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大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72689</p><p class="ql-block">探秘经典:江苏省盐城市盐南高新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3日,骑行环国公路G228东南沿海景观大道之旅行第94天,进入江苏省境内第20天。进入江苏省南京市第6天。进入苏州市第11天,今来到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第4天,午前骑游探访江苏省盐城市中国海盐博物馆,午后骑游盐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夜晚探访游览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水街。</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盐城大市区南部,是盐城市行政文化、商务商贸、科教金融中心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盐南高新区集聚西伏河科创走廊、新弄里科创集聚区、大数据产业园、南海未来城、欧风花街、体育创意产业园、花样年华城市花园、汉花缘摄影基地、金鹰聚龙湖购物中心、中南城购物中心、宝龙城市广场等。中国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淮剧博物馆、千年古镇伍佑、中华海棠园都分布在此,已成为全市最为靓丽的城市窗口。</p> <p class="ql-block">盐镇水街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南高新区,紧依串场河景观带,南邻中国海盐博物馆,北邻盐渎公园,占地面积200多亩,是盐城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街区集文化、旅游、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形成仿古建筑群并通过水陆游线展示戏曲、杂技等民俗文化,经营地方特色小吃和旅游工艺品。该街区原址为古盐城西门,因傍水而建得名,历史上曾为盐商云集的繁华商贸区,后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多年发展成为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年均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2023年元宵提灯游园会单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街区先后获评江苏省放心消费示范街区、盐城市特色文化示范街区及研学基地。</p> <p class="ql-block">盐镇水街是盐城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串场河东侧由世纪大道向北至东进路,东临开放大道。总投资3.1亿元,包括水云阁、大宅门、天水广场、漂舟戏苑、翰墨阁、水上游船等等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水街占地95700㎡,建筑面积30000㎡,大宅门餐饮服务区功能以餐饮、娱乐、休闲为主,引进餐饮、酒吧、茶室等;天水广场片区功能以餐饮、休闲为主;驿水人家片区功能以中式餐饮为主;商业街区以超市、便利店、旅游商品店、盐城地产品店为主。</p> <p class="ql-block">水街记水街记:盐城,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傍水而筑,亦称瓢城。古以“鱼盐为业,擅利巨海”,“舳舻往来,恒以千计”。繁富景象,乐水得焉。旧时盐城百河交错,三步两桥。水街,踞古城西门。盐人临街泊舟,富商云集,店铺林立,灯红酒绿,美名淮南也。</p> <p class="ql-block">今之水街,接范公堤,衔串场河,占地三万平米,水道长千八百米余,大小景点四十余处。湖光映日,桥影如虹,水窗低傍,画栏叠开。细雨中隐见青砖黛瓦连绵,轻烟里遥望亭台楼阁嵯峨。三处入口,牌坊门楼各异;九桥跨越,连接五十余间店铺。登临水云阁揽淮天楚地,徜徉避风湾赏古风今韵。盐商古宅、盐官署衙又见海盐兴盛,水天广场、烟雨桥头重显盐市昌隆。打桨水边问市价,画舸停桡古戏台。一脉水路绕城走,半是商号半酒楼。</p> <p class="ql-block">在串场河边的环形码头乘坐木制篷船,经水路入口,穿过横跨水街景区最南侧的“水城门”,就进入水街。沿街分布着50多家商铺,集中了与海盐文化相关的盐城特色旅游商品。木船缓慢地经过“漂舟戏苑”、“老周茶社”、“翰墨阁”和“水云阁”,最后到达位于水街北端的盐商宅院——大宅门。大宅门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有三进,是整个水街景区占地最大的一组集中建筑。</p> <p class="ql-block">盐镇绿韵,湿地之都”,集中描绘了盐城市拥有的人文特质和自然资源。盐城市有着悠久的海盐历史文化,1983年建市以前为盐城镇辖地,是从盐业小镇发展起来的,需要在盐碱地上搞绿化。同时,盐城市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境内滩涂广袤,河湖密布,“东方湿地之都”盛誉已久,魅力独特。盐城市紧紧围绕“盐镇绿韵,湿地之都”创建主题,依托“湿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和悠久的海盐文化底蕴,突出以人为本,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创园道路。</p> <p class="ql-block">依托历史人文资源,映衬“盐”文化。组织修编城市紫线规划,确立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古运盐河——串场河岸边,建成全国惟一一座反映海盐历史文明的国家级海盐博物馆,与串场河景观带、盐渎公园、盐镇水街互相衬托,形成了“国家4A级景区”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框架,盐渎明城、水城、水街也较好地提炼了盐城明清时期古建筑的风格并得到彰显,提升了海盐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空间。串场河景观带、迎宾公园、廉政文化公园等地,建设了戏曲大舞台、淮剧博物馆、历史名人长廊、名家诗词碑刻等景观,配植了种类丰富的耐盐、耐湿植物,深入反映了盐城本土“盐”文化的历史脉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