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04——1994)(303)

斯阳

<p class="ql-block">三,蚂蚁啃骨头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的说,当年的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可以说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机械加工水平,但是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机械设备上的差距,我们沒有生产大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设备,比如生产12立方米的大型机械臂,其臂长是中小型挖掘机的数倍,中小型机床根本就加工不了。面对这些困难,以李树林为代表的车间全体工程枝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们,沒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发扬了中国工人阶级有条件要上,沒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蚂蚁啃骨头精神,硬是用小机床加工出了大活件。当时的车间工作总结是这样记录的:</p><p class="ql-block">“1977年夏天,12立方米挖掘机生产进入了高潮阶段,巨大的、形状特异的12立方米挖掘机零部件当中,有240多个件号,切削加工号是步步有坎儿,件件有关。其中最棘手的件就是普通插床加工内径渐开线花键。这是国内的新工艺,加工难度大,要求质量高,12立方米挖掘机的主动轮,回转小齿轮等17个件号的内径渐开线花键都是大型的。单说4个主动轮内径是440毫米,厚度406毫米,模数10,齿数43,国内加工沒有先例,质量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工期又短。在这些困难面前,能眼看12立方米挖掘机在金工一车间晚点?不,不能!金工一车间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决表示,一定要发扬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蚂蚁啃骨头精神,突破渐开线花键的关键。</p><p class="ql-block">车间技术员张汉平同志彻夜不眠,反复设计,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设计出了一组适合于H5050A型普通插床使用的渐开线花键单片插齿刀,经过试验,决定投入使用。主动轮是个大件,外圆超过了插床的卡盘,重量也超过了负荷,是这种插床从来没有干过的大件。操作者龙继学、李俊林等人就用双重压板,四面一起压,卡住了这个庞然大物。重量超负荷,卡盘旋转困难,走刀产生爬行现象。他们就多次调整稍铁与润滑油路,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p><p class="ql-block">建开线花键这个名词挺新鲜,特别是模数、底经等一些名词,对于普通插工更为生疏,这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呀。但是,为了早日拿下12立方米挖掘机的生产任务,龙继学、李俊林等四名插工从头学起,并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大胆实践,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渐开线花键加工的基本知识。”</p><p class="ql-block">这段工作总结真实的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每当回忆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李树林和全车间的同志们披星戴月,甚至吃住都在车间。他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战胜了无数的困难,使我国自主制造的第1台12立方米挖掘机如期竣工,填补了我国挖掘机制造业的空白。国家经委授予12立方米挖掘机为新产品“飞龙”奖,并在北京首都工业展览馆进行展览。因为它见证了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抚顺挖掘机制造厂曾经的辉煌,更见证了李树林等老一辈人的工人阶级本色和大国的工匠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一前排左为李树林与金工一车间部分同志合影。图片二、三自带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