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郑州地铁8号线天健湖幼儿非遗作品展侧记</span></p> 向阳而生 <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边走边拍记录生活和老百姓的故事,郑州的公园、文创园大部分我都拍摄过。发小同学徐一光问我:天健湖公园你去过没有?我说:没去过。他说:应该去看一看。天健湖公园位于郑州高新区枫香街与创新大道交叉口,是高新区核心景观 。其总占地约900亩,水域面积约320亩。园内有网红玻璃桥、彩虹廊桥等景观,还有篮球场、沙滩等设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我从绿城广场乘地铁1号线在郑州大学转8号线去天健湖公园,想参观天成珠宝博物馆,遗憾的是博物馆修缮,不知道什么时候完工。只好沿着湖边小路返回。因为我计划上午还想到朗悦2号馆“霍纳音乐工作室”(德国霍纳手风琴河南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郑州天成博物馆位于郑州高新区天健湖公园湖畔。它是一座非国有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1500㎡,馆舍布展面积11000㎡。馆内常设以陶瓷文化、玉器文化为主的专题陈列,还有青铜、佛像、杂项等六个特色展区,馆藏文物425件套。其外观采用石材幕墙,转译青铜器纹饰,极具文化韵味。博物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10:00-17:00 。</p> <p class="ql-block"> 天健湖地铁站“幼儿非遗作品展”序言:当千年非遗的厚重底蕴,遇上3-6岁孩童的纯粹童心,便有了眼前这场满是温度与巧思的,"了不起的非遗"幼儿作品展。这里没有成人世界的精致雕琢,却藏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最鲜活的探索,也凝结着老师们对非遗传承的用心守护。</p>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出的作品涵盖扎染、水墨画、水粉画、陶艺、编织、剪纸、印刷等多个非遗相关品类,每一件都承载着"让非遗活在童年"的教育初心。你能看到孩子们用小手探索传统技艺的模样,在扎染的蓝白纹路里藏下对"晕染"的好奇,在水墨画的宣纸晕染中诠释对"意境"的理解用水粉画的明亮色彩为传统纹样注入童真陶艺作品里盘柱的弧度。</p> <p class="ql-block"> 杯子的轮廓、小鱼的形态每一道指纹都记录着与泥土对话的柔软编织区中毛线织就的"蜘蛛网"与木板结合的造型小人,藏着对"经纬交织"的奇妙解读。</p> <p class="ql-block"> 印刷创作时,从吹塑板雕刻到油墨刷涂再到按压出图案的瞬间,都是对传统印刷技艺的童真传承孩子们还亲手参与再生造纸在撕碎、搅拌、晾晒的过程中触摸传统造纸术的智慧。 </p> <p class="ql-block"> 而剪纸展区的十二生肖作品则由老师们以精巧刻刀匠心打造为孩子们搭建起感知剪纸艺术的窗口,与孩子们的创作形成温暖呼应,这些作品或许不够完美,却每一件都独一无二﹣﹣它们是孩子与非遗的对话是老师与传统的共鸣,更是幼儿园以非遗浸润童心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在心中种下"传承"的小种子,欢迎走进这场充满童心与匠心的非遗之旅,与我们一起,遇见传统,看见成长。</p><p class="ql-block"> 红杉果幼儿园,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天健湖地铁站,非遗儿童画展吸引了我。这期节目介绍画展,希望大家喜欢。</p> <p class="ql-block"> 展览没有成人艺术的精致雕琢,却处处涌动着最鲜活的创造力。扎染作品区的蓝白世界里,不规则的晕染纹路如天空流云、似山间薄雾,这是那是孩子们—对“扎”与“染”<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好奇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他们用小手捆绑布料,在染料中浸润,任由色彩自然蔓延,每一块方巾、每一幅布艺都藏着无法复制的惊喜。隔壁的水墨展区,宣纸之上墨色浓淡相宜,稚嫩的笔触勾勒出的花鸟虫鱼虽显笨拙,却精准捕捉了水墨画“意在笔先”的精髓,孩子们以童真视角诠释着对“意境”二字最纯粹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色彩明快的水粉画展区,传统纹样被赋予了全新生命力。孩子们用明亮的红、灿烂的黄、清新的绿,为回纹、云纹、缠枝纹注入童真活力,那些原本庄重古朴的图案,在孩童的笔下变得灵动俏皮,仿佛跨越千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陶艺区的作品更是充满生活气息,盘柱的弧度、杯子的轮廓、小鱼的形态,每一件陶器上都印着清晰的指纹,那2人合一”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编织与印刷展区藏着孩子们对技艺的奇妙解读。毛线织就的“蜘蛛网”、木板结合的造型小人,看似简单的创作,实则是对“经纬交织”原理的懵懂探索;吹塑板雕刻时的专注、油墨刷涂时的认真、按压出图案瞬间的欢呼,孩子们在一步步操作中,完成了对传统印刷技艺的童真传承。再生造纸区的作品尤为特别,孩子们亲手将废纸撕碎、搅拌、晾晒,在指尖触感的变化中,触摸着古代先民“化腐朽为神奇”的造纸智慧,每一张带着纤维纹理的纸张,都是对环保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诠释。</p> <p class="ql-block"> 欣赏童心与匠心的非遗展览是一种享受,在孩子们的作品中遇见传统的温度,在文化的浸润中看见成长的力量。愿这场跨越千年的邂逅,能让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让古老的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童真与热爱中,永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备注:拍照照片使用华为P50手机和大疆8型手机稳定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