就是他们的舞台。我看着,也跟着笑了——旅行的意义,有时就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三位五中学友在树下挥手,笑容灿烂,像是在招呼彼此,也像是在向春天致意。阳光穿过树叶,在他们肩头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我按下快门,不是为了留影,而是想记住这份轻松与自在——旅行最美的部分,从来不是景点,而是心情。</p> <p class="ql-block">建华学姐倚着石墙,墨镜遮眼,手提包搭在肩上,粉色外套与红花相映成趣。她不拍花,也不看手机,只是站着,微笑。那一刻,她不是游客,而是一幅画中人,与景相融,与春共舞。</p> <p class="ql-block">建民走在石板路上,墨镜遮面,步伐从容。他不看手机,也不拍照,只是走着,像在与自己对话。我忽然羡慕他的宁静——在这喧闹的景区里,还能保有内心的节奏,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小径上,一群人正准备拍照,有人戴墨镜,有人提包,有人笑着推搡。背景是绿树与行人,热闹却不嘈杂。这样的画面,没有刻意的构图,却最真实地记录了旅行的温度——不是孤身一人,而是与人同行。</p> <p class="ql-block">同行学友们站在花前合影,衣着缤纷,笑容自然。他们不像是在摆拍,倒像是在庆祝——庆祝春天,庆祝相聚,庆祝这平凡却美好的一天。我远远看着,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人来人往,有人拍照,有人闲聊,有人只是静静地走。花在开,树在长,风在吹,而人们在这片绿意中,找到了各自的节奏。我坐在长椅上,看这流动的画卷,忽然觉得,晋祠不只是古迹,更是一个让人慢下来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凉亭下挂满红灯笼,三同窗站在其中,笑得毫无防备。春风拂过,灯笼轻轻摇晃,映得她们的脸也红润起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晋祠不只是属于历史的,它也属于此刻的欢笑,属于每一个愿意停下来看一眼春天的人。</p> <p class="ql-block">两同窗学友低头看着手机,走在小径上。他们步伐缓慢,却默契十足。花在开,树在绿,而他们,在彼此身边。我忽然觉得,最美的风景,或许不是古建,而是这样细水长流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这位同伴站在“绿水青山”花墙前,手持相机,粉色外套在花影中格外醒目。她调整角度,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我悄悄走过,心想:她拍的不只是花,更是此刻的自己——被自然拥抱,被美打动,被生活温柔以待。</p> <p class="ql-block">两工友在花坛前合影,衣衫鲜亮,笑容如花。她们的背后,红黄花朵热烈绽放,绿树成荫。我走过时,听见她们说:“再来一张!”——简单的话语,却藏着旅行最真实的快乐:与人同行,与景相映,与时光共笑。</p> <p class="ql-block">老伴在花丛中拍照,墨镜、背包、相机,装备齐全。她专注地调整角度,仿佛在捕捉某种不可言说的美。我悄悄走过,心想:她拍的不只是花,更是自己眼中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建民站在“金山银山”的花墙前,墨镜遮眼,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背对花墙,竖起大拇指,像是在为这景致点赞,也像是在为自己此刻的心情喝彩。我站在不远处,默默附和——是啊,这山河如画,值得一个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三朵白牡丹静静开放,花瓣层层叠叠,像裹着月光的雪。我蹲下身,看那金黄的花蕊在风中轻颤,忽然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它们不争不抢,却自有一份雍容,仿佛在说:美,无需喧哗。</p> <p class="ql-block">建民站在粉色花丛前,戴着墨镜,竖起大拇指。阳光洒在他肩头,花影斑驳,游客在背景中模糊成色块。他像在说:“这地方,值了。”我笑了,心想:是啊,一趟晋祠行,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满足吗?</p> <p class="ql-block">穿过前庭,游人渐多。黄瓦红灯之下,笑声与快门声交织,孩童牵着父母的手蹦跳而过,老人拄着拐杖慢步踱行。我混迹其中,忽然觉得这座古祠并不孤高,反倒因这些鲜活的身影而更显生机。它不是被供奉在玻璃柜里的文物,而是活在春风里的老者,笑着看一代代人从它门前走过,留下笑声,也带走记忆。</p><p class="ql-block">有学友寻觅六年多前的照片,今翻阅电脑储存硬盘;搜索到二百余张人文照片。经修片、回忆、编辑成稿发给友友们,请各位根据需求下裁为盼!</p><p class="ql-block">ZRZ 2025年11月17日周一,农历乙巳蛇年九月廿八晨;于惠州市惠阳区居所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