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在抗战时期】心怀家国守初心:王鲁斋与白水新生煤矿的早期岁月

秦之牛•人文西固一王新民

<p class="ql-block">  1936年,“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笼罩全国,张学良、杨虎城二位爱国将领为促一致抗日,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事变期间,各地国民党县党部暂时停止活动,此前在国民党系统任职的王鲁斋,借此机会回到了家乡周边区域。彼时,白水新生煤矿的筹建工作正悄然启动,在友人李子余的推荐下,王鲁斋毅然投身煤矿建设,成为这一地方实业的早期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初到新生煤矿,艰苦的条件远超想象——食宿简陋、设施匮乏,甚至有旁人打趣询问“为何要来受这份罪”,王鲁斋却始终以微笑回应,未曾动摇留下的决心。不久后,各地国民党县党部工作逐步恢复,耀县县党部特意给王鲁斋寄来信件,催促其返回任职,同时汇去半月工资。面对熟悉的岗位与稳定的收入,王鲁斋却坚定拒绝:彼时新生煤矿刚起步,前三个月仅管食宿不发工资,但他深知煤矿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事业;而在县党部任职,即便每月能拿到五十元工资,所做却多为违心之事,即便收入丰厚,内心只剩痛苦。正是这份对“利国利民”的坚守,让他最终选择留在煤矿,安心扎根实业。</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王鲁斋自1936年12月25日起,便成为白水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此后在煤矿发展历程中,历任事务股副股长、营业科科长、襄理、副矿长等职,全程见证并推动着煤矿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白水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凝聚着多方人士的心血——既有白水本地的王子中、李象九、李子余、刘子威、田一明等有识之士,也有西安的韩仲鲁、徐裕如、刘楚才、窦荫三等实业推动者,众人携手,共同为地方实业发展奔走。王鲁斋到矿后,迅速投入生产筹备工作,以当地有名的陵角井为基础,牵头开展机器安装、住房修建等事宜。凭借众人的齐心协力,1937年1月10日,煤矿机器便正式启动生产提煤。虽初期为小规模生产,日产量仅三四十吨,却为白水地区的能源供应与实业发展,埋下了坚实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水往事:王鲁斋弃“旧职”守实业,以初心绘就家乡实业画卷</b></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枪声划破夜空,张学良、杨虎城二位爱国将领为逼蒋抗日的壮举,不仅搅动了全国的政治格局,也让彼时在国民党耀县县党部任职的王鲁斋,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事变期间,各地国民党县党部工作陷入停滞,王鲁斋借此契机离开旧职,回到了家乡周边区域。而此时,白水大地上正酝酿着一件关乎地方发展的大事——白水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即将筹建,经友人李子余的热忱推荐,王鲁斋毅然决定投身这份实业事业,于1936年12月25日正式成为公司重要成员,开启了与新生煤矿相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新生煤矿的诞生,汇聚了多地有识之士的力量。除了白水本地的王子中、李象九、李子余、刘子威、田一明等乡贤,还有西安的韩仲鲁、徐裕如、刘楚才、窦荫三等实业界人士,众人怀揣着“实业救国、惠及乡邻”的初心,共同为煤矿筹建奔走。王鲁斋到矿时,煤矿尚处初创阶段,一切都需从零开始。他以当地有名的陵角井为核心,牵头扛起了机器安装、工人住房修建的重任。彼时的条件艰苦至极,没有完善的施工设备,食宿全靠简易棚屋,甚至有工友见他整日奔波劳碌,打趣道:“你放着安稳日子不过,来这儿遭这份罪图啥?”王鲁斋只是笑着摇摇头,转身又投入到机器调试的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1937年1月10日,新生煤矿的机器成功启动提煤生产。初期虽为小规模运作,日产量仅三四十吨,但这乌黑的煤炭,不仅点亮了白水地区能源供应的希望,更让王鲁斋坚定了留在煤矿的决心。可就在此时,耀县县党部的消息传来——随着局势缓和,县党部工作恢复,不仅寄来催他返回任职的信件,还一并汇去了半月工资,承诺每月五十元的稳定薪资。要知道,当时新生煤矿刚起步,前三个月仅能保障食宿,并无工资发放。一边是待遇优厚、流程熟悉的旧职,一边是前途未卜、仅靠信念支撑的实业,王鲁斋却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拒绝了县党部的邀请。他对身边人说:“在县党部任职,每月拿五十块大洋,可做的多是违心之事,心里堵得慌;在煤矿虽暂时没工资,但挖煤能供民生、助生产,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事,再苦也安心。”</p><p class="ql-block"> 此后,王鲁斋便一心扎根新生煤矿,从最初牵头筹备的核心成员,逐步成长为事务股副股长、营业科科长、襄理、副矿长。在事务股任职时,他牵头制定工人食宿管理细则,改善工友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让煤矿上下凝聚力愈发浓厚;担任营业科科长期间,他跑遍白水及周边县域,对接商户、工厂,打通煤炭销售渠道,让新生煤矿的煤炭逐渐在周边地区站稳脚跟;升任副矿长后,他更是兼顾生产与管理,推动煤矿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为白水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王鲁斋的选择,是动荡年代里个体坚守初心的缩影。他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扎根艰苦的实业一线,用数十年的坚守,见证了白水新生煤矿的成长,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位家乡儿女“心怀家国、利民为先”的动人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