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藏数日,三到拉萨,几次乘大巴经过布达拉宫广场,没有一次看全那座山顶上的天上宫殿。游览了圣湖羊卓雍措回到拉萨,夜幕伴着夜雨一起降临。好友士心、“于无声”邀约去看拉萨夜景。夜游,风雨不足惧,而白天在5000米超高海拔游览带给身心的“飘飘欲仙”状态尚未消退,身体和灵魂无着无落,还能游吗?想想夜游拉萨的机会实在难得,迟疑片刻,便打了辆“的”,“飘”进了高原圣城的雨夜。 </p> <p class="ql-block"> 晨,夜雨新涤的拉萨阳光明媚,一夜的休整也驱走了附着在身心里的“神仙”。接地导游藏族帅哥多杰带我们乘上旅游大巴,沿着拉萨城区的中轴大街北京中路直奔药王山而去。药王山在拉萨市中心,与布达拉宫咫尺相望,山上有一藏区罕见的石窟寺,称药王庙,供奉着释迦佛的一个化身,药王。登上药王山,可仰观布达拉宫,俯瞰拉萨河,瞭望河谷中的拉萨全城。我们到药王山观景台,主要目的是观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吉曲(拉萨河)流经拉萨时,在河谷中冲积出一块宽阔平坦的谷地,谷地中间耸起几座独立的小山,其中一座叫玛布日山(红山),红山不高,却是河谷中的最高点,布达拉宫就建在耸峙于河谷中央的这座小山的山巅。其他几座小山呈拱卫之势,环红山而立,药王山是其中的一座。我们平时从媒体图片、影像看到的布达拉宫多是正面“标准像”,而从红山西南的药王山观看,布达拉宫别有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集宫殿、寺院、城堡于一体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西藏的标志和象征,代表着藏区历史建筑的最高成就。 “布达拉”即“普陀珞珈”,意“佛教圣地”。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建立吐番政权。为彰显功绩,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一面在玛布日山(即红山,时称布达拉山)上建造宏伟的宫殿,一面与大唐王朝政治联姻,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并“别建宫室,以居公主”。</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会为她的峻拔、髙耸、巍峨、雄壮而感到震撼。宫殿的外墙从红山的半山腰起建,直直地向上,向上,仿佛与天相接;宫殿建筑布局呈方形、长方形或回字形,有棱有角,高高矗立,直刺苍穹;宫殿的主殿建筑皆高层楼宇,一排排窗户层层叠叠,横亘天际;宫殿建筑群庞大,铺满红山山巅,而整个外墙结为一体,顺山就势向内收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紧凑、高峻,人称“天上宫阙”。</p> <p class="ql-block"> 游布达拉宫,从宫殿区东门进入,先到玛布日山脚下,然后“攀爬”一段盘道至半山腰,进入宫殿。这段盘道为“之”字形石板路,偶有石阶,垂直高度约三四十米,因为“之”字弯拉得很长,路面坡度不大。这样的道路内地适合“闲庭漫步”,这里却须“攀爬”,须知这里是拉萨河谷,有3650米的海拔打底,对大多数内地游客而言,往上每迈上一步,都是不小的挑战。盘道上的游客不分老幼,皆走走停停,步履蹒跚,每遇台阶,便堆挤着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宫殿大门,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光线变暗,相对宽阔的盘道变成了狭窄的过道;游人拥堵,摩肩擦背,却听不见丝毫的声响;殿内通道、过道、环廊曲折盘桓,四通八达,却不知通向何方;上下通行的木梯,坡度极陡,尤其那些单人梯,近乎垂直地竖着,攀爬颇费心力。其实玛布日山上还是比较宽敞的,山顶还设有小广场,殿内狭窄陡峭崎岖的设置,显然不是出于对空间的考量,而是在营造某种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玛布日山最高处是布达拉宫主宫红宫和白宫。布达拉宫曾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枢,西藏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最雄伟的红宫和白宫是整个宫殿的核心。红白两宫从外面看是分立的,而进入内部,却没有却感觉两宫没有明显的分隔。宫内高低错落,多是殿堂,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一个紧挨着一个,个个装饰华丽,陈设精美,尤其佛堂,金光闪闪,金碧辉煌。主殿圣观音殿主供佛是帕巴洛格夏热(观音菩萨)。遗憾,整个宫殿的内部,一概禁止照相。</p> <p class="ql-block"> 出了宫殿西门,蓝天白云,天光耀眼,然而,身心却依然被大殿内浓厚的宗教氛围包裹着。游览布达拉宫,原本想多了解一些西藏独特的历史宗教文化,可是,攀登玛布日山,尤其攀爬殿内的悬梯,对我们都是考验和挑战,随着攀爬,身心似乎又回复到了圣湖边“飘飘然”的状态,手脚无着,反应迟缓,无暇顾及其它,只身不由己地沿着设定的游览线路“漂”行,仿佛游走于西天灵山……</p><p class="ql-block"> 回望布达拉,似有感悟:天上佛界与尘世凡间的距离,似乎并不那么遥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