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无精打采怎么办?

木木心理治疗师

<p class="ql-block">有个妈妈来咨询,说看到孩子放假在家,整天没精打采、就躺着刷手机,特别揪心,搞得自己工作都没心情,也跟着“丧丧的”,能量很低。</p><p class="ql-block">孩子还每天都抱怨作业太难、朋友关系不顺,甚至觉得自己啥都干不好。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孩子可能会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没能量。</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就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聊聊怎么通过简单的行动,帮孩子找回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大脑可塑性:关注什么,放大什么</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大脑有个特点,就是你关注啥,它就放大啥。如果孩子老是想着“我好累”“我不行”,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后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啥也干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过来,如果能引导孩子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大脑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积极状态,逐渐形成新的神经连接,孩子的内心也会跟着变得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简单点,就是如果天天沉浸在过去的悲伤或挫败感中,你就会无限放大这种悲伤,然后天天消沉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想这样,比如你觉得自己没有能量了,你就要从行为下手,去做看起来有能量的事情。这就像种花一样,你给它阳光和水,它就开得漂亮;你老不浇水,它就蔫了。</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状态也是这样,关键在于从行为上给大脑“浇点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先从行动开始,慢慢改变心境</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得先有好心情,才能去做积极的事。其实恰恰相反!大脑可塑性告诉我们,先有好的行为,好的心情才会慢慢跟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没能量的时候,别指望他突然就“想开了”,而是要从行动入手,引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慢慢积累正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觉得自己没动力,你可以让他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整理一下书桌、陪他去小区里散散步,或者一起做顿简单的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小看这些小事,做和不做差别可大了。每次完成一件小事,孩子都会觉得“我好像能行”,这种小小的成就感会慢慢累积,让孩子的心态变得更积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别盯着“大事”,小事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家长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觉得改变就得干点“大事”,比如让孩子突然学一门新技能,或者报一个补习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其实不太现实。更多时候,改变是从一堆小事开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2014年,清华和北大一项联合研究就发现,行为经验能引发突触可塑性,改变大脑功能连接。而持续的小规模行为改变(如每天练习某项技能),能逐步增强神经连接,改善认知和情绪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每天花5分钟写一页日记,记录当天开心的事;或者让他帮着洗个碗、浇个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做完后,孩子会觉得自己“有用”(心理学上叫自我效能感),这种感觉会激励他继续尝试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逼孩子干“大事”,他可能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次就彻底放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们肯定也见过孩子这种“开头热血,后面拉胯”的情况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宇宙里任何东西从静止到运动,都得慢慢加速,孩子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拿孩子跟别人比,人家那个“高能量”的状态,也是多年积累出来的。每个孩子节奏不同,只要他开始迈出第一步,哪怕再小,比如从不整理书包到开始每天收拾一次,这就是从“静止”到“动起来”的加速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慢慢地,这种小行动会让孩子更有力量感,心态也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特别是高敏感孩子,是“高耗能”的体质,需要我们的耐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抱怨是能量杀手,少说负面话</p><p class="ql-block">孩子爱抱怨怎么办?“这太难了!”“我学不会!”这些话听多了,家长也觉得烦。但更重要的是,抱怨会让孩子的大脑更聚焦于负面情绪,越抱怨越没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达·拜恩在他的《秘密》这本书里提到,人的创造过程有三个层面:念头、话语、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层面影响都比前一个大。孩子如果老想着“我不行”,还把这些话说出来,甚至因为这些想法去做一些消极的事(比如逃避作业、宅在家里刷手机),那负面情绪就会被无限放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你总说什么样的话语,就会创造什么样的人生。除了第三层的行动,第二层的话语,最好的做法是:连第一层的念头,都不要有。也就是压根儿不要“起心动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反推这三个层面:少做负面的事:比如别因为生气就摔东西,或者逃避学习。少说负面的话:当孩子抱怨时,鼓励他换个说法,比如“我今天学得有点慢,但我试试再多看几页”。语言的力量很大,孩子说啥,容易变成啥。少想负面的念头:这最难,但也最关键。孩子不可能完全不抱怨,但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比如他开始说“我好烦”,你可以问问:“今天有啥让你开心的事吗?”或者带TA去做点别的事,分散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训练大脑,冥想是个好办法</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其实跟锻炼身体一样,大脑也可以通过训练变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冥想,每天5-10分钟,坚持几个月,孩子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会明显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体怎么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坐舒服,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告诉他,脑子里冒出啥念头都正常,别管它,只需要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跑了,再拉回来,如此反复。刚开始可能觉得怪怪的,但坚持下来,孩子会发现自己更容易控制胡思乱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像练肌肉,举哑铃让胳膊变强,冥想让大脑变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了这种能力,孩子就能更好地“抓住”负面念头,及时转移注意力,不让它们在脑子里“泄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机缘未到?别急,慢慢来</p><p class="ql-block">当然,家长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孩子就是不动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能理解。有时候,孩子确实还没到那个“想改变”的节点。就像古人说的,佛只渡有缘人,孩子也得自己到那个阶段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现在还在“丧”的阶段,家长别太焦虑,给他点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键是,我们要保持耐心。先别盯着孩子“为什么还不改变”。多观察TA,找到TA感兴趣的小事,鼓励孩子试一试。比如喜欢画画,就让TA每天画10分钟;喜欢游戏,就陪TA玩一局,然后聊聊游戏里的策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从孩子能接受的小事开始,慢慢让他感受到行动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7总结:小行动,大改变</p><p class="ql-block">帮孩子找回能量,核心就是从行动开始。别指望孩子先有好心情再行动,而是通过小行动,慢慢让好心情跟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抱怨是能量杀手,少说负面话,少想负面念头,试着用冥想训练孩子的大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迈出第一步,哪怕再小,时间都会给他正面的反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