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录63.

英子

<p class="ql-block">20251110—2025112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钱,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昨天跟一个95后聊天。她月薪8000元,但都是“月光族”。问她钱都花哪儿了?她说买衣服、化妆品、奶茶、外卖...我问她有没有想过钱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她愣住了。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钱的本质。以为赚钱就是为了花钱,有钱就要消费。这是最大的认知误区。真正懂钱的人都明白:钱最大的意义,是可买到自由和选择权。当机会来临时,你有本金去抓住;当风险降临时,你有底气去抵抗;当不喜欢的工作折磨你时,你有勇气说不。我身边那些真正富有的朋友,他们对钱的理解完全不同。第一层理解:钱是工具,不是目的。普通人把钱当成消费的工具,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高手则把钱当成投资的工具,每一分钱都要产生价值。举个例子,同样是5000元。普通人买个包包,到手就贬值。高手则买课程,学技能,终身受益。区别在哪儿?一个是消费思维,一个是投资思维。第二层理解:钱买的是时间和机会。真正的富人从不炫富,因为他们知道钱的真正价值是买时间。外卖、打车、请阿姨...这些看似花钱的行为,实际上却是在买时间,然后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宁愿花3000元请助理,也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处理琐事。为什么?因为这3000元能让他专注核心业务,一个月多赚不止2万元。第三层理解:钱是安全感和底气。你发现没有?手里有钱的时候,说话都会硬气一些。这不是虚荣,这是底气。当你账户有6个月的生活费时,你敢跟老板谈条件;当你有创业资金时,你敢辞职追梦;当你有应急资金时,你不怕任何意外。钱能给你更多的不是消费的快感,而是选择的自由。而钱越多,可以选择的自由就越多。那怎么才能改变对钱的认知?要知道,你今天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明天自由的筹码。穷人用钱买快乐,富人用钱买自由。消费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与满足,但投资却能带来一生的改变。当你懂得把钱当成种子而不是粮食时,你的人生就已开始不同了。除了满足改善生活品质的消费,留出一些钱投资未来。这样,你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自由性和选择权。注:编辑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越是极致的人,越无情</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把“无情”误解为冷漠自私、六亲不认。庄子的“无情”,是一种顶级的清醒与自由。极致通透之人,深知及时止损之道,尊重自我感受,而在他人眼中,这或许是“无情”。在成长路上,他们不会被“别人会怎么看”的恐惧束缚,而是忠于内心,在世俗标准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无情”。他们勇于割舍那些无谓的“妄情”,不被无意义的人情世故所牵绊,不为虚荣攀比所迷惑。精力有限,只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他们敢于舍弃“执念”,不执着于必须被所有人喜欢,不执着于事事完美。允许失去,接纳无常,心无挂碍。他们敢于离开“消耗”的关系,远离消耗你能量的关系、环境和思维模式,保持心神的澄澈。这份“无情”,是对世事的认清,也是对目标的极致专注,进而心无旁骛。极致的人,并非没有温度。他们的“情”,像阳光普照,不偏不倚;像深海静流,不喧哗自有力量。他们放下了对“小情小爱”的执着,反而能承载更大的悲悯与智慧。庄子告诉我们,想活到极致,就得有这份“无情”的勇气。敢于专注,敢于舍弃,敢于做真实的自己。这不是冷漠,这是最高层级的清醒与自重。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爱拍花草的人</b></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身边有那种爱拍花花草草的人,请一定要和他们多接触。因为,他们身上往往蕴藏着珍贵的精神能量,那种对细微之美的感知力,实则是生命力的外显。林语堂曾说:“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喜欢拍摄花草的人,往往拥有与万物共情的温柔,他们懂得蹲下身来与一朵小花儿平视,珍视现代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的虔诚。他们总能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在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宁静。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非要在大风大浪前波澜不惊,而是要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仍能对一株新绿心动。与这样的人相处,你会不知不觉被他们眼中的星光感染,学会在粗糙的世界里保持细腻的触角。毕竟,一个始终能发现和亲近花朵的人,灵魂也不易枯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为什么人一独处就变强,一社交就变乱?</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些人一独处,气场就清澈了,状态就稳定了;但一走进社交、进入群体,整个人就开始“掉频”甚至“失控”。因为独处时的磁场,最接近“本我”,它是安静、专注、内省、拣选性的。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气流是闭环的,思想、感觉、直觉全部围绕着“我是谁?我往哪儿走?”运转。久而久之,这种状态会强化你自身的内在能量,形成一股‘纯净且具方向性’的吸引力场。古人讲:“神清则气正,气正则人聚。”而真正的清气,是从孤独中炼就出来的。可一旦你频繁涉入“鱼龙混杂”的场域,你就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被干扰、被稀释、被牵引。你的注意力被打散,你的节奏被拖拽,你的判断被混淆。直白地说,你并非在进行真正的社交,而是在不自觉地放弃自己能量场的主导权。为什么古代修道、练武、读书的人,都强调“闭关”“独行”“择友”。《黄帝内经》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便是此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顶级心态</b></p><p class="ql-block">人生的顶级心态,莫过于“以无为心,行有为法”。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局,做一件事前,满脑子想着结果,别人会怎么看,失败了怎么办,焦虑盘踞心头;过程中稍有偏离预期,便自我苛责、患得患失;事情结束了,又执着于得失评价,久久不能释怀。这种心态下的行动,就像背负着千斤枷锁在奔行,每一步都沉重无比。心被“必须”“应该”“一定要”填满,行动便失去了那份天然的灵动与专注。以无为心,而非躺平不作为,放下那份过度用力的执着与患得患失的焦虑。是让心回归澄澈,不预设过多期待,不制造无谓的内耗。遵循有为之法,在这种心境清明之时,全神贯注地投入,心无二念,将手头之事做到尽力做好。顶级心态不是说不要目标和努力,而是要改变我们“用力”的方式。当你不在“结果焦虑”上较劲儿,把能量聚焦在“过程本身”。过程中遇到障碍,冷静分析解决,而不陷入“全完了”的恐慌。事情告一段落,总结经验后坦然放下,不必沉溺于懊悔或狂喜。允许过程有波折,允许结果不完美,允许自己无法掌控所有变量。无论顺利还是坎坷,都是通向目标不可或缺的路径。好的活法,不需要太“用力”、太强求,而是需要一颗清明的“无为心”,更需要那份专注当下的“有为力”。不在“无谓内耗”上纠缠,身心才能轻盈。记住:心无为,行有为,便是人间顶级的心态。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知识与智慧</b></p><p class="ql-block">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是可以学的,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行,得自己悟出来。即便你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也可能在生活的迷宫中迷失方向。知识如他者赠予的衣袍,可御寒蔽体。智慧却是你自织的锦缎,终成护持灵魂的甲胄。那抹真正穿透迷雾的光,会在自身暗夜中点亮。他人可赠你灯火,却无法代你跋涉。知识是路标,智慧是足迹;前者能口耳相传,后者需血脉同频,灵性显现。王阳明龙场九死一生,方在电光石火间照彻“心即理”的明光;禅门公案里,世尊拈花不语,迦叶破颜微笑,那默然传递的是言语穷尽处的真意。外界的智慧箴言纵然如黄钟大吕,若不能撞击你的心弦,终是浮光掠影。真正的彻悟,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惊雷。当无数教诲如细雨洒落心湖,唯有一滴甘露能穿透心田的阴霾。刹那间,心灵变得清澈明亮,仿佛全身经络都在为之颤动。那一刻,你并非学得新物,而是认出久被遗忘的自己。智慧若不能在自己的生命里扎根,便如浮光掠影。最深的觉醒不是顿悟,而是认出了早已沉睡在血脉中的自己。注:节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内求的三个心法</b></p><p class="ql-block">1. 内观:把看向外界的目光收回来,时刻盯着自己的本心,与外界划清界限。看清楚,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你内在导致的结果,与外界无关。只有通过改变自己内在的力量,才能改变外部的境遇。2.内守: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守源源不断。放下对外界的人与事物的期待。期待降低或者消失,这个世界对你而言,阻力会减小甚至将变得毫无阻力。3.内定:静,浊气自降,水自澄清。专注、聚焦,即使身体在剧烈的运动,内心也是无比的聚焦,无比的专注,才是真正的静。当你的意识,不再被任何杂念带走,心如止水,所有的噪声都会消失。此刻,你便可听到内心的声音,然后听从这个声音的指引。内定者,不逐外扰,不乱于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皆能守住内心的锚点,如山不动,似水长流。唯有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变动中持守宁静,才能看清前路,听见本真之声。此时,行动不再盲目,选择不再犹豫,一切自然流淌,顺势而为。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在的笃定与清明。当外界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内在的寂静便成为最深的回响。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知道得越多,越愿意保持安静</b></p><p class="ql-block">知识像光,却也像镜子,照亮的同时,也映出了自己的无知。你越了解人的行为模式,越无法轻易下判断;你越深入心理结构、情绪机制、灵性理论,越不敢随意说“我懂”。认识到自身的无知,并非催促你加速前行,而是引导你放缓脚步。慢得足以听见别人话语里的沉默,慢得足以承认:“这一点,我真的不知道。”正如庄子在《庄子·秋水》中所阐述的,面对宇宙的浩瀚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学会顺应自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并且保持一颗开放和谦逊的心态。正如河伯在北海的感悟,真正的智慧在于意识到我们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未知的才是海洋。因此,我们应持续学习,不断打破自我思维和思想的束缚,拓展认知的边界。也正因如此,才开始尊重世界的不确定,尊重他人的选择路径,尊重沉默的必要性。我们都曾求知若渴,以为读完多少书、听完多少课、实践多少技巧,就能修成“圆满”。可后来才明白,无知并不是知识的对立面,而是深入之后的敬畏与自我觉察。真正的智慧从不在答案里,它藏在你不再急于解答的那一刻。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永恒轮回</b></p><p class="ql-block">尼采在其著作《快乐的科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思想实验:“如果生命是永恒轮回的,那么我们当前的选择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无限次的重复?”这个问题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尼采的答案是:“真正的自由,在于主动肯定生命的每一个瞬间。”他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在洞穴中领悟到 “超人哲学”,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的怯懦与麻木。就像埃隆・马斯克,面对 SpaceX 连续三次发射失败,依然坚持 “火星移民”的疯狂梦想:“如果人生注定要重复,我选择在失败中燃烧,也不愿在平庸中腐烂。”这种 “权力意志”的觉醒,在抑郁症患者突破 4.2亿的今天尤为珍贵。在我们选择用酒精、游戏、短视频来麻痹自我时,尼采提醒我们:“逃避痛苦,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虚无。只有勇敢地面对生命的荒诞,才能在灰烬中找到重生的可能。”就像他在都灵街头拥抱老马时,用身体的温度对抗理性的冰冷。真正的活着,是每个细胞都在呐喊。不是呐喊着证明存在,而是沉默中直面虚无的勇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懂因果的人,从不会占人便宜</b></p><p class="ql-block">这不是清高,而是深谙宇宙法则后的大智慧。占人便宜,看似一时得利,实则是给自己埋下看不见的祸根。真正通透的人,深知其中的利害,避之不及。世间万物,皆有价码。占来的便宜,早已记在命运的账簿上,到时你需要连本带利的偿还。而那份不占不贪的坦荡与厚道,终将在生命的某个转角处,为你兑换成意想不到的丰厚馈赠。或是机遇,或是人心,或是福报,或是长久的心安与自在。做个懂因果的明白人,不占人便宜,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与成全。修一颗不贪不占的清洁心,走一条光明坦荡的人生路。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你的格局,决定着你的结局;你的厚道,自有天佑。这份不占便宜的清醒与自觉,是高级的自利。它护住了你的能量场,积累了你的福报,坚固了你的人品基石,更拓宽了你的人生道路。厚道,不是傻,而是能穿越时间与人性考验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b>真正的富足,不在物质堆砌,而在内心的自足</b></p><p class="ql-block">庄子《逍遥游》中写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当现代人被“精致穷”裹挟,为网红同款透支信用卡时,庄子的警示振聋发聩:真正的富足,不在物质的堆砌,而在内心的自足。正如他的追随者逍遥于濮水之畔,垂钓以明志,现代人亦能在断舍离中寻觅生活的本真。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次与老友的促膝长谈,这些无需多少消费的简单快乐,往往比奢侈品更能滋养身心。这种 “无用哲学”在 “996”与 “躺平”的撕裂中尤为珍贵。当年轻人为 “考公热”“考研热 ”焦虑时,庄子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他人的评价体系里,而在你能否像庖丁解牛般,在世俗的缝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就像他拒绝楚威王的相位时说:“吾将曳尾于涂中。”与其被杀死供奉在高台,还不如在活泥潭中自由地爬行、玩耍。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声明:本《随笔录》中的一些内容源自网络,旨在传递有价值和有益的东西,无不良引导。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