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王顺山记游

商山洛水

<h3>王顺山位于陕西蓝田县蓝桥乡,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因古代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有 “天下第一孝山” 的美誉。11 月 16日,在老党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人搭乘牧护关的通村车,于 9 时 30 分抵达王顺山景区门口。尽管正值冬日,朔风微寒,草木凝霜,但这份凉意丝毫未能阻挡众人攀登的热忱。景区入口处已有不少游客陆续聚集,身着各色保暖衣物的身影点缀在灰白的山影间,笑语与脚步声打破了山林的静谧。我们八人也随着人流,沿着景区盘山公路缓步前行,一路说说笑笑,兴高采烈。路边的松柏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枝叶间凝着薄薄的白霜,在晨光中泛着清冷的光泽;偶有几株枫树尚未落尽残叶,猩红的叶片在寒风中摇曳,像是冬日里燃着的点点星火。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寒日里的别样景致,快门声与谈笑声交织,不知不觉便走过了 40 分钟,抵达了王顺山脚下。</h3> <h3>顾不上稍作歇息,我们便循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起初的路段尚算平缓,青石板铺就的路径蜿蜒穿梭在林间,脚下偶尔能踩到干枯的落叶,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是山林的低语。同行的老党熟门熟路,一边带路一边给我们讲述王顺山的传说:“当年王顺为葬母,从山下担土上山,往返千余次,脚下的这条路,说不定就是他当年踩出来的呢。” 听得众人纷纷感叹,再看沿途的草木山石,仿佛都染上了孝文化的厚重底蕴。行至半山腰,步道渐渐陡峭起来,部分路段甚至需要手足并用,紧紧抓住一旁的铁链缓缓攀爬。寒风从山谷间呼啸而过,带着草木的清冽气息,吹得人脸颊发麻,但同行者彼此鼓劲,有人递上热水,有人提醒脚下湿滑,那份互助的暖意驱散了冬日的寒凉。<br></h3> <h3>越往上走,视野愈发开阔。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后,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一处观景台赫然出现。驻足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间覆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朦胧而壮阔。冬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给灰褐色的山体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远处的村落与田垄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众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想要将这壮美的景致永久珍藏。老党指着不远处一座形似刀刃的山峰说道:“那就是刃峰,是王顺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陡峭得很呢。”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山峰笔直矗立,岩壁光滑如削,在云雾中现,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稍作休整后,我们继续向更高处攀登。途经孝子祠时,大家特意驻足瞻仰。祠堂不大,青瓦灰墙,古朴庄重,殿内供奉着王顺的塑像,神情肃穆。墙上的壁画详细描绘了王顺担土葬母的故事,一笔一画间皆是孝心。同行的一位朋友感慨道:“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却更该铭记这份孝道传承。” 众人深有同感,在祠堂内静静伫立片刻,心中满是崇敬。离开孝子祠,山路愈发险峻陡峭,个别地方坡度达70多度,两侧便是深不见底的山谷,低头望去,令人头晕目眩。大家相互搀扶,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耳畔只有风声与自己的呼吸声,心中却充满了挑战自我的勇气。<br>历经两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抵达了观景台。登顶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极目远眺,雄奇险峻的山峦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非常壮观。脚下云海翻腾,群山尽收眼底,那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油然而生。冬日的风虽烈,却吹不散众人的喜悦,大家欢呼雀跃,合影留念,让相机定格下这登顶的荣耀与畅快。</h3> <h3>13时我们开始下山。下山的路虽比上山轻松些,却也需格外谨慎。沿途再次经过一线天、望亲石等景点,冬日的险峻更添了几分萧瑟之美。望亲石形似一位远眺的妇人,相传是王顺之母的化身,凝望着山下的方向,仿佛在期盼儿子归来,那份牵挂与思念,透过冰冷的山石传递出来,令人动容。归途中,大家依旧谈笑风生,话题从沿途的美景聊到登山的感悟,从王顺的孝道故事聊到生活中的点滴。尽管双腿酸痛,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h3> <h3>15时30分,我们回到了景区门口,搭乘通村车踏上归途。车窗外,王顺山的身影渐渐远去,暮色中的山峦更显巍峨。此次冬日王顺山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更感受到了孝文化的深厚底蕴,收获了同行的情谊与挑战自我的喜悦。那些沿途的景致、耳畔的笑语、心中的感悟,都将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镌刻在岁月的长河中,每每想起,都心生暖意与向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