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没文化,真可怕。”这句流传甚广的慨叹,恰似一柄叩问人心的钥匙,解锁了一个恒久的命题——文化到底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有人将其等同于一纸文凭的厚度,有人视之为行万里路的履历,亦有人误以为是饱经沧桑的阅历。然而,真正的文化,从不是外在标签的堆砌,而是刻进骨髓的精神印记,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生命自觉。正如梁晓声所言,它藏在四句话里: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文明的基因密码,是精神的薪火相传。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到《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温润;从沈阳故宫红墙黄瓦间沉淀的礼制风骨,到浑河两岸世代相传的质朴民风,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声的力量,塑造着群体的精神品格,滋养着个体的心灵成长。它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而是后天修养的千锤百炼,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自持,是在岁月沉淀中逐渐升华的人格境界。</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柔。是图书馆里轻放书籍的指尖,是过马路时耐心等待的脚步;是与人相处时“爱人若爱其身”的体谅,是他人困境中“己欲立而立人”的善意。就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人,不懂什么是“文化”,却能用最纯粹的善良温暖岁月——这种深入骨髓的自觉,远比高谈阔论更显文化的底色。正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份自觉,正是文化包容与善意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约束之下的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庄子说“自由不在于无所顾忌,而在于有所坚守”,真正的文化,从不鼓励恣意妄为的放纵,而是教会人在规则的边界内,活出精神的丰盈。它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敬畏,是“慎独”之时仍能坚守本心的定力;是知晓“权力不可任性”的克制,是明白“自由之上有责任”的担当。这种带着约束的自由,恰如沈阳老城墙的砖缝,既框定了格局,又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文化更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厚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情,是“事怕颠倒理怕反”的通透;是不愿麻烦别人的体贴,是主动伸出援手的热忱。就像那些默默守护沈阳老街区的匠人,用一生坚守一门手艺,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着“以诚待人,以信立业”的文化基因。这份善良,无关学历高低,无关身份贵贱,却能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文化最动人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说到底,文化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它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约束之下的自由,是推己及人的善良。它藏在灵魂深处,化作生命的底色,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不失风骨,又常怀温柔,于岁月流转中,活成一道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景。这,便是文化最本真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