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 锦溪古镇游记

朱勇平

<p class="ql-block">光阴摇摇晃晃,四季兜兜转转,一转眼告别深秋入了冬。在这个初冬暖阳,风轻云淡的季节里,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欢快的心情,怀着崇敬与好奇,来到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美誉的“锦溪古镇”。</p><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p><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数居民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步入锦溪古镇,一条蜿蜒的石路引领着人们的脚步,两旁的古建筑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铺展在眼前。古镇中蜿蜒的石路和两旁的古建筑构成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江南水乡。</p><p class="ql-block">走进锦溪古镇,迎面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泊,这就是锦溪古镇的母亲河五保湖。湖边矗立一道牌坊,上面刻题(水乡佛国),下有楹联一幅:“长堤映月.水冢香散.白荡雪鸥.寻故知,飞阁凌霄.片云钟度.禅院梵音.有新声”,细细品味,实道出了锦溪的水乡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莲池禅院静谧而立,古朴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显得分外和谐。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莲池禅院以其古朴的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宁静和庄重,仿佛时间停滞。</p>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内的八大历史文化景点,将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串连而起。通神御院、陈妃水冢、锦溪渔唱、莲池结社、石音客帆、古井风亭、 福寿残碑和楼鼓声等八景,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反映了从宋到明清时期的文化风貌。 </p><p class="ql-block">1、通神御院。这里最早是南宋的天庆观, 后来因为宋孝宗题词而得名,曾经是文人雅士欣赏皇家书法作品的重要场所。 </p><p class="ql-block">2、陈妃水冢。这里是南宋孝宗陈妃的安葬地,位于五保湖中央,特别神奇的是无论湖水涨落,水冢始终露出水面。现在这里已经是昆山市的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3、锦溪渔唱,因为这里水系发达形成了渔舟唱晚的独特景观。明代诗人高启就用诗句描写过这里,微风轻拂、明月当空时悠长的渔歌声。</p> <p class="ql-block">4、莲池结社,在莲池禅院里是明清时期文人聚会的地方,经常举办诗文创作活动,现在还能看到古莲桥、文昌阁等相关的景点。 </p><p class="ql-block">5、石音客帆,古老的石堤上流水潺潺, 停泊的客船与明月、水波构成诗意的画面,展现了水乡航运的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6、古井风亭,在南塘桥旁边,井水清澈从不干涸,明代高启诗中清泉涵古说的就是这里。 </p><p class="ql-block">7、福寿残碑,这是古代祈求福寿的碑刻遗迹,现在成为象征吉祥的文化符号。 </p><p class="ql-block">8、楼鼓声,镇上的楼晚上击鼓报时,鼓声传遍四方,展现了太平盛世的市井生活场景。 </p><p class="ql-block">以上八景起源于宋明时代,到了清代,以“莲池结社”为核心,又形成了“莲池八景”——莲池阁影、片云钟度、迎晖普照、画舫晴雪、露台荷映、堤岸鸣禽、菱歌晓唱和芦荻风帆,由此说明,锦溪人文景观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莲池禅院,又名莲花池、古莲寺。位于五保湖畔菱塘湾口。陈妃病殁后,孝宗为怀念她,下旨在此设僧建寺,为陈妃诵经超度。后又命众僧在寺院东侧挖池种荷,始称莲花寺。经40余年的陆续修建,寺内殿堂廊庑、宝阁岑楼和琴堂画舫一应俱全,遂成江南负有盛名的佛门胜地之一。在八百载的沧桑岁月中,莲池禅院曾屡废屡修。1996年后,经不断修缮,重现光彩,与陈妃水冢、文昌阁和十眼长桥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亦称文星阁、片云阁。原建于通神道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移建至莲池禅院内。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志士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文昌阁高15.6米,四面三层,呈浮屠状,黄墙朱檐,风铃叮当,拾级而上,可俯瞰全镇景致和五保湖风光。昔日是文人雅士(聚集其间)运思酬唱、切磋艺文之地。如今,阁内陈列着明代名流高启、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为锦溪所作的诗篇。游客吟唱诵咏,水乡古镇美景呼之欲出,大可激发游兴。</p> <p class="ql-block">十眼长桥,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每逢中秋佳节,游人如织,凭栏赏月,唯见天上皓月与湖中水色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昆山为华夏古砖瓦之乡,锦溪又为昆山古砖瓦之乡。早在西晋时期,锦溪就有制砖烧窑的传统。走进馆内陈列着的1000余件富有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的砖瓦珍品,就如同在翻阅一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卷。</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陈列了从新石器时期“半穴式”房屋墙上的“红烧土”、秦始皇行宫“望夷宫”的砖饰物、汉代城砖、六朝板瓦、西晋纪年砖、宋代凿榫井砖,到明清、太平天国、民国时期的青砖,乃至以五星为标志的红砖,应有尽有。那薄薄的铺垫在瓦下的甍砖,手掌大小的花窗砖,经烧百天、桐油浸透的金砖。汇集了中国砖瓦之大全。每一件展品都闪烁着智慧和艺术的光彩。2000年,该馆被命名为: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薛仁生,号苦胆老人,绿缘堂堂主。原籍无锡,世居苏州。青年时代薛先生即投身于收藏事业,半个世纪来,积聚各类古玩藏器3000余件。仅自春秋战国以来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其中北宋越窑三足蟾蜍水盂,小巧玲珑,蟾蜍翘首启口,双目圆瞪,后背微隆,尾部不折,前支自然支撑,后独足曲蹲,作欲跃之势。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耐人寻味。一对清著名制瓷艺人葛明祥、葛源祥兄弟俩制作的“宝石釉”和“虎皮釉”水盂,更是弥足珍贵。?馆内还藏有红山玉镯、战国玉蝉、西汉鸡首壶、化魏石佛、南北朝猛兽尊、唐代铁瓶、北宋均窑瓷瓶等精品,不乏为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柿园是近代著名画家、围棋国手陆曙轮先生故居,因园内有两株柿树而得名。主体建筑片石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现为已故老人陆曙轮先生和他的次子陆家衡先生的书画艺术陈列馆。陆曙轮(1900~1980)又称柿园老人,昆山锦溪人。工诗、书、画并擅围棋,三十年代曾作为国家队员迎战日本棋手。学画师从近代著名画家陈伽庵,又为陆廉夫再传弟子,曾执教于沦浪美专,作品《秋山萧寺图》等曾入选1937年全国美展。</p> <p class="ql-block">锦溪壶文化馆收藏和展出了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各类名壶,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壶,一尊很大的弥勒菩萨壶。展示的壶都很有特色,造型有细致,有夸张;花纹有精致,有粗旷,很有看点。 </p><p class="ql-block">茶具,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古代人饮茶是完成一定的礼仪,至精至好的过程,细腻地体会自煎自饮的乐趣。 中国瓷器使中国茶具更为完美,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必有器,从西汉至今在中华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中,茶具的发展与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陈墓邮局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宣统元年),最初称“陈墓邮政代办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行政体制的调整和邮政事业的规范化发展,邮局也经历了重要的变革,更名为“陈墓邮电局”,这一名称的变更不仅体现了其业务范围的扩展,从单纯的邮政服务扩展到邮电综合服务,也反映了其隶属关系的明确化,即隶属于昆山县管理。作为当时收发信件的重要枢纽,陈墓邮电局在促进地区间信息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习惯叫“陈墓邮局”。</p> <p class="ql-block">张省美术馆位于古镇上塘老街,于2002年由张省捐赠给锦溪镇人民政府。“张省美术馆”这五个大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大师启动先生所题。馆内展示的书画作品有我国著名画家张省先生近三十年来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及有张省收藏的刘海粟、钱君陶、陈大羽、张继馨等书画大师的部分佳作精品,共209件。</p><p class="ql-block">张省(1955—2023年)江苏昆山锦溪人,被称为“水乡之子”、“优秀人民艺术家”。水乡的灵气,江南文化的底蕴,陶冶他独特的美术兴趣和天赋。他自幼喜欢的绘画,即使在农村插队的困难条件下,仍然坚持学画、作画。为了获得炭精粉和画纸,张省甚至卖掉了生产队分配给他的口粮。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坚持不懈绘画,留下一千多幅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创作基础。</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锦溪古镇,许多场景与大自然相互交融,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文化是一座古镇的灵魂,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p><p class="ql-block">漫步在锦溪古镇,白墙黛瓦,如诗如画,那老街的石板路依旧、那老宅的古朴韵味犹存,无不散发着岁月的魅力。脚踩石板,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铿锵有力,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这次探秘锦溪古镇,特意选择古镇周边的“锦湖雅居”农家小院为宿地。小院依湖而建,湖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水草间嬉戏,远处几只野小鸭在悠悠戏水。几艘被废弃的小船静静地停靠在湖岸边,仿佛在潮起潮落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清晨,院外公鸡的鸣叫声把我催醒,我倚靠窗户眺望远方,在一排排挺拔的松树林间,一轮红日从湖面上缓缓升起,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船儿摇摇晃晃在前行,鸟儿悠悠扬扬在飞翔,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的夜色,别有一番韵味。夜色中的古镇,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闪烁的灯火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古莲桥在夜色中显得分外美丽。桥身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与周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我倚靠窗户可以远眺古镇的夜景,感受那份独特而迷人的韵味。瞧!古莲池畔的古莲长廊灯光璀璨,如梦如幻夜未央,它仿佛像一条巨龙,在繁星夜间水上飞舞。</p><p class="ql-block">瞧!菱塘湾岸上的独特古建筑灯光披身倒影在湖面,水波轻漾间,那座宏伟建筑的轮廓被温柔地揉碎,又重组,化作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p> <p class="ql-block">时间在不经意间流失,古镇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旧貌变了新颜。而那一片土地上散发的人间烟火始终未变,那股浓浓的乡土气息裹挟着历史文化的沉重依旧如初,并将不断吸引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p><p class="ql-block">这次探秘锦溪古镇,住宿于古镇旁边民居,有更多时间走街串巷,访古问今,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到岁月的洗礼和时光的静好,感受到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深深地感受生活在当下国泰民安的时代,倍感幸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再见了!锦溪古镇!</p> 谢谢你的浏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