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河,古称淯水,是南阳人的母亲河。我们吃的自来水,基本上都来自于她。南阳是个旅游城市,如果没有去白河游玩,那算你没来过南阳,或者说是你白来了!因为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最大的公园,有24.6公里长,水面16000亩,小岛7个,各形桥梁8座,非常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仲景桥边,水面上浮着一层薄雾,像轻纱般笼着岸边的游船码头。那些红顶蓝篷的船静静排着,仿佛还没从梦里醒来。我常在这儿散步,看桥影在水中轻轻晃动,把两岸轻轻系在一起。阳光洒下来,水葫芦泛着碧玉般的光,风一吹,整条河都在微微发亮。这水,是从我们脚下流过的日子,也是从祖辈流到今天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老淯阳桥还在那儿,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拱起的桥身倒映在水里,真如彩虹卧波。小时候我总以为桥墩是从天上垂下来的,后来才明白,那是岁月压弯了腰,却依旧稳稳托着来往的行人。那时对岸还只有零星几栋楼,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可桥下的水,还是那样安静地流着,不争不抢,却从不曾停歇。</p> <p class="ql-block">走到明月桥头,那块“淯水明月”石碑静静立在柳树旁。字是老文化局长题的,笔锋清秀,像月光写进水里。我每次路过,总要停下来看看,仿佛那四个字里藏着一条河的秘密。桥边的柳枝拂过水面,一圈圈涟漪荡开,像是在回应这块石碑的低语。这河,不只是风景,更是我们心里的一轮明月。</p> <p class="ql-block">明月桥横在温凉河汇入白河的口子上,桥身轻巧,像一弯新月浮在水上。春天时,两岸的柳条垂下来,风一吹,就扫着桥栏,扫着行人的肩头。我曾在这里站了很久,看水从温凉河缓缓淌进白河,像是两条命脉的相逢。桥下水清得能照见云影,也照见我自己的脸——原来,我也在这河的倒影里慢慢变老了!而白河依然那样。</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往深处走,桥身曲折,却稳稳地伸向水面中央。栏杆是钢的,线条利落,踩上去脚步声清脆。有人在桥上钓鱼,有人牵着孩子慢慢走,还有老人坐在长椅上看水。我总觉这桥像一条脊梁,撑起了河面的宁静。走在这水上,心也跟着平了,仿佛所有的烦忧都被水声带走,只留下清风和倒影。</p> <p class="ql-block">卧龙桥头的夹竹桃开了,粉红的花堆在枝头,风一吹就落几片在桥面。桥头小园里,那座“孔雀东南飞”的雕塑依旧立着,羽翼飞扬,像是要飞过整条白河。儿子小时候我常带着他在这儿玩,如今走过,脚步却慢了下来。花还在开,桥还在,只是当年奔跑的孩子,已学会在桥头驻足,看水如何把时光一寸寸带走。</p> <p class="ql-block">仲景桥的全貌在黄昏最动人。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桥身的轮廓被勾勒得清晰温柔。我常在傍晚时分骑车经过,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水汽和凉意。桥下的水静静流着,映着桥灯,像一条发光的丝带。这桥,连着城市的两端,也连着我的日常——上班、回家、散步、发呆,都在它的注视下发生。</p> <p class="ql-block">金黄色的沙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星子。白楼倒映在水里,被波纹轻轻揉碎又拼起。我常带一本书坐在沙滩上,听水拍岸的声音,看远处的桥影在蓝天下划出弧线。这里干净、开阔,像母亲摊开的手掌,托着城市最柔软的部分。白河不喧哗,却总在你需要时,给你一片可以喘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站在沙滩上拍照,风吹乱了头发,也没去理。身后是高楼,眼前是流水,脚下是沙。那一刻忽然觉得,我们不过是这河岸上的过客,可白河却一直在这儿,看着一代代人来来去去。她不说话,却用流水记下了所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亭子叫“衡亭”,红柱彩梁,檐角翘起,像要飞起来。我曾在雨天躲进去,看雨点打在水面上,密密麻麻,像无数小鼓在敲。亭子里有人下棋,有人喝茶,也有人只是坐着发呆。这亭子不大,却装得下许多人的片刻安宁。白河给的,不只是风景,还有这样的角落——让你停下,喘口气,再继续走。</p> <p class="ql-block">新淯阳桥的轮廓在夜里尤其像五线谱,桥上的灯是音符,车流是节奏。我有时会想,这河是不是也在唱歌?从远古唱到今天,唱着南阳的晨昏与冷暖。她不张扬,却用流水谱曲,用桥做谱线,把整座城唱进一支温柔的歌里。</p> <p class="ql-block">光武大桥的斜拉索在雨后格外清晰,像竖琴的弦,风一吹,整条河都在共鸣。码头上,孩子们指着桥尖叫,船夫笑着解开缆绳。我坐在长椅上,看一艘游船缓缓离岸,船尾划开的水纹一圈圈荡开,像是时间的年轮。白河从不催人,她只是静静流着,等你愿意停下来,听一听她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白河,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只供给我们饮水,更滋养着这座城的魂。我每天走过的桥,坐过的岸,看过的水,都是她给的。她不说话,却让我懂得——什么叫根,什么叫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