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家属随记

杨过

<p class="ql-block">以病人家属的身份,得以在北京的某医院里,近距离地接触了些以前不曾遇到的人和事儿,感触良多,随记录之。</p> <p class="ql-block">其一,就是照片上这个坐在窗前晒太阳的八十三的老人。女儿在漂亮国,儿子在魔都出差,同样八十多岁的老伴虽然在北京,看着身体也灵便,讲话头头是道,礼貌可人,可要是照顾一个四处(腰椎一处、肋骨三处)骨折的老人,那肯定是吃不消的,在被亲戚送到医院住进病房后,马上就签了一对一的护工。</p> <p class="ql-block">老人的儿子在老人住院第二天赶了回来,进了病房并没向父亲问候几句是否疼痛、是否习惯医院生活,也许他已经了解了老人的病情,习以为常,只是一个劲儿地追问老人,医生说让他什么时候来医院为手术签字,可是老人并不清楚这个事儿,又不小心说成了“医生说手术前需要家长签字”😄,哈哈他儿子马上怼他,“家长,你家长是谁啊,你有家长吗”,又嘟嘟囔囔地说“你看我妈吧,光说签了两次字了,可签的啥字又不知道,不知道你干嘛签呀”,幸好护工在旁边给解释了下,一次雇佣护工字,一次住院费用字。唉,这些事儿吧,对于一个八十几岁的人来说确实容易颠三倒四,记忆不是那么清晰。也许他们一家人互相调侃是为了烘托轻松的气氛。因为恰逢周末,医院不做这种死不了人的手术,所以这个老人就只能忍住周身的疼痛,孤独的熬着。儿子不见踪影了。也许是认为有护工嘛。</p><p class="ql-block">昨天周一,老人终于做了手术,老伴和儿子来了,中年的儿子依然忙碌,电话不断,向医生了解了下手术过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八十多的老伴陪了大半天,够受的吧。虽说是有护工,可当老人躺在手术床上被推走的时候,那句“家属跟着”,说明了家属在手术期间是需要在的。不知道那些不想结婚懒得生孩子的人们这个时候咋办呢?机器人跟着吗😄</p> <p class="ql-block">据我观察,老人耳聪目明,也无痴呆迹象,自我感觉良好,声称啥毛病也没有,每天买菜做饭做家务,出去遛弯。但,记忆确实是老人态了,他吃有基础病药,但说不清叫什么,心脏有三个支架也是拍片看出来的。即使这样,我对这个年纪有这种状态的老人,感觉应该知足了呀。</p> <p class="ql-block">老伴老来伴,都进到医院里了,还是相依相伴。我不了解他们分毫,只是在走廊里,发现他们在散步,双双望向大门,是期盼出去放风还是回家?匆忙中拍了下。这是帝都老人生病的常态写照吗?两个老人住院了,也得是护工吧,儿女都没空?这个年纪的老人还没到独生子女的时候呀,也许是我这个小地方来的少见多怪。</p> <p class="ql-block">中午,病房里呼噜声此起彼伏。走廊里安安静静,一个腰部带着支具的老人悄悄地和一个家属聊天,絮絮叨叨说了好久,她的护工在一边默默地等着,本来我是想悄悄给这个老人拍个照的,听她说她九十二了,还能有这样的条理分明聊天本领,有点羡慕佩服呢,可她的护工却凑近我说,这老太太可能吃了,一顿一大碗混沌,我说“吃的下说明消化系统还好呀,她这个年纪了思路还很清晰呢”,没成想,护工张口一句“清晰个屁,说完一会就忘,问她说的啥也不知道”,😀唉。</p> <p class="ql-block">被人背后不屑,唉。为了挣那份钱,即使没有嘘寒问暖,必不可少的护理肯定得有吧,特别是医院里这种四处眼睛、监督的地方。怎么觉得太长寿了也没太大的意思呀,嗨😄看到他们就得想到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家长的以后,大概也是这样吧😄。</p> <p class="ql-block">其实,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请关爱老人吧。你得想着你到了这个年纪,你的状态不一定比他们强。关爱老人也是为自己修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