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民为何对高市早苗的狂言反应强烈(图片来自网络)

李大申

<p class="ql-block">高市早苗近日妄言“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点燃中国高层与亿万民众的愤慨。这并非情绪化的过激反应,而是历史伤痛与现实危机交织下的必然回应。其言论不仅触及中国主权底线,更撬动了民族记忆深处的血泪烙印,激起的是一个民族对尊严与和平的坚决捍卫。</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维度审视,高市早苗的言论如利刃刺向中华民族最深的创伤。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启了日本对宝岛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生存危机”为名步步蚕食中华大地,最终酿成全面侵华的滔天罪行。今日,高市早苗重拾“存亡危机”话术,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安全强行挂钩,实则是为军事介入寻找借口。这种将加害者伪装成受害者的叙事逻辑,不仅歪曲历史,更公然挑战《波茨坦公告》与《中日联合声明》所确立的战后秩序。正如美国学者杰弗瑞·霍尔所言,此类言论“让中国人瞬间回望90年前那场以‘危机’为名的侵略战争”,历史的阴影未散,挑衅却已重现,怎能不令人警觉与愤怒?</p> <p class="ql-block">从现实政治来看,高市早苗的狂言并非孤立言论,而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作为自民党“安倍派”核心人物,她借炒作台海议题博取保守派支持,以“强硬姿态”转移国内经济停滞、社会老龄化等深层矛盾。这种“补偿性强硬”策略,虽可短期攫取政治资本,却以牺牲地区稳定为代价。其言论不仅打断中日关系回暖进程,更令日本工商界忧心忡忡——一旦误判升级为冲突,经济全球化链条或将断裂。更值得警惕的是,她的言论与美国“印太战略”遥相呼应,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安全化,为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松绑铺路。这种将国内政治算计凌驾于国际和平责任之上的行径,自然引发中方高度戒备。</p> <p class="ql-block">从哲学层面反思,高市早苗的狂言暴露了权力与责任的严重失衡。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本应恪守“专守防卫”原则,以谦卑姿态赎罪前行。然而近年来,通过《安全保障关联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日本不断突破战后军事限制,悄然重拾武力扩张逻辑。对殖民侵略历史的回避、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无不显示其未能真正承担历史罪责。中国外交部强调“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正是对日本责任缺失的郑重提醒。国际秩序的维系,依赖的是相互尊重与共同守法,而非单边挑衅与权力傲慢。</p> <p class="ql-block">面对高市早苗的狂言,中方展现出理性与坚定并存的应对姿态。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严正声明:“台湾是中国内政,绝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划出清晰红线;另一方面,仍秉持对话与管控分歧的诚意,致力于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大局。未来中日关系的破局之道,在于三重努力:其一,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停止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以真诚忏悔重建亚洲邻国的信任;其二,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杜绝将台湾问题与“国家安全”捆绑,防止战略误判滑向冲突深渊;其三,双方应深化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将对抗逻辑转化为共治共享,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p> <p class="ql-block">高市早苗的狂言,是历史幽灵与现实焦虑的合谋。中方的强烈反应,既是对国家主权的坚决捍卫,也是对和平底线的庄严守护。日本若执迷于旧日野心,在错误道路上狂奔不止,终将陷入孤立与反噬;若能幡然醒悟,回归和平发展正道,则不仅可赢得邻国尊重,更能为亚洲乃至世界注入稳定力量。历史的教训昭然若揭:唯有以史为鉴,方能避免重蹈覆辙;唯有以和为贵,才能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