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南华禅寺……</p> <p class="ql-block"> 南华禅寺,这座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的古老寺院,不仅是广东六大寺庙之一,更是中外闻名的佛教圣地。它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最初,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游历至此,因感其山水之秀美,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历经多次更名,至宋开宝元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南华禅寺依山而建,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庄严肃穆。寺内建筑群错落有致,包括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六祖惠能在此传授佛法长达37年,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因此南华禅寺也有南禅“祖庭”之称。寺内珍藏的六祖真身像,更是无价之宝,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 寺内珍藏大量国家级文物,尤以六祖惠能真身像最为珍贵,通高80厘米,为唐代夹纻法塑造的肉身像。其他重要文物包括唐代千佛袈裟、历代圣旨、北宋木雕罗汉像等。 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南华禅寺的悠久历史,更体现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寺后九龙泉畔有九株老水松為世界稀有树种!</p> <p class="ql-block"> 南华禅寺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从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的初识曹溪,到六祖惠能的弘法传道,再到历代高僧的修缮扩建,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南华禅寺的文化内涵,更使其成为了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南华禅寺已经成为了一个集佛教文化、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对于信徒还是游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六祖惠能是唐代著名高僧,被尊为禅宗第六祖,对佛教中国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俗姓卢,出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以卖柴为生。他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因听闻《金刚经》而萌生求法之志,后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在弘忍选嗣法弟子时,惠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展现顿悟智慧,获得衣钵传承,成为禅宗六祖。</p> <p class="ql-block"> 惠能创立了禅宗南宗,核心思想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顿悟法门,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推动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弟子法海将他的讲法辑录为《六祖坛经》,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佛教经典,具有重要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惠能在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弘法三十余年,使南宗禅逐渐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他的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佛教发展,还对宋明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圆寂后,其肉身被供奉于南华寺,至今仍受后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惠能祖师云:心若如菩提,明镜不染尘,一念悟大道,万物皆成真。言简意深,充满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祖坛经》最核心的八个字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菩提自性,本来清净。</span>这八个字直指禅宗心法,强调众生本具佛性,觉悟无需外求,只需向内观照自性。</p><p class="ql-block">菩提自性:指众生本有的觉悟本性,与佛无二无别。</p><p class="ql-block">本来清净:此本性天然清净,不被烦恼污染,只需识得本心即可见性成佛。</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入南华禅寺,古木钟声涤荡尘心,六祖真身静默千年,仿佛低语"本来无一物"禅机。香火缭绕中顿悟:放下执念,与世无争方得自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p> <p class="ql-block">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曾名“宝林寺”,其第二山门宝林门悬挂“宝林道场”匾额,彰显该寺作为禅宗重要道场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天王宝殿,原名罗汉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这座二层歇山楼阁式建筑,一层供奉四大天王,二层则供奉了五百罗汉,其中不少是北宋时期的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 南华禅寺大雄宝殿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更是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这里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是了解中国佛教禅宗历史、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二楼,是寺院文物及大藏经的珍藏之地。这里不仅存放着大量的国家重点文物,更在全国的寺院中显得尤为罕见。其中,武则天赐予六祖惠能大师的千佛袈裟、缎袜,以及武则天的圣旨,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六祖锡杖、念珠、坠腰石等,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还陈列着隋唐时期的铁铸天人像、释迦佛像,南北朝铁钟、铜佛像,以及北宋木雕五百罗汉、明木雕四天王、铁鼓等众多珍贵文物。同时,还有大量瓷器花瓶,以及明代华严经、清乾隆大藏经、佛典牌匾等佛教经典,共同见证了南华禅寺的深厚历史与丰富文化。</p> <p class="ql-block"> 灵照塔在南华禅寺内,为禅宗六祖惠能衣钵塔,始建于唐先天年间,是南华禅寺保留原址不变的最古建筑物。唐宪宗元和七年赐额“元和灵照之塔”。</p><p class="ql-block"> 该塔现存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塔基宽10.80米,塔高28.80米,塔顶置生铁覆钵式刹座及铜铸宝瓶塔刹,塔身表面以白、青、红、黄四色装饰。</p> <p class="ql-block">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 class="ql-block">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青石道上古木参天,枝叶扶疏,阳光照射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p> <p class="ql-block"> 南华寺九龙泉,又称卓锡泉,是位于南华寺后山的一处千年古泉,以泉水终年流涌、清澈甘洌而闻名,并承载着丰富的禅宗文化传说。</p> <p class="ql-block"> 九龙泉的得名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密切相关。相传惠能建寺时以锡杖卓地,泉水随即涌出,因泉眼众多、水流如九龙吐水,故称“九龙泉”。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为此泉作《卓锡泉铭》,赞颂其“清凉滑甘,赡足大众”,并隐喻佛法惠泽众生。</p> <p class="ql-block"> 泉水源自山间岩层,终年不涸,水质清冽甘甜,被视为南华寺的“圣水”。泉池上方有九龙壁浮雕,九条飞龙盘绕,泉水从龙口注入池中,形成“龙吐清泉”的奇观。周边环境清幽,有飞锡桥、伏虎亭等古迹,并生长着九株高达40余米的古水松,树龄超500年,为南华寺增添自然灵韵。</p> <p class="ql-block"> 菩提树是佛陀成道的圣树,南华寺的菩提树被视为祖庭的“降魔道场”,其叶声可驱邪。</p> <p class="ql-block">禅音袅袅,寺院庄严</p><p class="ql-block">正法久住,慧命相传</p><p class="ql-block">南宗祖庭,禅韵悠长</p><p class="ql-block">愿千年古刹,福寿绵延</p><p class="ql-block">禅光四溢,佛光璀璨</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