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学子心 浓浓同学情~大学同学秋聚高邮

秦邮

<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有一批机关工作人员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大专院校学习文化专业知识,高邮有35人被江苏电大录取,脱产学习两年,取得大专学历。1986年7月毕业后,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不久,都陆续得到组织上的提拔任用,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在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勤奋上进,挑起了大梁,为机关建设和业务发展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当时组织部门从机关单位在职人员中挑选工作表现突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到大专院校进行高层次学历教育,年龄上有20多岁、30多岁和40多岁的,年龄上参差不齐。他们克服家庭困难,在校学习刻苦认真,18门课程全部优良以上,毕业论文优秀,有的同学毕业论文发表到部省级专业期刊。这些同学退休的时间也有前有后,但他们都十分珍惜曾经在一起学习生活两年的同学情谊,班上先后组织过大学同学毕业10年、20年聚会。有的同学儿女结婚请同学参加婚宴喝喜酒。退休后,经常有同学邀请吃早点小聚、掼蛋打牌小聚。从2024年秋天开始,每次有四位同学自愿组合,邀请全班同学自愿参加聚会,2024年同学40年秋聚实到28人。2025年春天同学聚会实到26人,2025年秋天聚会实到29人。</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5日上午,受程都、扈德林、朱崇平、王平四位同学邀请,有28位同学和殷老师共29人秋聚高邮川泓酒店,共叙大学同学情。有同学专程从上海、南京、扬州来到高邮,与老同学相聚。</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相聚,如同亲人相会,见面握手问候,坐下来攀谈,喜欢玩牌的同学自由组对参加掼蛋休闲活动。宴会厅大屏幕上播放着由金龙同学制作的《大学同学风釆》短视频,把大家的思绪带到41年前共同学习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大学课堂,再现了多次同学聚会的欢乐氛围。</p> <p class="ql-block">  午餐前,老同学合影留念。从左到右,前排有殷可老师、严大顺、朱桢亚、赵宏银、居瑞洲、王瑞琴、王平、贾毛翎、李湘清、贾福康。中排有:夏耀、嵇国银征宇翔、范福元、赵文来、姜传炎、扈德林、郑建平、赵金龙、朱崇平。上排有:夏宁、姜岭、刘士俊、李建刚、程都、樊建军、周华、陈晓扬、王斌。</p> <p class="ql-block">  接着,分别按现龄80岁以上的同学(2人)合影,75至79岁的同学(8人)合影,70岁至74岁的同学(7)合影,69岁以下的同学(11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参加秋聚的同学们分坐三桌,济济一堂。程都代表主办的四位同学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到“同学们没有忘记我,我也经常想念同学”,肺腑之言,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程都代表主办四同学致辞视频</p> <p class="ql-block">  席间,同学们向老师敬酒,同学们相互敬酒,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午餐结束前,居瑞洲向各位老同学赠送刚编辑印制的个人作品集《书写人生》一书,书中收录了毕业论文、粮食专业论文、诗词作品、诗词评论文章等,显示出大学同学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学术水平。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居瑞洲表示祝贺,居瑞洲为老同学在赠书上签名留念。</p> 严大顺与儿子严大厨合影 <p class="ql-block"> 大学同窗秋聚有感</p><p class="ql-block"> 赵金龙</p><p class="ql-block"> 八四秋闱逐梦长,邮城卅五入课堂。灯窗两载磨圭璧,大学千言育栋梁。</p><p class="ql-block"> 仕路耕耘肩重任,风霜四十念同窗。今朝聚首欢歌起,笑对霜鬓话旧章。</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6日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  摄影:朱崇平 赵金龙</p><p class="ql-block"> 文字制作:秦邮</p> <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同学、朋友的关注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