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16日下午,离开费城自驾前往米国首都华盛顿。</p> <p class="ql-block">天空阴沉,云层厚重,高速公路在眼前铺展,车流如织。Girard Ave和Delaware Ave的路标一闪而过,电子屏上滚动着前方路况。城市天际线在远处若隐若现,高楼林立,像是沉默的守望者。车轮滚滚向前,华盛顿的气息渐渐清晰,忙碌却不慌乱,像一座懂得呼吸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一辆银色皮卡停在街边,尾灯在微光中泛着冷调的红,车牌ZPS-9338映着街灯。街道两旁高楼与树木交错,限速25英里每小时的标志提醒着行人与车辆的共存。这里不是主干道,却也从不冷清,像是城市毛细血管中的一段,默默输送着日常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华盛顿,首先参观中国城…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一片橙红,云层像被火点燃,层层叠叠地铺满天际。车灯陆续亮起,像是被晚霞唤醒的萤火。道路两旁的树木在余晖中勾勒出剪影,远处的建筑轮廓模糊而温柔。这一刻,高速不再只是通勤的通道,而是一条通往暮色深处的诗意之路。</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风从车窗缝隙钻入,带着一丝凉意。夕阳依旧挂在天边,把云层烧成金红,车流缓缓前行,像是被这美景放慢了脚步。高速公路的指示牌在光晕中若隐若现,绿化带里的树影婆娑,仿佛整座城市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只为留住这片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中国城形成于1851年,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移居到这里。1984年,华盛顿和北京结为友好城市,北京市政府耗资百万美金在7街和H街的交界点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牌楼,官名“友谊牌楼”。</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唐人街,被一座巨大的传统牌坊点亮。雕梁画栋在灯光下栩栩如生,飞檐翘角像是要跃入夜空。车辆从下方缓缓驶过,霓虹灯招牌闪烁,“MOTTO”的红光映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街边商铺林立,人影穿梭,红灯笼高挂,仿佛把东方的年味,悄悄移植到了大洋彼岸。</p> <p class="ql-block">“友谊牌楼”是华盛顿中国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名由时任北京市市长陈希同题写,牌匾上“中国城”三字出自著名书法家吴作人之手。春节时,华盛顿中国城会举办庆祝活动,包括演出、游行、舞龙舞狮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唐人街瞬间被点亮,如同一条璀璨的银河横亘在城市中央。酒店建筑的外墙被五彩斑斓的灯光装饰得熠熠生辉,仿佛每一栋楼都是一件艺术品。人群熙攘,笑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白宫又称总统府,是美国总统的主要住所及办公场所,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 。</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的白宫被清晰标注在中心,拉斐特广场与椭圆形草坪环绕四周。The Bombay Club、Freedman's Bank Building等地标静静排列,像是守护者。气温13°C,空气清冽,地图界面简洁,绿色与灰色交织,仿佛这座城市的秩序与温度,都藏在这一方小小的屏幕之中。</p> <p class="ql-block">白宫由爱尔兰裔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以都柏林的伦斯特府为原型设计,始建于1792年,1800年完工,为新古典主义式样的砂岩建筑。园区总占地面积为7.3万多平方米,建筑群占地5100平方米,包括主楼、西翼、东翼、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以及布莱尔国宾馆等。</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白宫的白色墙体显得格外庄重。草坪绿得发亮,树木环绕,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美国国旗在顶端飘扬,随风舒展,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这座建筑的尊严。它不张扬,却让人无法忽视,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看过两百多年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白宫最初称作“总统宫”或“总统府”。1814年,英军占领总统官邸并纵火焚烧,战后重建时墙体被漆为白色以遮盖火烧痕迹,民间开始称之为“白宫”。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官方信纸上印上“the white house”的字样,正式确立了其官方名称。</p> <p class="ql-block">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东边是国会山、南边是杰斐逊纪念堂、西边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p> <p class="ql-block">1800年,约翰·亚当斯成为第一位入住白宫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任内增建了东、西柱廊,詹姆斯·麦迪逊时期增建了椭圆形大厅。1814年英军焚毁后,詹姆斯·霍本主持了重建工作。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对白宫进行扩建和翻新,并将行政办公室迁至新建的西翼。</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白宫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肃穆。国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树影婆娑,像是低语着历史的回响。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既不刺眼,也不暗淡,恰到好处地守护着这份庄严。这一刻,它不再是政治的象征,而是一座在夜里静静呼吸的城中之城。</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白宫,被柔和的灯光笼罩。喷泉在草坪前轻轻喷涌,水珠在光线下闪烁,像是散落的星子。国旗静垂,水面倒映着建筑的轮廓,一切都安静得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属于夜晚的沉静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主楼的国家楼层有东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国宴厅等,是公众可参观的核心区域。居住楼层则是总统家庭的私密区域,包括林肯卧室、条约厅等。西翼是国家权力中心,有椭圆形办公室、内阁会议室等。东翼主要是第一夫人办公室、访客入口及白宫电影院等。</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的五角大楼居于中心,像一颗沉默的棋子。麦当劳、CVS药店、Panera Bread围绕四周,生活与权力在此奇妙共存。温度14°C,空气清新,地图简洁明了,仿佛这座庞然大物的复杂,也能被一张电子图轻轻收纳。</p> <p class="ql-block">五角大楼因俯瞰外观酷似五边形而得名,有五个侧面,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每层有五个环形走廊,走廊总长28千米。大楼主体分为五个同心的五角环,从中心向外被指定为“A”到“E”,由10个辐条状走廊连接。楼内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下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海、陆、空军三总部。</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五角大楼成为反对越南战争抗议活动的中心地点。2001年9月11日,五角大楼遭到基地组织劫持的美国航空公司77号航班撞击,西侧部分结构被破坏,184人遇难。</p> <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12日,美国内政部将五角大楼定为国家历史标志。五角大楼纪念馆向游客开放,但仅限于美国公民,需提前预订,国外游客需通过本国大使馆申请参观。</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国会大厦、美国最高法院、国会图书馆清晰标注,街道纵横交错,像是城市的骨架。这些建筑不仅是地标,更是制度的具象。它们静静矗立,见证着辩论、立法、裁决,也见证着无数普通人走进这里,仰望他们心中的民主象征。</p> <p class="ql-block">参观外围美国国会大厦,白色,圆顶大楼。它是美国国会所在地,是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的最高机构办公常所。</p> <p class="ql-block">1791年,乔治·华盛顿总统选定地址,法国工程师皮埃尔·查尔斯·朗芬特将其定位在国家广场东端的詹金斯山顶。1793年,威廉·桑顿的设计方案被批准,9月18日,华盛顿亲自奠基。1814年,国会大厦被英军焚毁,战后经拉特罗布、查尔斯·布尔芬奇等建筑师修复。19世纪50年代起,国会大厦不断扩建,增加了参众两院会议室、圆形屋顶和圆形大厅等。</p> <p class="ql-block">仰望着这位起草宣言的总统,看着《美国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有无可转让的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力”。那一刻我明白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是上帝赋予人的权利,别人无权剥夺。我们没有权利控制别人,改变别人。要懂得尊重、可以给别人建议,绝不能强迫。</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建筑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海鸥掠过,翅膀划破秋日的寂静。水面泛着微光,像是承载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这些建筑不只是石头与钢铁的堆砌,它们是历史的容器,装着决策、抗争、荣耀与遗憾。</p> <p class="ql-block">一座白色纪念碑矗立在道路中央,顶端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纪念碑 :位于华盛顿国家广场中心,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这座169米高的方尖碑,借鉴了古埃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于1880年建成,是华盛顿地区最高的建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