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山河铸魂 诗寄家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读《张万立诗词风景篇》后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文/侯尚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捧读张万立先生《诗词风景篇》,未及终卷,已被字里行间奔涌的山河气象与赤子情怀深深震撼。先生以足为笔,丈量华夏大地;以心为墨,书写岁月情长——从长城的雄关漫道到韶山的圣境庄严,从宝天曼的原始奇崛到黄山的松石争辉,再到潘河家园的烟火温情、善卷溶洞的鬼斧神工,每一首诗都是一次精神的远行,每一行句都承载着对自然、历史、家国的深沉叩问。先生的诗作,不尚雕琢而气韵天成,不事浮华却力道千钧,以质朴之语铺展壮阔意境,以赤诚之心串联古今情怀,读来如闻钟鼓,如观奔潮,尽显山河之盛、人文之重、信仰之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的诗,是山河为证的历史长歌,于登临凭吊间唤醒民族记忆。《登长城》开篇便掷地有声:“久慕长城今登临,巍峨壮观震惊心”,“久慕”二字藏尽华夏儿女对千年雄关的敬畏,“震惊心”三字则将长城的巍峨气势与视觉冲击直抵人心。笔锋一转,“遥想当年鏖战急,金戈铁马戍国民”,由眼前之景溯历史之源,战火纷飞、将士戍边的壮阔图景如在目前。没有繁琐的史料堆砌,仅以“鏖战急”“戍国民”六字,便勾勒出长城作为家国屏障的厚重使命——它既是砖石垒砌的军事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守土卫国的精神图腾。先生以登临之景触发历史之思,让自然景观与民族记忆深度交融,使诗作不仅有视觉的壮阔,更有精神的沉雄,读来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的诗,是信仰为炬的朝圣礼赞,于追思缅怀中彰显精神力量。《朝圣伟人故居》一诗,字字饱含崇敬,句句满含深情。“驰骋千里到湘潭,夙愿实现游韶山”,“驰骋千里”见其心之切,“夙愿实现”抒其情之畅,开篇便奠定虔诚肃穆的基调。继而铺展所见之景:“徒步湘江橘洲岸,主席尊像雄伟观”“游人如潮献花篮,鞠躬三拜巨像前”,以白描手法再现万众敬仰的场景,画面庄重而感人;再写所感所思:“阅尽伟人丰功展,领袖少奇德怀见”“英雄功勋事迹全,艰苦卓绝意志坚”,概括革命先辈为家国事业奋斗的峥嵘岁月,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笔触伸向革命背后的牺牲与奉献——“润之六亲献英年”“开慧展馆细浏览,心沉悯情阵阵酸”,于崇敬之中融入悲悯,让伟人形象既有高瞻远瞩的领袖风范,更有铁骨柔情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永纪念,举世瞻仰伟绩传”,结尾直抒胸臆,将个人的朝圣之情升华为民族对伟人精神的永恒传承,情感炽烈,气势雄浑,让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的诗,是自然为卷的雄奇绝唱,于探幽览胜中尽显山河气魄。描摹自然景观,先生既善捕捉壮阔之景,亦能体察细微之趣,笔力纵横间,尽现华夏山河的多元之美。《秋游宝天曼》中,“宛西内乡宝天曼,游车蜿蜒彩云间”,开篇便勾勒出山地的灵动与缥缈;“原森峡谷攀驼山,鸦鸣兽吼骨悚然”,以“鸦鸣兽吼”的听觉冲击衬原始森林的幽深险峻,尽显野趣;“十大瀑布溅深潭,流连忘返恨时晚”,转而描绘瀑布的壮美,流露出沉醉其中的痴迷,结尾“迟至行者住客栈,盛景浏览待明天”,以朴素之语留有余韵,更显对自然盛景的不舍。《游黄山》则另辟蹊径,“当年主席游黄山,自此胜景誉满天”,以历史典故赋予黄山别样的文化分量;“崇山松竹翻细浪,旅游众客笑开颜”,将山之雄、竹之秀与游人之乐融为一体,刚柔相济,生机盎然。《宜兴善卷洞》“天然神功善卷洞,深探千米楼三层。碧波划船载游客,弧形绝壁岩溶成”,寥寥数语,便将溶洞的幽深、奇特与自然造化的神奇勾勒得淋漓尽致,“天然神功”四字,道尽对自然的敬畏与赞叹。先生笔下的自然,或险峻、或灵秀、或雄奇,皆有磅礴气势,读来如亲临其境,尽览山河壮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的诗,是家园为根的温情礼赞,于烟火日常中沉淀生活力量。遍历名山大川后,先生的笔触最终落回家园,《潘河家园购房之感》便是对生活最真挚的歌颂。“潘河家园群楼观,风水宝地城中间”,开篇便满含对家园的自豪;“北依巍峨七峰山,西临千亩大公园。滨河康达交汇点,清澈浩渺碧水畔”,以工整的句式铺展家园的山水格局,山环水绕、宜居宜业的图景跃然纸上;“俯瞰远景大市般,孟母三迁学府边”,则将家园的繁华气象与人文底蕴相结合,既彰显生活的富足,更体现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这首诗没有山河的壮阔,却有烟火的温暖;没有历史的厚重,却有生活的真挚。它让我们看到,先生的情怀不仅有家国天下的壮阔,更有对寻常日子的热爱——这种“大”与“小”的交融,让诗作的意境更显开阔,情感更显厚重,也让“家国”二字有了最真切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纵观整部《诗词风景篇》,先生的诗作之所以气势雄浑、感染力强,核心在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质与严谨的逻辑脉络。从艺术手法而言,先生以“质朴为骨,真情为魂”,不刻意追求格律的严苛,不堆砌生僻的典故,却能以直白之语传深沉之情——“震惊心”“骨悚然”“笑开颜”等词语,看似平实,却精准捕捉情感瞬间,极具穿透力;从逻辑脉络而言,诗作以“山河—历史—信仰—生活”为轴线,从登临长城的历史追思,到朝圣韶山的信仰礼赞,再到探览自然的山河咏叹,最终回归家园的烟火温情,形成“壮山河之景—铸民族之魂—守生活之真”的完整逻辑链,层层递进,气势贯通。这种逻辑与情感的交融,让诗作既有“金戈铁马”的雄浑,又有“家园温情”的真挚,更有“精神传承”的厚重,尽显大气磅礴的诗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以笔为舟,载着对山河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对信仰的坚守、对生活的热忱,在诗词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一次精神的洗礼;整部《诗词风景篇》,更是一部记录时代、传承精神、歌颂家国的恢弘篇章。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先生用诗词提醒我们:不忘历史,方能坚定前行;热爱自然,方能体悟生命;珍视生活,方能不负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掩卷沉思,先生的诗词如山河般永恒,如岁月般绵长。愿这部《诗词风景篇》能被更多人品读,让更多人在领略华夏山河之美的同时,感受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不屈的精神力量;更愿先生初心不改,笔耕不辍,继续以诗为媒,书写山河新貌,传承文化薪火,让诗词的力量在岁月长河中永远激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2025年11月16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于贵阳花果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侯尚培简介】</b></p><p class="ql-block">侯尚培,一个以“水西侯”为自号的中华侯氏传人,出生于1962年,籍贯在贵州省黔西县。他拥有财经院校的学历背景,大专文化,曾从事财会工作,并在省地县级报刊上发表了众多作品。他的才智得到了认可,曾荣获毕节地区第三届好新闻作品的第三名奖以及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贵州省级先进个人奖等荣誉。</p><p class="ql-block">侯尚培的家族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他的先祖学书公带领一溪公及其三孙申铭、申禄、申芝从四川富顺迁往黔,而学书公的次孙申禄则返回四川原籍。然而,侯家的后裔在黔省已经繁衍生息了十四、五代。他对文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编写了多部族谱,如九九版《水西侯氏族谱》和2011版《水西侯氏族谱》。他还主编了《丁扬斌先生纪念文集》的收集整理工作,著作丰富,包括《中华侯氏》、《水西侯氏》等,以及关于家乡文人的《丁扬斌先生年谱》和《水西奇才丁扬斌》等。</p><p class="ql-block">侯尚培的文学创作涵盖了纪游诗文,如《毕节地区风景旅游颂》和《中国杜鹃花都黔西赋》,他还创办了《中华侯氏联宜网》网站,发表过上千篇文章。在学术领域,他担任了国际怪易风水研究院的副院长,中华姓氏网站的副站长兼总编辑,中华侯氏网站的站长,以及中华侯联谊会的发起人,是多个文化与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改银简介】</b></p><p class="ql-block">江改银笔名江涛、肖光,1964年4月22日出生,安徽望江县人,退伍军人,资深媒体人,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理事,网络大学副校长,法治中广TV执行总编,媒体联盟时代名家总策划、总编辑,中国诗书画联盟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红色文化影视中心制片人,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兼任宣传部部长,凤凰通讯社新闻影视中心副主任,中国雷池文化总编辑,中国影视歌曲歌手大赛宣传部长,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宣传部长,湖畔大学客座教授,京展律师事务所文化顾问,中国应急救援管理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国际海陆空救援北京总队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物》《风云人物》《时代名家》总策划。《中华风采》杂志执行总编。</p><p class="ql-block">江改银系世界中文作家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出版诗歌3000余首,策划参编主编图书著作100 余部,获奖数百次,连续多年荣获“感动中国艺术人物”荣誉称号,在部队期间多次立功获奖,倾心文化事业,退伍后创办雷池文化报社,从事大型文化策划活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美术馆等地策划举办过中华人物高峰论坛、年度颁奖盛典暨新闻发布会,以及时代名家系列书画展和各种公益活动,三十余年来,长期奔波海外及全国各地,致力传播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为共铸中国梦乐此不疲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tqbund" target="_blank">山河铸魂 诗寄家国——读《张万立诗词风景篇》后记 文/侯尚培</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t7k18i" target="_blank">【艺苑风景】 笔墨传情 花鸟言心——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双重艺术生命 文/江改银</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sykxdf" target="_blank">【艺苑风景】江改银祝贺安徽省徽学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暨传统与创新:面向十五五的徽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srub6l" target="_blank">江改银策划主编参编入选的部分图书典籍和国家文艺社团颁发和授予的任命证书荣誉称号</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slixos" target="_blank">媒体联盟时代名家截至2025年11月15日(阅读量八千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