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伟叔,今天我来聊聊最近动静闹得不小的“王家卫录音门事件”。这个事件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在这儿做复读机复述了,不知道的大家自己去搜一下就可以了。大致就是曾经参与《繁花》剧本创作的编剧助理“古二”,本名叫“程俊年”,先后曝光了一些著名导演王家卫在私下场合的言论。古二在曝光之初,直言自己的动机只是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署名权,但这些录音却揭开了王家卫所谓的“双面人设”。我今天就来凑个热闹,也算吃一口瓜吧,说一说对这场“录音门事件”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讲,我眼里的这个事件关键不在于这些八卦本身,这些女明星怎么样,男明星怎么样,而在于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逻辑,包括“大人物”的人设幻觉、阶层的“信息茧房”,这是一场注定不会有赢家的博弈,各位且听我“伟伟道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家看到的那种“大人物”的形象,都是精心打造的一种“人设”,根本不是现实,所以作为普通人,永远不要对所谓的“大人物”的想象过于天真。像我们今天说的王家卫的形象,长期以来他是一个“文艺老法师”,温柔镜头里的永恒旁白,但随着“录音门”的曝光,王家卫的这种“人设”就开始了崩塌,给大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毫无疑问,这种冲击力是来自于一种巨大的反差。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会相信名人“大人物”就是大家以为的镜头前或者照片上的,或者是那些写手笔下的那个样子呢?因为那是包装的产物,是剪辑的结果,是公关团队和商业体系精心打造出来的形象,公众看到的是“选片”,而不是这个人的生活全貌,现实世界远比这种“人设”要粗糙的多,你真以为“大人物”都有什么“道德原力”护体?算了吧。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川普川大嘴在不久前接受福克斯记者采访时就坦承说:“我们美国也搞黑客,也搞间谍,也搞情报战,都是一样的。”这种坦白其实就是川普这个商人出身的老头把这个事情给说穿了。美国这个大国是这样,“大人物”也是这样,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个阶层都生活在像是不同剧本里的角色,彼此无法共情想象而已。王家卫也好,其他“大人物”也罢,从来都不是那种真正神秘的优雅的存在的。王家卫总是戴着墨镜,他这不是眼睛有问题,要遮个光啥的,我觉得他这就是一种“装”,很多时候,这个“装”也是被捧出来的。我以前在中国各地讲课巡讲的时候,喜欢穿黄衣服,因为某一次一个大-领-导听我讲完之后跟我开玩笑,他说:“你这个黄衣服好,站在台上很精神啊!”我就把这个话记住了,以后只要是大型演讲,我几乎都是黄色上衣。现在回想,那也是我当年故意的“装”,在搞所谓的“人设”。我这种小人物尚且如此,那些需要万千人簇拥的“大人物”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跟所有人一样,不但自己会“装”,还有一帮团队帮着他“装”,所以他们也有脾气,有算计,也有疲态,也有小人之心,所以王家卫也会在私下说那些要是被放出来可能就不太好听的话。所以,这次“录音门”的事件不过是让公众再一次看到了所谓“大人物”“人设”背后的一种真实面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再说说古二,毫无疑问古二是个聪明人,他选取“鱼死网破”式的爆料,其实是建立起一种主动权。按照他的爆料,他其实也无法证明自己就是《繁花》这个剧的真正的编剧,但他可以曝光某些不规范或者某些像王家卫这种不体面的对话,从而建立起一种优势的叙述方法,这就很聪明,先把大家的眼光吸引过来,先让这个事件变成一个流量的黑洞,把对方搞黑了,那对方必然要出来澄清辩解,这就顺势助推了事件以几何级数的扩散,这就是古二的聪明之处,借力打力,“你不是名声大嘛,我就借着你名声大,把这个事情闹大”。古二身患绝症,知道自己时日已无多了,他不怕输,也不怕崩,不怕名声坏了,甚至都不怕死,那对他这种人来说,本质上就是没有软肋者,而“无软肋者”在博弈论中经常是最危险的玩家。我觉得他现在不只是要“署名”了,他想要留下点什么,不单单是“署名”,他要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让自己的人生不是任人抽揉的—页废纸,这种人是无法驯服的,也是无法被协商解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再来说说王家卫的困境。他现在的处境是一种典型的“大人物”的“茧房”,王家卫是不是坏人,这或许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但他位置太高,看不见现实,我想这也是不容争辩的一个事实。从我长期观察来看,类似王家卫这种人是典型的“高位信息孤岛症”的患者,他的圈层、他的合作方式、他对内地的了解,完全停留在一个“外部观察者”的水准上。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话语环境来自多重过滤,他也以为自己多年积累的所谓的“声望”会自动化解危机,其实这是一种“大人物”面临问题时候的普遍现象,位高者往往是最晚一个意识到自己要跌落悬崖的。娱乐圈的人物是这样,经济圈的人物也是这样。你看“西贝事件”中的老板贾国龙是不是一样?直到自己被舆论反噬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所谓的“高位姿态”早就已经没有效果了,甚至是反作用。像这次王家卫和《繁花》团队,本来在事件初期就可以及时止损的,比如说快速回应,示弱,诚恳的解释一下,不要把古二当成空气,但是他们在事发第一时间依然选择站在“高台”上看问题,就像那个贾老板一样,“我们不需要解释,我们是大IP,这个事情我们怕什么?我们有体量,我们是正能量,我这个剧是上了央-视一套的,我们慌什么?”结果就是一步步把自己送入了不可逆的境地,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这是一个认知结构的问题,认知能力的问题。“大人物”常常被自己所在的地位所隔绝,他们看不到“下人”的愤怒,也不了解对方一旦要破釜沉舟之后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我再来说说偷偷录音或者录像。这首先是一个结构性的灰色地带,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没有绝对的是非,只有不同位置的逻辑冲突而已。首先,我还是要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个问题。我看问题喜欢先从法律来看,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底线,站在法律层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绝大多数情况下,未经当事人同意偷偷录音录像,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法律的精神很明确,无论中外都是这样,私人对话是具有隐私性的,未经允许录音录像,在很多法律中都是违法证据,拿到法庭上,法官可能都会不认,甚至可能会构成侵权或者违法犯罪,这点没有争议。但是话说回来,真正的世界从来不按法条来运行。在现实层面,如果双方的地位完全对等,那偷偷录音录像是不道德的,问题是我们现实中几乎没有对等的关系,老板与员工,强者与普通人,名人与助理,甲方与乙方,这些本质上都是“强者说啥就是啥”的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里,让弱者“你不要录音,你不要录像”,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弱者要证明自己没有被欺负,最难的不是跟谁去讲道理,而是法官说“你要拿出证据,你要举证”,而现实中弱者有什么举证的能力呢?强者说一句“我没说过这个话”,胜过弱者说一万句啊,那录音录像就成了弱者少有的一种反制工具,它虽然很不体面,但非常有效,如果单一站在道德层面上来看,弱者的“武器”永远是不干净的,你说这是不是肮脏?的确是肮脏。所以郑智化的那句歌词写的很好——“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所以某-卫-视改他的歌词,那简直是一个小丑行为,根本就看不到这句歌词的高深的意义,“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什么是“星星”?那就是微不足道的像古二一样的小人物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事件中,王家卫是典型的“强者”,这种强者其实怕公众看到他最真实没有经过包装的那一面,摘下墨镜的那一面。古二是“弱者”,弱者最担心什么?担心“我没有证据,我要追求公平正义,但是我没有证据”,所以古今中外都有各种类似“录音门”的事件,它并不鲜见,它本质上撕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强者”是不喜欢透明的,但“弱者”更需要透明,这是一对矛盾,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就在这里。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略带荒诞但非常现实的逻辑,因为法治很难—下子就完全完备,“强者”就很可能有恣意妄为的空间,而“弱者”因此面临维-权的困难,可能就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灰色手段,而这种非常规的灰色手段又可能构成二次伤害,于是双方都在用各自能得到的工具互相伤害。所以,我们才有可能会看到不少类似王家卫“录音门事件”的事情发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