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拍马屁的一件神器

蓝海豚

<p class="ql-block">《汉赋》——拍马屁的一件神器</p><p class="ql-block"> 文/鹿鸣 </p><p class="ql-block"> 《汉赋》,原只是古汉人的一种文体,句子信屈聱牙,典故密密麻麻,读起来还挺费劲。但我一直纳闷,当今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老男人,对它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后来,读到司马相如、杨雄等人的宏文。我才明白,原来,它是《汉赋》的本质使然,即:卖弄+拍马。</p><p class="ql-block"> 《汉赋》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长篇累牍,辞藻堆砌,极尽华丽。古汉的文人,尤喜用毕生的所学,为人堆”假山”,即一些语文老师的那句口头禅:铺采摛文!此外,便是“讽一劝百”,也就是九十句马屁搭一句批评,跟现在人“领导,我对你有意见,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玩的是一个套路。</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小老弟,就给家乡写过一赋。文彩之了得,我是自愧不如,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可那通篇都在唱赞歌,和那把个小镇“吹”成了人间仙境的那个作派,让我还是有些不爽。我就是不明白,像他那么一个“心高气傲”之人,竟也爱玩这个?</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还是想通了,这不能全怪他,而是所用的“文体”所至,他只是师从了古人的“传统”,即是一种学问,还是一种学术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如今酒桌上,办公室里,这种“汉赋精神”遍地开花。三句话引个典故,五步内撒满鲜花,真本事没多少,漂亮话管够。</p><p class="ql-block"> 说穿了,都是生存智慧。古代文人靠这个混官饭,现代人靠这个混关系。只是看多了总会腻——再华丽的修辞,也遮不住骨子里的卑微。</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读着汉赋,学着同样的把戏。我甚至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即:它还是老男人们涮存在感,最称手的一个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