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淹没的“薛王庄”

长安亦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被历史淹没的“薛王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耕不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子午岭深处的曹家寺川沉睡着一处尘封了千年的皇家庄园一一薛王庄。此地几经易名,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磨洗,朝代更迭,战乱兵燹,移民迁徙,它昔日的璀璨与辉煌,如今仅存一片废墟,烂砖碎瓦和两通残缺不全的《唐朝列圣碑》及唐朝世系图”(现存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还有仅存于档案泛黄的史册上,可那些曾经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不灭的历史星火,在人们的口耳中流传了千年,而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独特的地方文化,更是深深的镌刻在《唐朝列圣碑》碑文斑驳的行间里,凝固在残砖破瓦的砖石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乙已年六月二十日,由李东成先生组织的合水县民间文人诗会一行八人,走进了这块曾被历史淹没的皇家庄园,一探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我们驱车向着子午岭深处的曹家寺川“花溪谷”进发,经过两个小时的奔驰,穿越子午岭隧道,车轮碾过明代的邵庄驿站(现在的老城村),从“碧落霞天”摩崖石刻山角下经过,沿途青山叠翠,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群山间鸟语花香,村庄中鸡犬相闻,绿树成荫,林木蔽日,夏日清晨的子午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湛蓝的天空中白雲悠悠飘荡,初升的早霞穿透茂密的枝叶,在林间洒下五彩斑斓的光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不觉中车驶入了曹家寺川的“花溪谷”景区,当天的目的地就近在眼前,一片绚丽的花海映入眠帘一一这就是今天人们精心打造的花溪谷景区美景。川道两侧,峰峦叠嶂,森林蓊郁,层层绿色仿佛能滴出水来。驻足“薛王庄”简介牌前,细读那些被尘封的历史,恍惚间,我似真的穿越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思绪进入了“薛王庄”当年的盛景与繁花“合水县薛王庄。其庄境,东在义门川口,西至街下庄,南北各有分水岭,极其庄北忱圭山,其山上锐下方,屹然峭立,其形如圭,故以名焉。南瞰凤凰山,其山中峰秀拔,左右一山依附,宛若凤飞,故以名焉,两山之间义门川水泓澄甘洁,抱庄而流,坡岭之间,溪谷之内,每春苑呈丽,秋叶凋霜,层林尽染,延袤数十里,珍禽异兽,翱翔其间,园围宅第,分列街衢,楼阁显敞,堂宇深沉,松竹葱茂,花卉明媚,真义门之胜境也(合水金石记第四十八页),这就是当时对“薛王庄”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合水县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713一740年)将太白曹家寺川赐于其弟李隆业作为祭祀封地,当年的繁盛可见一斑(合水县志第三页)。《合水金石记》记载,《唐朝列圣碑》上记,因朱梁革命(朱温),皆由卅县占据十五载,后唐重兴,累降德音,翊先朝宗室远祖,坊卅司知军卅事(李绍),于同光二年(924年)二月十二日,两诣阙自陈,蒙宗正寺给判原赐田宅”。(合水金石记第四十八页),《合水县志》第十五页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些记载都充分说明了“安史之乱”后,“薛王庄”被"五代”时期的卅县所占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924年),时任坊卅司马的薛王第十二世孙李绍,两次进宫觐见庄宗皇帝要求宗正寺判回祖业,庄宗准奏下旨庆阳府将“薛王庄”原业判回,业归原主,此后几百年里薛王李隆业之后裔人丁兴旺,俊才辈出,直至宋时(1184年)薛王后离十三世孙李天章等百余丁众为薛王庄立《唐朝列圣之碑》,碑文中记载了“薛王庄”李隆业之后裔十六代的发展脉络,其中入仕者二十余人,进士及第者三人,获仼官职者七人,从事其它职务者不在此列,彼时薛王之后裔丁众已逾千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地理环境,才俊辈出,簪缨不绝的世袭罔替使这里商贾汇集,街道纵横,楼阁鳞次栉比,往来行人过万的繁华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朝代都承载着它独特的历史使命,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鼎盛王朝,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其影响力之深远,堪称后世难以企及的丰碑,无论是国力的昌盛,文化的繁荣,诗歌的璀璨,还是社会治理的智慧,人文发展的高度,都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王庄这座曾经承载着皇家荣耀的庄园,存在了五百多年时光,历经数个期代的更替,始终屹立于曹家寺川,续写着数百年的辉煌传奇,它的存在早已超越了一座庄园的物质意义,成为一部镌刻在合水土地上的历史典籍。从最初的义门川到薛王庄,从薛王庄到玉梅川,再从曹家寺直至如今的“花溪谷”,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与风雨洗礼,但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存在价值却愈发清晰。这一次次的更名,不仅仅只是文字符号的改变,更使社会发展的缩影。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薛王庄”存在的历史故事,却被合水人民所记忆,成为合水历史文化最厚重的注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花溪谷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它厚重的历史过往,游人沉浸于眼前花溪谷的秀丽风光,但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它的厚重历史。虽然这座曾经繁华的皇家庄园,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淹没于历史的尘埃,被收进了历史的档案,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永远不会消逝。而化作一种精神的力量,滋养着合水和当地人民向着新时代勇往直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乙已年六月二十三日于合水福润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耕不辍,原名董百定,文学爱好者,曾在《西部文学》等平台发表“黑木崖系列散文”多篇。生于一九六零年六月二十四日,合水县板桥镇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习周礼祭文化,书写族谱六十余部,家史专著两部《合水宁县董姓》和《创业走马梁》一一定祥赵氏家族史。现在主要从事周礼文化祭祀,撰写家谱与碑文等,传承合水民俗家族文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