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寻迹:百年铁路与欧亚交汇的时光印记

陈明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的绥芬河,云影低垂,街巷间流淌着俄式建筑的静谧与历史的厚重。两天的旅程,如同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中东铁路沿线的风云往事。行走在中苏铁路建筑群之间,仿佛听见了蒸汽火车穿越百年的汽笛声。</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面积不大,景点集中,非常适合用一场Citywalk探索其百年边境史。漫步街头,俄铁路员工宿舍“大白楼”、人头楼等国家级文保建筑鳞次栉比,它们荟萃了哥特、巴洛克与折衷主义风格,默默诉说着民国以来中俄交融的往昔岁月。</p> <p class="ql-block">10.11的早上,我首先来到中东铁路记忆馆(原绥芬河火车站,站前路38号),这座建于1899年的俄式老站房,正是中东铁路的东部起点。它以1500余张老照片与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这条“丁”字形铁路背后的百年沧桑,也记录下从“旗镇”往昔到红色交通线的峥嵘岁月,是回望历史、感知口岸变迁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中东铁路记忆馆原绥芬河火车站候车室,始建于1899年,1902年正式建站,并于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正式运营之际将该建筑定名为绥芬河站,2015年火车站停止使用,2019年改建为记忆馆于当年5月18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走出中东铁路记忆馆,对面便是中东苏联红军纪念碑高耸于广场中央,尖塔直指阴沉天空,铭刻着1945年的胜利记忆。站在这里,回望那段烽火交织的年代,心中涌起庄严肃穆之情。</p> <p class="ql-block">红军纪念碑北面可清晰看到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堂与红军纪念碑在南北一条线上。东正教堂是黄色墙体、金色圆顶在灰云下依旧醒目。我在教堂前驻足,蓝衣身影融入画面,感受信仰与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在俄侨学校楼后,静静伫立着一座建于1913年的东正教堂——协达亚·尼古拉教堂,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喇嘛台”。它与对面的百年火车站遥相对望,乳黄色的外墙与修复后的塔楼,仍依稀透出昔日的庄严。墙壁上那些宗教气息浓厚的油画,仿佛仍在低语着它作为中东铁路百年变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1913年的苏俄侨民学校旧址,如今已成为绥芬河市博物馆。其独特的“山”字形平面与厚重的灰白墙体,彰显着典型的俄式建筑风格。步入其中,你不仅能欣赏其俄式建筑的穹顶特色,还能通过馆内火车车厢造型的内部设计,感受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百年边贸变迁史。</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苏俄领事馆旧址静立在光华路的高处,与对面的俄侨学校遥相对望。这座约建于1910年的建筑,蓝白相间的外墙与高窄的圆顶窗棂,在岁月沉淀中依然透着典雅。它从沙俄领事馆到苏联领事馆,再到后来的办公场所-,角色几经变换,如今已成为向公众开放的主题展馆,默默见证着口岸的百年风云。</p> <p class="ql-block">  百年苏俄领事馆旧址,建于1910年,凹字形欧式平顶楼房沉稳肃穆。从沙俄设馆到苏维埃时代,再到今日的文物保护单位,它默默注视着边城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欧罗巴旅馆旧址位于绥芬河市迎新街63号,建于一九一O年。建筑是一座长方形三层单体建筑,长24.09米,宽9.69米,建筑面积约636平方米。此建筑初为俄罗斯人经营的欧罗巴旅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中共早期红色秘密交通站,迎送过众多往来于苏俄的共产党人。该建筑不仅是绥芬河发展史的见证,更是研究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旧址。</p> <p class="ql-block">在迎新街与兴隆路交汇处,矗立着一座独特的俄式四层建筑——"人头楼"。它建于1914年,最初是俄罗斯商人赤查果夫的茶庄,用于存贮和检验出口茶叶。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三、四层外檐下镶嵌的七尊立体西洋人头像浮雕,建筑因此得名。这座建筑的命运如同边境风云的缩影,它曾在日伪时期被用作日本领事馆。如今,它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凭借其独特的历史与建筑风格,成为绥芬河热门的网红打卡地,静静向过往游人诉说着百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在绥芬河梨树街,静静矗立着一座名为“大白楼”的乳白色建筑。这座建于1913年的俄式老楼,不仅是中东铁路的见证者,更在1924年与1928年,先后迎候过革命先驱们在此下榻,一条红色秘密交通线曾在此无声运转。如今,它作为秘密交通线纪念馆,依然向来往的游人低语着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白楼曾是俄罗斯商人落脚的驿站,更是中共早期红色交通线的重要节点。这座白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见证了无数革命者悄然往来于中苏之间的秘密岁月。</p> <p class="ql-block">老式蒸汽火车头静卧在大白楼东侧展场,黑色车身锈迹斑斑,却难掩工业时代的雄浑气魄。我站在它面前,仿佛听见了百年前铁轨震颤的轰鸣。</p> <p class="ql-block">远东第一桥横跨铁轨,五孔石拱如岁月之脊。1903年建成时,它是中东铁路最东端最长的桥梁,连接西伯利亚大动脉,被誉为“东方第一桥”。如今桥身斑驳,却仍承载着历史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远东第一桥 </p><p class="ql-block">1858年5月28日,沙皇俄国乘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利用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相继签定了《中俄瑷珲和约》和《中俄续增条约》(又称《中俄北京条约》)。先后侵吞中国黑龙江省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绥芬河由内陆成为边境城镇此后,沙皇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谋取远东霸权,于1891年5月19日,开始修建西起贝加尔东至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至1895年,其东端海参崴以北各工程段宣告通车。随即,沙俄企图在中国获得筑路权,于1896年5月26日,乘清政府派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祝贺沙皇加冕之机,以威逼利诱等手段,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使其攫取了在中国东北营造铁路的权利。</p><p class="ql-block">1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它的干线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起绥芬河与俄国远东铁路接轨,西至满洲里与俄国后贝加尔铁路联轨,它的支线由哈尔滨始 ,经长春、沈阳,纵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直通旅顺口。两线全长2489.2公里,</p><p class="ql-block">1898年4月,从沙俄的乌苏里斯克到中国境内的绥芬河铁路支线开始动工 1899年6月绥芬河站落成。1903年修建了绥芬河市铁路桥。此桥为五孔石拱桥,桥梁全长91.3米,桥孔长53米,因为此铁路桥地处中东铁路最东端并动工最早,因此被誉为"远东第一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