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学期期中教学工作已顺利收尾,七年级数学年级组始终以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目标,围绕期中前需完成的内容,有序推进各项教学与教研任务,尤其在团队帮扶与新人成长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现将期中阶段工作从团队建设、教研活动、特色赛事、资源建设四方面总结如下,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团队建设与新人帮扶上,从开学初组内便牵头开展 “一对一” 指导工作,针对新进老师的需求提供支持。设备使用方面,考虑到新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黑板操作及数学专用软件不熟悉,组长利用开学前的备课时间,逐一步骤演示设备操作流程:从智慧黑板的触控书写、投屏切换,到如何在课件中插入有理数运算动画、整式化简步骤演示,甚至细致到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确保新进老师能独立完成课堂设备操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备课指导环节,组内成员围绕前四章教学重点,从教学目标拆解、教学环节设计到作业布置分层,进行全方位研讨:例如在《有理数》“数轴” 一课备课中,梳理 “情境导入 — 概念讲解 — 例题示范 — 课堂练习” 的环节逻辑,推荐结合生活实例设计导入环节,同时提供教学大纲细化版、历年高频考点分析及优秀教案参考,还会定期检查新进老师的备课手稿,针对教学难点并提出修改建议,协助打磨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让新进老师快速适应七年级数学教学节奏。</p> <p class="ql-block">在常规教研推进上,我们严格执行每周周二下午的 “集体听课 + 集体教研” 双环节模式。集体听课采用 “轮流主讲、全员参与” 机制,授课内容聚焦前四章核心知识点,包括《有理数》中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混合运算,《代数式》中的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概念与化简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评课环节中,教师们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细致地记录了每个教学细节,更能从学理层面深入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整个过程严谨而富有建设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丁老师这堂 “绝对值” 课从代数定义到几何意义层层递进,用数轴直观突破难点,例题设计兼顾基础与拓展。学生参与度高,解题思路更清晰,师生都认可这是堂重逻辑、强实效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建梅老师讲授的 “进位制的转换” 一课,逻辑清晰、生动易懂,充分展现教学功底,赢得参观团成员一致好评,获高度认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沈老师在《单项式》教学中,将AI工具与知识点深度融合,设计巧妙,重难点精准突出。课堂学生参与踊跃,配合度高。其创新的教学模式,更为在场听课教师打开了高效课堂的新思路,颇具启发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叶老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教学,例如在 “神奇的幻方”(融入《有理数》数字规律)公开课中,教师先通过展示古代洛书图案引入课题,再让学生分组用 1 - 9 这九个有理数尝试填充 3×3 方格,自主探索 “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相等” 的规律,随后引导学生结合前四章所学的有理数运算、整式基础等知识总结幻方填法,让抽象规律与已学内容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龚睿老师讲授 “整式的加减” 时,紧扣计算核心,设计分层练习:从基础同类项合并到复杂去括号运算,让学生边练边悟。课堂上即时纠错、总结技巧,学生计算准确率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显著。</p> <p class="ql-block">为强化学生对前四章知识的掌握,尤其是计算能力,我们策划并推进了七年级数学计算比赛。比赛分三阶段实施,题型均围绕前四章核心计算内容设计:初赛以班级为单位,覆盖全体学生,重点考察计算准确性;复赛同样面向全班学生开展,难度较初赛有明显提升,在保留前四章基础计算题型的基础上,新增了结合前四章知识的进阶计算类型题目,既检验学生对前四章基础计算的熟练度,也考察其对复杂计算逻辑的掌握程度。目前初赛、复赛已圆满完成,各班级结合两次比赛成绩,确定了班级前三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根据计划,期中考试结束后将组织校级决赛,决赛题目仍以拓展前四章知识应用为主,如 “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计算”“结合有理数运算分析生活中的数据规律” 等,最终评选校级一、二、三等奖,通过颁奖仪式激发学生学习前四章知识的积极性,营造 “比、学、赶、超” 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教学资源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 “每周资源研发” 机制,所有资源均围绕前四章内容设计。每周安排 4名教师组成命题小组,编写两套补充试卷:限时作业卷题量控制在 60分钟内,围绕当周教学重点设计基础题与中档题,用于限时训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提升解题速度;补充作业卷则针对难点内容增加拓展题与变式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每位教师会同步制作配套教学课件。组内教师主动分享教学资源、互帮互助,形成了积极协作的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沈老师和徐老师也将他们积累的教案、课件和精选习题等宝贵资料,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这些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复习与备课,这份慷慨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数学备课组始终保持着高效务实的协作氛围。教学中任何疑难杂症,在这里都能得到同事们专业的回应与思路点拨。大家乐于进行思维碰撞,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打磨教案,这种凝聚力成为七数备课组成员们攻坚克难的坚实后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工作推进中,全体同事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了任务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大家共同制作的试卷,结构严谨、题目新颖,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体现了七数备课组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期中阶段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如针对前四章不同章节的补充试卷分层梯度可进一步细化,集体教研对 “如何通过前四章知识延伸提升计算比赛决赛质量” 的研讨需加强,对新进老师后续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持续跟进。后续我们将针对问题优化方案,以更扎实的工作助力学生深化前四章知识掌握,推动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撰稿:杨丹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徐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