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为落实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我们29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在一中或省常中的突击补习文化、考试后,进入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成为(82)干部班的学员。1985年夏,我们毕业,回到各自单位,为“四化”贡献力量。到今年,整整四十年过去了。重新相聚,“背微驼,鬓已霜”,但热情不减,潇洒倜傥。</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博文,我们的班长,敦实憨厚。我觉得陶班长的最大特点,不是自身学习优秀,而是在这29个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同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学习互助组,及时与老师沟通同学们听课的体会,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三年的大专周期,29人没有一个掉队,陶班长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陶美琪,副班长,是陶班长和支部书记最好的助手,也是全班同学最贴心后勤部长。无论学校有什么活动,同学中有什么需求,陶美琪都会提前安排好。从入学注册,到收缴党费,都是亲力亲为。说句笑话,在同学家复习功课,或者下军旗四角大战,点心小笼包,主食面条,大多是陶美琪安排的。大家称她为“陶阿姐”。</p> 高志强,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大哥大”,入学前是大国企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锻铸分厂的副厂长。但从来没有摆过“大哥大”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谁都和睦相处。 谢惠平,我们班的一流“好生”,文理科门门功课优秀。上山下乡经过历练,倍觉回城后的工作理当珍惜。工作中有思路、有见解、有魄力。曾任常州糖烟酒公司总经理。后因工作优秀,成为常州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百大公司”的总经理。 <p class="ql-block">汤吉南,转业老兵。曾和军委某主要领导是战友,因转业时是连职干部,被我们混称“汤连长”。他最大的信奉是“快乐学习”。不求事情弄懂争一百,只求大概、差不多、过门槛。他是我们团队里学习最轻松、最快乐的人。听说他几年前就在中国游戏中心的四角军棋战场,被授予元帅军衔,可怜,我和他同时入伍、参战,至今还是个班长。</p> <p class="ql-block">缪国良,我们班里的有一个一流好生。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动手能力特别强,在某大酒店当后勤经理,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待人低调、诚恳。</p><p class="ql-block">我与缪兄极为有缘,除平日里微信互动外,也有几次在茶室饮茶论道的经历。2015年暮春,他随在美国西雅图工作的女儿、女婿及家人,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岛旅游,我正好在温哥华岛的女儿家探亲,我们两家一起在温哥华岛吃过饭。2017年冬,他到广西北海旅游,我在北海“猫冬”,我们在北海也见过面。</p> <p class="ql-block">蒋小咪,常州省常中67届高材生,与我们一起读书,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百米短跑特好。毕业后回其原单位“常州战斗化工厂”,一直做企业管理,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收获却是平平淡淡。也算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p> 万征,常州钢铁厂出来的“铁娘子”。性格开朗,退休后常见她在红梅公园打太极拳。很羡慕她的生活。 徐杰,原常州人民银行副行长,分管外汇工作。在入学前就是常州人民银行分管外汇的科长。在常州,也算是外汇管理的“老法师”了 <p class="ql-block">郭永成,体格虽略显瘦小,性格却十分坚定。是常州五化交公司(后改为华鹰集团公司)的副总,有思想、有个性。跟同学相处十分和谐。很多方面值得我好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黄兴法,我们班的“好好先生”,与谁都能和睦相处。那时复习功课常往黄兴法家吵扰,饿了就吃一碗面条,那味道至今不忘。</p> <p class="ql-block">杨伟达,思想开放,生活潇洒。记得毕业后不久,我和杨兄有过一次讨论。在第二电机厂当设备科长的他,居然要辞去公职干个体。当时,虽然改革开放已成潮流,但真要放下“铁饭碗”,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的。</p><p class="ql-block">后来的许多年中,他也做成了许多事,成了同学中的佼佼者。退休后乐享快乐人生,成了老年大学舞蹈班的教练。就差跟杨丽萍做搭档,同台演出了。</p> 张春明,原运输公司干部。退休后,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在孩子办的一家跨国培训公司帮忙。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常说自己是儿子公司的驾驶员。说起儿子的事业成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张俊。从常工院毕业后,就到常州财会学院做老师,实现了从“桃李”到“园丁”的华丽转身。到底是财会学院出来的,算账“一得溜”。中午饭前,陶美琪叫大家过马路拍合影,张俊立马回应:“饭不吃了吗?那就退钱吧。”还没交钱就要退钱,也真是滑稽大师周伯春嘴里的“常州人只进不出”了。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玩笑。 张博经。我们班里年龄最小的男生,也是我们班里当前最大的“当权派”。出于培养“年青干部”考虑,原班长和支部书记,把我们班现在的“班务工作”,都交代张博经料理。这次的聚会,就是张博经一手策划、料理的。向张博经表示感谢、致敬!人生苦短,这种欢乐,不是每年都有的。 李明,性格开朗,思想活泼。在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见解,还能发明很多新词汇。那年暑假,同学组织去黄山,上山时前面的同学,拉了后面同学一把,被李明谓之“善掺”,成为当时一笑。 <p class="ql-block">张筱芳,本文作者。在班里混了个语文课代表,就觉得有义务,把今天的聚会形成文字。希望大家在毕业50周年,甚至毕业60周年时,再来读这篇俗文,所谓“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人将不胜荣幸。</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人员组成中,有三个巧合现象:有八人同属牛,又有八人同姓张,还有八人同样在解放军的大学校经过淬炼。所以,有人说我们是三八班。</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同学中,没有人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正是这种“接地气”的平淡生活,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在常工院上语文课,王麟振老师讲《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问四人对生活的向往,四人如实回答后,孔子只对公西华的想法大加赞赏。“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谓然叹曰:’吾与点也。’”</p><p class="ql-block">平淡生活,能给我们无限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让我们思念先我们而去的钱惠元、许泽先、沈宝海、张定南同学,让我们向他们致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因为各种原因没来参加聚会的八位同学,张瑞兴,张曾明、张一唯、唐绪炯、吴中麒、蔡贤平、叶婭、吴慧,也希望与我们隔屏分享同学的友谊,争取下次有机会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