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法:学习的“三精”</p><p class="ql-block">一点体会,敬请指教。</p><p class="ql-block">各位书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书法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胡崇炜老师:关于书法学习的“三精”理念。所谓三精:即精读,精临,精创。我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所谓书法的概念:即是汉字书写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又有了“”汉字书写的艺术”的说法。书法的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p><p class="ql-block">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有个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写太复杂。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p><p class="ql-block">我们只探讨书法学习写什么怎么写。</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碑帖。书有五体,学什么是每个人爱好。重要的是不管学何体,选经典碑帖是首要的。</p><p class="ql-block">一:选择好经典碑帖,要心无旁骛的研习。要专一。首先要精读。最好能做到把碑帖背下来。精到每个字的点画结体都能准确的表达呈现。精到从字到行到整篇都能烂熟于心。这也只是第一步。最基本的要求。</p><p class="ql-block">二:精临。临帖就是要精准地把碑帖文字的点画结体再现。任笔为体,按自己的想法去写,那是你自己书法…</p><p class="ql-block">临帖的第一步就是像碑帖原字。</p><p class="ql-block">摹写,对临应该是第一步。达到背临无误才算入门。如果你能背临整篇,字行篇都达到原帖的样子。才算完成基础的训练。为下一步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三:精创。我们现在把一幅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的书作称为创作。</p><p class="ql-block">例如参加活动写一幅字,或者投稿参展等等。</p><p class="ql-block">所谓精创:就是在书法创作中一丝不苟。无论是笔墨纸砚,还是书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你的用笔结字章法款识都要符合书法审美的基本要求。不能有纰漏。</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你在书法创作中,是否能把你精读精临的成果完整的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如果能把学过的东西完美表现出来,那么恭喜你。入门了!</p><p class="ql-block">因为我的书法水平有限,所以只能是谈起步的体会。</p><p class="ql-block">非常高兴与各位书友学习交流。也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教。</p> <p class="ql-block">书友临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又称《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晚年行书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书友临《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晚年行书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展示《兰亭序》拓本。</p><p class="ql-block">现存神龙本《兰亭序》的“祖本”:丰坊以唐代冯承素摹本(“下真迹一等”的最佳摹本)为底本刻石,笔法精准还原了王羲之原作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连墨色层次、笔锋牵丝都被忠实复刻,被学术界公认为“存世《兰亭序》传本之冠”,是后世研究、临摹“天下第一行书”的核心参照。</p><p class="ql-block">它串联了《兰亭序》的千年流转:从东晋真迹→唐代冯承素摹本→明代丰坊刻石→天一阁收藏,填补了“真迹陪葬、唐摹本失传”后的文化空白,让后人能触摸到王羲之书法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它是天一阁“藏书+艺术”的文化符号:天一阁作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此刻石与藏书文化结合,既体现了文人对经典的推崇,也让“兰亭雅集”的魏晋风度融入了江南藏书楼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人文的“见证者”价值</p><p class="ql-block"> 它关联了天一阁创始人范钦与丰坊的交游:丰坊(明代书法家、藏书家)是范钦的好友,此刻石是二人文化交往的物证,也反映了明代文人“摹刻经典、以石传艺”的风雅传统。</p><p class="ql-block">它经历了“失而复得”的传奇:曾因战乱散落,后在天一阁重修时被寻回修复,见证了天一阁“守护文化”的百年历程,也让游客感受到古籍、文物传承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陆润庠的“读书乐”匾额。</p><p class="ql-block">陆润庠(1841-1915)是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他的书法擅长行楷,风格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接近欧阳询、虞世南的笔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