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织锦里的60后印记——七天征文背后的岁月回响

内蒙凌子

<p class="ql-block">为了凝聚这份特殊的情感,为了重温那些温暖而难忘的岁月,我们特别策划了这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是60后】七天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七天,我们精心设计了七个不同的主题,邀请您每天围绕主题,分享您的故事、照片、感悟或回忆。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与活动,更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唤醒与分享,一次心灵的交流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Day1:</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无论是一张藏着60后青春记忆的老照片,还是一段至今想起仍心头发热的难忘瞬间,都想听听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安门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在了心心念念的天安门广场,手里拿着红宝书,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与好奇。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那是对祖国的懵懂向往,是成长里最闪亮的印记。多年后再看,依旧能想起当时心跳的节奏,和天安门永远耀眼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藏着青春记忆的天安门留影,是定格在胶片里的赤诚。那时的我们,怀揣着对首都的向往,攒够路费挤上绿皮火车,在天安门广场前挺直腰杆,让相机记下与红旗同框的瞬间。照片里的青年眉眼清澈,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藏着的是属于那个年代最纯粹的信仰与热爱,这张老照片,成了青春最珍贵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Day2:</p><p class="ql-block">旋律里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刻着时代印记的歌,您那个年代最爱的是哪首?又有什么与它相关的回忆想说说呢?</p> <p class="ql-block">《红灯记》李铁梅</p> <p class="ql-block">那年样板戏,唱响全家欢乐时光</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样板戏风靡大街小巷,成了一代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我们这群孩子,更是样板戏的“小迷妹”“小迷弟”,张口就能唱上几段。我最痴迷《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腔,放学一进门就扯开嗓子唱“我家的表叔数不尽,没有大事不登门”,唱到尽兴时还不忘甩甩小辫子,模仿铁梅的模样;《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爹爹留下无价宝》这些经典唱段,更是能一字不落、有板有眼地从头唱到尾。弟弟则偏爱杨子荣,每次唱《甘洒热血写春秋》,必踩上小板凳、手握瓷碗当道具,最后那声“哈 哈哈哈”的爽朗笑声,学得惟妙惟肖。爸爸妈妈也不甘示弱,晚饭后总要来段《沙家浜》“智斗”,爸爸一人分饰胡传魁、刁德一,妈妈扮阿庆嫂,你一言我一语唱得热闹非凡。那段日子,样板戏旋律填满了小屋,也装满了全家最简单的快乐。</p>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 《沙家浜》智斗 <p class="ql-block">样板戏的旋律是刻在时代骨血里的节拍。还记得每晚饭后,全家围坐在收音机旁,“红灯记”“沙家浜”的唱段一响,爸妈会跟着哼唱,我和兄弟姐妹则模仿着剧中人的姿态比划。那些激昂婉转的曲调,不仅填满了清贫岁月的闲暇,更传递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成为全家共通的时代记忆,如今再听,依旧能唤醒心底的温热。</p> <p class="ql-block">Day3:</p><p class="ql-block">难忘的味道~总有一种味道能瞬间勾连回忆——可能是妈妈常做的那道家常菜,可能是儿时盼着的零食,也可能是夏日里的一杯清凉饮品,聊聊它和它带给你的温暖吧。</p> 红烧肉 <p class="ql-block">妈妈的红烧肉,藏着岁月的香</p><p class="ql-block">妈妈是长沙姑娘,60年代支边到呼和浩特。计划经济时每月27斤粮,细粮稀缺,大米更是过节才见。妈妈爱大米,每次回长沙返程,她扛大扁担、我拎小扁担,各担两担大米回内蒙——吃大米必配她做的红烧肉,软糯入味,香透时光。童年最治愈的滋味,莫过于这碗红烧肉配大米饭,藏着妈妈的爱与岁月的暖。</p> 竹子扁担 <p class="ql-block">妈妈的红烧肉,是味蕾上的乡愁密码。物资匮乏的年代,红烧肉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硬菜”。妈妈总能用简单的调料,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炖得软糯入味,肉香飘满整条胡同。那一口浓郁的鲜香,不仅是童年最馋的滋味,更藏着妈妈的疼爱与家的温暖,无论岁月变迁,这味道始终萦绕心头,成为最安心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Day4:</p><p class="ql-block">风雨同舟路~那些和家人共渡的难关、与朋友同享的热闹、跟同事协作的时刻,总有一段“一起扛”的经历格外深刻,来讲讲它吧。</p> 父亲的遗像 <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22日,噩耗猝至——父亲下乡巡回医疗时意外离世,家中天塌地陷。母亲恸哭欲绝,彼时我未满12岁,身下尚有幼弟幼妹,外婆亦同住家中。父亲因公殉职,单位允母亲调回长沙,她却毅然留下接续父亲的工作。我自此扛起家庭重担,包揽全部家务、照料弟妹,在泪水中早早学会担当,真正懂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重量。</p> 妈妈和我们姐弟三人 我的小学毕业照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意外离世,是生命里难以承受的重量。那段灰暗的日子,全家被悲伤笼罩,生活的重担突然压在母亲和年少的我们肩上。可也正是这场磨难,让我们兄弟姐妹迅速成长,学会互相扶持、咬牙坚持。难关虽痛,却锻造了我们坚韧的品格,让我们懂得珍惜彼此,更明白生命的厚重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Day5:</p><p class="ql-block">变迁中的城市/乡村~从旧时的街巷炊烟,到如今的高楼车流,您成长或生活的地方藏着多少时光印记?聊聊您看见的那些今昔不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内蒙古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山口结核病防治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楼门口)</p> <p class="ql-block">红山口到徐家沙梁,藏着半生时光印记</p><p class="ql-block">父母携支边初心扎根呼市红山口结防院,我在此降生。旧时医院似小社会,托儿所、粮店、大礼堂俱全,平房里邻里相帮暖人心。1992年迁址徐家沙梁,家属楼换了平房,可旧时光的烟火气与温情,早已刻进岁月肌理。</p> 我在西楼门口 我在红山口我家门口 <p class="ql-block">从红山口到徐家沙梁的迁徙,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搬离老院时,邻里的送别声犹在耳畔;住进新家时,对未知生活的憧憬藏在眼底。沿途的风景变了,住房条件好了,可那些邻里情、故土情从未改变。这场迁徙,不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生活水平的提升,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也藏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Day6:</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我们的“时髦”~或许是一件亮眼的服饰、一个流行的发型,又或是拥有某件热门小物件,说说你当年的“时髦”单品,或是那件让你自豪的“酷”事。</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的“时髦”单品,是一张张舍不得丢的糖纸。小心剥开糖块,展平糖纸夹进书本收藏,简单图案藏满童趣,给灰色岁月添了亮色。糖不常吃,味道愈发浓烈,没糖时翻糖纸解馋,皱折里全是童年甜酸。那时觉得京沪糖纸最精美,舅舅懂心意,寄信总夹上海糖纸,那可是我向小伙伴炫耀的“奢侈品”~</p> 糖纸 大白兔奶糖 <p class="ql-block">糖纸是我们童年的“时髦”勋章。那时的我们,把吃完糖剩下的彩纸小心翼翼抚平,夹在课本里压得平整,课间就拿出来互相炫耀。红的、绿的、印着卡通图案的糖纸,像小小的艺术品,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的向往,也串联起清贫岁月里的小确幸,如今翻出旧课本里的糖纸,指尖仍能触到当年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Day7:</p><p class="ql-block">智慧与沉淀~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条。无论是一句常挂嘴边的格言,还是某次经历后顿悟的珍贵感悟,都想听听你的分享。</p> 高中毕业照 <p class="ql-block">高考失利后,希望渺茫,痛哭流涕,感觉没有人能理解,家人责备,外人质疑!……</p><p class="ql-block">保持希望,永不放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相信未来仍有无限可能。高考失利只是暂时的,通过复读方式,依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人生没有回头路,但每一步都是向前的。”只要不放弃,总能在自己的赛道上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内蒙古师大附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0届高二五班毕业照</p> 毕业四十年对比 <p class="ql-block">高考失利的阴霾,曾让我陷入迷茫。但哭过之后,在家人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那段经历教会我,挫折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契机,让我学会坦然面对得失,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雨。正是这份感悟,支撑着我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惧挑战,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七天的回忆,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时光织锦,每一个片段都藏着60后的青春与坚守、欢笑与泪水。我们这代人,在时代的浪潮中成长,吃过苦、扛过难,却始终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60后”这个身份,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象征。那些过往的岁月,虽已远去,却化作养分,滋养着我们往后的人生,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感恩岁月馈赠的每一份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