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之六——野象谷观象

汉丰

<p class="ql-block"> 文字 汉丰</p><p class="ql-block"> 图片 汉丰</p><p class="ql-block"> 视频 汉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西双版纳,去野象谷观象是首选项目,因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存在野外大象活动的地方。不仅是地缘问题,还牵涉到大象是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大象属于亚洲象,早在1986年,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据2022年估计,亚洲象仅存不到5万头,我国经过多年的保护,现存也不过300多头,面临着灭亡危险。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西双版纳称“乘象国”。大象不仅活动于野外,而且被傣族人驯养,“一家数头”,用来代牛耕田,傣族首领帕雅真一家就“有象九千头”。大象不仅可用来耕田,还可以用来作战,作为“象战”的工具。这一点,在汉人的文化中,也有记载,《山海经》中就有描述,蚩尤在与黄帝作战中,就使用“象兵”。西双版纳傣族人还将大象作为“方物”向朝廷进贡。在明朝一朝中,西双版纳就有27批训象和象齿进贡给明朝皇帝。另一方面,西双版纳傣人以大象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它核心文化信仰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到景洪,导游小新新就领我们向北去野象谷,约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这野象谷沟河纵横,郁郁葱葱,满山阔叶林,虽已秋天,但这里完全看不出秋意。路边黄黄的曼陀罗花像个喇叭还挂在树上,非常好看。两根竹笋冲天而出,亭亭玉立。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大象的栖息地,也是旅游、科研、度假的好处去,已经非常成熟了。它有蝴蝶园、兰花园、蜥蜴园、大象博物馆、观象栈道、雨林小剧场等场所。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观象。</p> <p class="ql-block">  走进象园,眼前一溜六七头大象隔着木珊栏正在与游人互动,有的摸着大象的鼻子,调皮的孩子拿着香蕉引逗大象。大象憨憨的,四脚像柱子样立着,也不惧人,让人引逗,萌态可鞠。孩子一不小心,香蕉就被大象吸走了,引得人们一阵欢笑,好不开心。大象最神奇的就是它的长鼻子,能自然下垂至地面。大象鼻子复杂得很,它由4万多块肌肉和神经构成,灵活有力,能敏锐感知外界物体的形状、质地和温度。</p> <p class="ql-block">  再进到大象表演场,只见场内坐满了游客,等待大象表演。不一会,训象员赶出几头大象来到场中间,展示大象表演。在高过大象头顶的悬索上放有香蕉,只见,一头大象前脚踏上一块石头,身体向上一纵,鼻子向上一甩,就把香蕉吃到到了嘴里。接着训象员,又提来一桶水,大象先吸(喝)水,伸直鼻子,对着游人,向小孩射水枪一样,把水射向游人。然后吸水,又把鼻子向上一甩,喷出水珠,均匀的洒在在身上。那动作极其快捷潇洒。再接着,训象员把一头雄性大象赶到一堆黄沙旁,大象如同喷水珠动作一样,吸沙甩沙,洗沙浴。大家都觉得很好玩,其实,大象向身上喷水、喷泥沙是一种生存行为,因为大象没有汗腺,通过喷水、喷泥沙,起到保护皮肤,防晒、防虫、降温的作用。同时这还是大象的一种社交活动,许多情况下,雄性大象喷泥沙是标记领地或吸引异性的行为;大象妈妈会向幼崽喷泥沙,帮助幼崽防晒,练习站立。大象在进化中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保护自己,确实是个智慧生物。</p> <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些表演,我们又顺着观象栈道走去,想看看是不是能碰到野象,倘若是能碰到,那就更完美了,可惜我们的时间不允许,走了一段后,只得折回了,虽然没有碰到野象,也没失落感,还是蛮开心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望着象园,不由得想起在泰国有一象园,几十头大象同时拱游人乘骑,野象谷何不也来一场同样的乘骑活动?那样,使游人更能近距离地接触大象,想必会受到欢迎。但转一想,何必要模仿呢?其实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国情不同。泰国有8000多头大象,而我国只有300多头大象,野象谷的训象也只有20多头,两者不是一个数量级,大象在我国更珍贵,更濒危,更应注重保护。大象是一个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物种,食量大,一天就要吃掉300多公斤的树叶、果实等,稍有影响,就南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深度开发,越来越多地威胁到大象的生存,采取强力措施来保护大象,给大象一个安静的家,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再过若干年,在我国境内看不到大象也不是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5日于东湖山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