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杨阳借助A1</p><p class="ql-block">图:手机拍</p><p class="ql-block">音:唯美 古典 浪漫音乐</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俩人骑车前往中华艺术宫,观展《其命惟新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黄浦江畔,风从身后轻轻推着车轮向前。我们沿着滨江步道骑行,远处那座红得耀眼的建筑渐渐清晰——中华艺术宫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伫立在蓝天之下。它那巨大的悬挑结构仿佛挣脱了地心引力,带着某种向上的力量感。广场上行人三三两两,脚步轻快,与这开阔的天空、现代的建筑一同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城市画卷。还没进馆,心已悄然被艺术的气息托起。</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海报在入口处静静悬挂,“其命惟新”四个字沉稳有力,英文“REFORM MISSION”并列其下,像是在向过往百年致意,也像在叩问未来。展期从2025年秋延续至2026年初,时间跨度如同展览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没有繁复的装饰,红与灰的搭配庄重而克制,一如广东美术百年来在变革中坚守本真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这场展览名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却不止于“美术”二字。它是一次回望,也是一场对话。七大板块如时间之河的支流,将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近现代艺术家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实验,一一铺陈开来。广东,这片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的土地,用笔墨、色彩与刀刻,记录下一次次“惟新”的抉择。展览不仅呈现作品,更在追问:艺术如何回应时代?传统又如何在变革中重生?</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厅,光线柔和地洒在墙面上,一幅幅画作如静默的讲述者。空间宽敞而安静,地面映着天花板的光影,仿佛踩在时间的镜面上。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画框里奔涌的色彩与情绪。每一幅作品都像一扇窗,通向不同的年代、心境与风景。我们放慢脚步,任视线在画布间游走,仿佛也走进了那些被定格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一间淡蓝色调的展厅里,画作被精心安置在独立展柜中,山水、人物、花鸟,风格各异却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一位参观者站在中央,久久凝视一幅山水,身影与画中意境悄然交融。灯光温柔地勾勒出画作的轮廓,也照亮了观者脸上的专注。艺术在此刻完成了它的传递——无需言语,只需凝视,便已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展厅则更为开阔,一幅巨幅画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位战士骑马奔腾于草原,风扬起他的衣襟,马蹄踏起尘烟,仿佛能听见那奔腾的节奏。画面充满动感与生命力,令人屏息。几位参观者驻足拍照,有人低声讨论笔触的力度,有人则默默记录下画作旁的文字说明。艺术在这里不再是静止的观赏对象,而是一种能激起共鸣的精神震荡。</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子缓步走过一排传统中国画,黑色长裙的剪影与墙上山水花鸟相映成趣。她并未停下,却似每一步都在品味。那些画中的松石、溪流、飞鸟,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生动。她的身影掠过画框,仿佛也成为画中一景——观者与被观者,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默契。传统之美,不仅存在于笔墨之间,更在每一个愿意静心凝视的人眼中苏醒。</p> <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精准抓住了鲁迅“冷硬又悲悯”的特质——眼神锐利如刃,嘴角却藏着对世情的沉郁,把他“以笔为刀”的战士感和文人的深沉都融在了神态里。</p><p class="ql-block">手持毛笔、案头纸笔的布置,既贴合他“作家”的身份,也暗合他“以文字为武器”的人生底色,背景的旧居陈设(枕头、书架)则添了几分生活的真实感。</p><p class="ql-block">色调偏沉暗,却在光影里透出力量感,像他的文字——于灰暗里扎出锋芒,让人物的精神气场特别鲜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用黑白灰的水墨层次,把“雪山寒林”的清冷感拉满了——远山的积雪裹着苍劲的山骨,近树的枯枝带着雪意,既有冬日的寂冷,又藏着山川的雄浑气。</p><p class="ql-block">山的皴法(线条纹理)粗砺又有层次,能看出山石的质感;雪的留白和淡墨晕染很巧妙,既显雪的蓬松,又没盖住山体的筋骨;近景的树木枯枝交错,和雪景的疏淡感很适配。从高峻的雪山到脚下的寒林、浅滩,空间层次很自然,冷寂里又带着“天地一笼统”的开阔,是传统水墨里很经典的“冬山”意境。</p> <p class="ql-block">这幅吴湖凡的作品:融合了黄公望(子久)的苍润与赵孟頫(松雪)的秀逸,皴法细腻又不失洒脱,淡墨烘染出的云雾让山水层次空灵。近景松石清俊、中景云雾缭绕、远景山寺隐现,加上溪边对谈的人物,把“林泉高致”的文人逸趣写得温润雅致。看似仿古,实则以“淡彩+水墨”的调和,让传统山水既有古意的清奇,又透出吴湖帆标志性的秀润空灵,是其成熟期“熔铸前贤、自成一格”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画中,一只猴子悬于松枝之上,毛发细腻,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林间。松树苍劲,背景留白,右下角的题字与红印为画面点睛。这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文人趣味的延续。岭南画家向来擅长在传统题材中注入新意,这只猴子,或许正是“惟新”精神的隐喻——在旧枝上腾跃,望向新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展观分七大块:一.勇立潮头 二.艺术革命</p><p class="ql-block">三.匕首投枪四.激情岁月五.开放变革六.百花争妍七.风起南方 特别项目 山月常明一一关山月个案研究 松风三境一一黎雄才个案研究。走走看看欣赏大作,时间已到中午12:00点了,就此结束观展。骑車返家,到了家中下了一人一碗自包的菜肉馄饨,出门前烧好的红烧虾,吃吃蛮舒服。上午观展的精彩作品还在脑海回转……,舒心快乐的一上午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