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姥姥带我追

阿呆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农村,电视是金贵物件,谁家摆着一台黑白的,门槛都能被邻居踏平;要是有台彩电,那妥妥是全村羡慕的大户人家,脸上特有光。</p><p class="ql-block"> 我刚记事那几年,总在姥姥家过冬。姥姥家穷,连台黑白电视都没有,想看电视,就得往村头的小店跑——那是全村唯一能凑齐人看剧的地方。农村的冬天日子闲,没什么消遣,天刚擦黑,姥姥扒完最后一口饭,就像领了任务似的,赶紧喊我:“走,看电视去!”</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冬天冷得钻骨头,姥姥给我里三层外三层裹上棉袄,再套上厚棉裤,戴上遮耳朵的棉帽,围上粗毛线围巾,连小手都塞进她暖和的袖筒里。她自己也裹得严严实实,棉袄的扣子扣到最上面,领口掖得紧紧的,只露出一双眼睛。牵着我的手出门时,冷风像刀子似的刮脸,姥姥就把我往她身边拽了拽,往村头走,脚下的冻土路踩得“咯吱”响。</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能碰到不少同去看电视的乡亲,有的裹着军大衣,有的揣着热水袋,说说笑笑往小店凑。到了那儿,屋里屋外早坐满了人,连窗台、门槛上都挤着人,热气混着旱烟味、棉袄的浆洗味,暖烘烘的,把屋外的寒气都挡在了门外。姥姥拉着我找个角落坐下,眼睛一落到小店里那台十四寸黑白电视上,脸上的冻红就慢慢化开,连嘴角都带着笑。</p> <p class="ql-block">  小店那台电视是真小,也就巴掌大的屏幕,画面还带着淡淡的雪花,可架不住大伙看得热乎——演的正是《上海滩》,许文强穿着黑风衣、戴着礼帽的样子,在黑白屏幕上晃来晃去。</p><p class="ql-block"> 我年纪小,哪里懂什么江湖恩怨,只觉得里面的人说话又快又绕,枪声噼里啪啦的,越看越迷糊,眼皮沉得像坠了铅,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盹,姥姥的胳膊就成了我的枕头,靠着靠着就快睡过去。</p><p class="ql-block"> 姥姥也未必看懂了剧情,却看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嘴里时不时念叨着问旁边的人:“这个戴帽子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啊?”“那个穿长衫的跟他是一伙的不?” 我靠着她的胳膊,困得眼皮都抬不动,听着她一遍遍问“好人坏人”,声音轻轻的,混着电视里的枪声、屋里的咳嗽声,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只隐约记得她问完,总会有人笑着跟她解释,她点点头,又赶紧把目光挪回那台飘着雪花的小屏幕上。</p> <p class="ql-block">  直到电视里响起片尾曲,旋律一出来,屋里的喧闹才慢慢起来——大伙一边起身一边念叨,“许文强这步走得险啊”“下回不晓得能不能脱险”,意犹未尽地往外挪,鞋底蹭着地面沙沙响。</p><p class="ql-block"> 我早靠在姥姥怀里迷迷糊糊的,眼皮重得掀不开,脑袋一点一点打盹,连片尾曲唱的啥都听不清,只觉得声音忽远忽近。姥姥推推我的胳膊:“醒醒,看完了,咱回家。” 我哼哼唧唧应着,被她拽着站起来,两腿软得像没骨头,跟着她往外走,脚步都打晃。</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头到尾我啥也没看懂,就记得屏幕上总晃着个戴礼帽的男人,姥姥念叨了一晚上“好人坏人”,末了我也只记住“戴帽子的是好人”。想来姥姥也未必真看懂了剧情,她就是凑个热闹,可那热闹凑得格外认真,连问了一晚上的“好与坏”,都藏着最实在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寒风吹在脸上,我缩了缩脖子,更紧地挨着姥姥,她的手牵着我,暖烘烘的,一路踩着冻土路的咯吱声往家走,梦里好像还飘着电视里的雪花和姥姥的问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有没有同款童年?80年代的农村,你家是自己有电视,还是跟着乡亲们挤在邻居家/小店看剧?评论区说说你当年追过的经典老剧(《霍元甲》《西游记》《上海滩》…)欢迎在评论区聊聊~~</span></p>