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恭王府后花园

清江土家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后花园:古韵幽梦间》</p><p class="ql-block"> 踏入恭王府后花园,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幽梦之中,时光的涟漪在这一方天地间缓缓荡漾开来。</p><p class="ql-block"> 绕过那古朴的影壁,眼前豁然开朗,蝠池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园中。池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轻拂水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此时的垂柳恰似那精心装扮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池中的金鱼灵动地穿梭于荷叶之间,红的、金的、黑的,色彩斑斓,为这静谧的蝠池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一座精巧的假山矗立眼前。假山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似雄鹰展翅。攀爬至假山之巅,整个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周边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这并非真正的高山,但站在此处,亦有一番俯瞰万物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山下便是沁秋亭,亭角飞翘,犹如振翅欲飞的燕子。坐在亭中,轻嗅着空气中弥漫的花香,聆听着鸟儿的欢歌,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惬意至极。此时,仿佛时光都放慢了脚步,让人沉醉在这宁静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穿过沁秋亭,来到了大戏楼。这座大戏楼是恭王府的一大特色,它采用了纯木质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站在戏楼中央,仿佛能看到当年达官贵人在此看戏的热闹场景,能听到那悠扬的戏曲声在空气中回荡。“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曾经的戏曲盛宴虽已远去,但那精彩的瞬间似乎还停留在这戏楼的每一寸空间里。</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便是澄怀撷秀,这里是一处精致的庭院。庭院中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卉,四季花香不断。此时正值花开时节,牡丹、芍药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花朵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游人展示着它们的美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眼前的牡丹虽不在京城的热闹之处,却也以其娇艳的姿态吸引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后花园,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在这里,每一处建筑、每一株花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品味其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花园又名萃锦园,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至五十一年(1777-1787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为你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其前身是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宅园旧址。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后,宅园没收改赐庆王永璘,后又被改赐恭亲王奕䜣 。奕䜣对花园进行重建,形成现存格局,最初叫“朗润园”,后改称“萃锦园”。民国时期曾被出售给天主教会用作辅仁大学校舍,20世纪80年代整修开放,成为北京古典园林游览胜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 中路:是花园主体,正门为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进门后有“独乐峰”,起着屏风作用。过独乐峰是“海渡鹤桥”,过桥为“安善堂”,是恭亲王设便宴招待客人之处。再往前是“韵花鋎”,过此即是主山“滴翠岩”,山上有“邀月台”,额曰“绿天小隐”,山下“秘云洞”中有著名的康熙“福字碑”。中轴线最后是“倚松屏”和“蝠厅”,是消夏纳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东路:主要建筑是“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采用三券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是演戏及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大戏楼南为“怡神所”,是赏花行令之所,此外还有“曲径通幽”“吟香醉月”等诸多景点。</p><p class="ql-block"> 西路:以水面为主,主要景观是“湖心亭”,中间有敞轩三间,是观赏、垂钓的好去处。水塘西岸有“凌倒影”,南岸有“浣云居”,北岸轩馆五间叫“花月玲珑”及“海棠轩”,南岸山上有一段城堡式墙垣“榆关”。</p><p class="ql-block"> 园林特色</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花园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大气与江南园林的精致,既有气势恢宏的建筑,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点缀其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园内古木参天,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金黄一片,冬季银装素裹,无论何时游览,都能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